英利戰記:爭奪光伏重點實驗室
專家組給他們的時間只有50分鐘,宋登元三人進入會場后并沒有跟專家組的成員過多寒暄便開始了。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5463.htm按照程序,答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宋登元花了大概20多分鐘用用幻燈片介紹了英利集團的情況,包括研發實力、研發基礎、人才隊伍、研發方向等;第二部分則是一個簡短的宣傳片。
“專家到不了現場,我們只能通過幻燈片和宣傳片來讓專家對我們公司的基本情況,實驗室的設備、環境等進行基本了解。”宋登元說,“兩個部分共花了43分鐘。”
還有7分鐘的時間供專家提問。宋登元說,第一個問題應該是問英利集團打算在未來如何帶動行業的發展,如何培養人才。
“答辯”完成后,宋登元總算舒了一口氣。“準備了幾個月,總算完了。我們的答辯還可以,到這個時候比拼的就是企業實力。”宋登元說,“不過天合光能的實力也確實不錯。”
同宋登元的感覺一樣,天合光能的答辯團隊也在當天下午進行。該公司一位參與過答辯的高層稱,兩家公司實力都不錯,就看科技部如何抉擇了。“最好的選擇就是兩家公司都通過。”
艱難抉擇
兩個多月后,正如天合光能的上述高層所期望的,英利集團和天合光能都通過了科技部的“考試”,如愿拿到了“金字招牌”。
“這個結果我們也都預料到了。與幾個月前的初評相比,復評還是相對輕松的。”宋登元說,“那時候是整個光伏行業內的企業都在爭奪這塊金字招牌。”
2009年7月21日,科技部突然下發文件,宣布將生物質能源開發與利用、太陽能光伏、風力發電技術等3個方向補充列為第二批新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能源領域的指南方向。
早在2009年2月初,科技部已經宣布了將建設第二批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確定了37個方向,可再生能源領域并不在列。
這37個方向,是在2007年間提出來的,當時新能源行業還沒有如此受關注。
“這是為了響應國務院做出的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部署,科技部后來才補充發布了風能、光伏、生物質三個方向。”科技部基礎司基地建設處卞松保博士說。
此次申報重點實驗室的要求每個省市在一個方向上只能推薦一個單位申報。并給出了申報條件:依托單位須從事相關研究5年以上;研發經費必須占到銷售收入5%以上;實驗室的建筑面積在3000平米以上;研發設備總值1500萬元以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