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軟件產業化仍顯薄弱 急需解決
RFID 軟件如何產品化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102533.htm在 RFID 技術領域,軟件產品化涉及中間件和公共服務兩個層面,它們具有共性需求,也有自身發展的特點。
1. 如何發展我國RFID 中間件?
要研究中間件共性技術,突出通用性,開發適合不同應用需求的中間件。中間件范圍很寬泛:小到一個中間件插件,大到功能強大的中間件平臺。因此,我們應該加以明確劃分。按不同功能和性能,中間件可分為可重構中間件、嵌入式中間件、移動中間件、實時中間件、分布式中間件等; 按不同應用領域,可分為面向工業應用的中間件、面向物流應用的中間件等; 按不同技術層次,可分為設備接口中間件、數據管理與集成中間件、應用集成中間件。要強調中間件產品組件化,分別開發各中間件組件,如嵌入式系統中間件、可重構中間件、實時處理中間件等,通過配置工具快速復合,結合應用推出一系列中間件產品,以及區別不同行業的RFID 解決方案。RFID 中間件系統應具有自配置能力,對于分布式中間件,提供統一的“容器”支持多中間件協同工作,中間件之間采用標準的接口。
RFID 技術是應用驅動的,應從典型應用場景出發分析軟件共性需求。對于大型企業,應開發中間件平臺; 對于中小企業應用,宜開發“輕量級”低成本中間件產品。
數據管理與集成,關鍵在于處理海量數據,實現上下游信息共享,保證數據來源、可信度及安全性,提供數據存儲與備份、不同應用系統接入。RFID 數據描述采用標準格式(如基于XML、RDF 等)。在面向工業應用的中間件的開發中,實時數據管理技術很有必要,需要解決多讀寫器RFID 數據實時準確采集、存儲與查詢,RFID 動態屬性管理,實時/歷史數據壓縮與高速查詢,實時消息通信,實時事務調度與并發控制等。建立中間件開發標準,遵循標準開發,普遍適配,強調模塊化,提供二次開發接口,滿足不同RFID 應用需求; 針對RFID 特點,定義RFID 數據模型,加入RFID 接口,接入企業應用系統。RFID 采集的數據不能都過濾掉,歷史數據很重要,中間件過濾器要建立數據過濾規則,可為公共信息服務所用。中間件開發中不僅強調RFID 數據“讀”,還應強調“寫”,即追加信息(保留原字段增加新字段或更改原字段)。信息的讀寫控制很重要,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如何發展我國RFID 公共服務體系?
要建設 RFID 公共服務平臺,將社會公共信息延伸到各個方面。雖然國外RFID 中間件產品優勢明顯,但是在公共服務方面,中國完全有能力有所作為。采用基于網絡的分布式結構,建設面向服務的公共服務體系架構。公共服務構筑在互聯網之上,也可以考慮部署在P2P 網絡上,從應用場景出發,研究公共服務需求,找出要解決的關鍵技術。編碼解析服務是國家資源,要自主開發、自己掌控,解決解析的實時性,服務響應速度,信息的定位和選取等關鍵問題; 解析服務上可以附加其他信息,要制訂相關標準。促進公共服務服務于開環應用,提供多種服務,如信息查詢服務、跟蹤服務、目錄服務、信息分發服務、定位服務、防偽服務等。對于信息服務,應建立標準,支持企業自己擴展。將公共服務架構在示范工程中,解決應用部署問題。公共服務關鍵技術涉及分布式計算模型、分布式資源發現與訪問、支持移動環境的服務、服務代理模式、可擴展的物品信息描述模型、檢測服務的失效和非最優化、服務模型、查詢機制、服務適配器、XML解析器、信息分發、系統自配置能力。探討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機制,建立我國公共服務標準,使區域或行業服務能夠集成到公共服務體系中,并探索公共服務的市場化模式。
RFID 應用是整合應用,應用集成是關鍵。RFID 應用集成,包括與行業應用的集成,與工業設備的集成,與移動設備的集成,新型服務模式。RFID 技術帶來應用模式轉變,并走向面向服務的系統架構與管理模式。開發面向服務的行業應用模板,通過應用集成適配器,快速搭建應用系統。通過規則定義、建立RFID 對象模型,使RFID 數據進入企業ERP 數據庫中。
如何促進我國 RFID 軟件發展,還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RFID 技術發展前景普遍看好,在“十一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支持一些軟件產品研究開發并配套示范工程加以應用,力爭在RFID軟件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工作原理
電度表相關文章:電度表原理
霍爾傳感器相關文章:霍爾傳感器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