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布局具身智能機器人,性能超特斯拉
近日,千尋智能(杭州)科技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新增華為旗下深圳哈勃科技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市招商局創新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等為股東。千尋智能成立于2024年,專注于高泛化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核心技術包括ViLa(視覺語言模型)和CoPa(部件約束模型),致力于解決機器人泛化能力與數據獲取難題。千尋智能首款商用機器人Moz1集成26自由度全身力控,功率密度超特斯拉Optimus 15%,計劃2025年落地服務、工業場景。華為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在智能硬件、人工智能、通信等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市場資源,能夠幫助千尋智能提升產品技術含量,拓展市場渠道,加速產品的研發進程和商業化應用。具身智能機器人正站在技術與商業化的臨界點,其發展不僅是AI技術的集大成體現,更是全球制造業升級與社會治理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中國憑借政策紅利、市場潛力與技術突破,有望在2030年前主導全球具身智能產業格局。據《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30年全球具身智能市場規模將達2326.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CAGR)高達64.18%。中國已成為全球具身智能市場的核心增長極。2030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預計達1037.52億元,占全球44.6%。中信證券表示,2025年將成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的量產元年。具身智能機器人量產及場景的開拓試驗性應用宣告了人工智能AGI和機器人產業的深度融合,推動新一輪的產業革命。看好具身智能機器人板塊,并且該板塊已成為2025年及未來5至10年最重要的科技產業機會之一。光大證券表示,從人形機器人量產節奏的角度,2025年將會是突破性的一年。萬臺級別的量產將帶動下游產業鏈進入確定性放量階段,而萬臺級別的數據采集和訓練有望真正解決數據匱乏的難題,推動人形機器人向更泛化、更實用的階段邁進。堅定看好人形機器人產業,立足硬件技術路線與各廠商進展。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