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AMEYA360詳解: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AMEYA360詳解: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發布人:AMEYA360芯 時間:2024-05-07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半導體器件尺寸不斷縮小和復雜度增加,納米探針(Nanoprobing)技術成為解決微觀電學問題和優化器件性能的重要工具,成為半導體失效分析流程中越來越重要的一環。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隨著功率半導體的快速發展,其廠商也開始密切關注納米探針技術在PN結特性分析和摻雜區域表征等應用領域。

          以下將分享兩個典型案例。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利用蔡司雙束電鏡Crossbeam系列(查看更多)的離子束在SiC MOSFET芯片上加工出一個坡面,把襯底和器件結構暴露出來,然后利用納米探針和樣品表面源極接觸,在電子束掃描時收集EBIC信號。https://www.ameya360.com/hangye/111819.html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通過二次電子探測器我們得到中間的PVC圖像,P well和N+區域有明顯的襯度差異,可以表征離子注入區域。而右圖中紅色的EBIC信號顯示了P well和N型外延層之間的邊界,即耗盡層。

        蔡司:利用納米探針技術探索半導體微觀電學性能

          在另一種常見的功率器件硅基IGBT中,可以得到類似的結果。同樣使用蔡司雙束電鏡Crossbeam系列完成樣品制備,在二次電子圖像中,N型和P型區域呈現出不同的襯度,而EBIC圖像則是顯示了各PN結的耗盡層位置,另外也可以看到輕摻雜形成的PN結耗盡層相對較寬。

          靈活而高效的EBIC測試可以通過在蔡司場發射掃描電鏡(查看更多)上搭載一到兩支納米探針,并配合信號放大器而實現,提供了一種除了掃描電容顯微鏡(SCM)和電壓襯度(VC)成像以外的表征方法,幫助客戶了解器件PN結特性和進行離子注入工藝相關失效分析。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蔡司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广宁县| 乌拉特后旗| 得荣县| 家居| 乌海市| 马尔康县| 张家界市| 裕民县| 香港 | 金华市| 凤台县| 五河县| 常宁市| 沙坪坝区| 富平县| 龙里县| 江城| 靖边县| 泾源县| 镇远县| 平远县| 双牌县| 蕉岭县| 南漳县| 肇源县| 张家口市| 察隅县| 荆门市| 图木舒克市| 体育| 镇平县| 达拉特旗| 汕尾市| 探索| 五莲县| 榕江县| 科尔| 昌江| 和平区| 桓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