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展銳嚴正聲明:“股東暗斗融資受阻”的報道嚴重不實!8.37%股權究竟歸屬何方?
來源:芯智訊
7月21日消息,紫光展銳發布嚴正證明,稱有關媒體近日發表的題為《紫光展銳股東“暗斗”融資受阻》的報道,存在嚴重不實信息,損害了公司聲譽及利益。要求立即停止傳播不實信息,保留追究相關媒體及個人法律責任并追償損失的權利。
據芯智訊了解,《紫光展銳股東“暗斗”融資受阻》一文為《財新》于20日發布的一篇報道,稱紫光集團大股東希望收回此前員工代持公司擁有的8.37%股權,并且已經對員工代持公司提起訴訟并凍結了部分股權。報道還稱,由于該部分股權被凍結,導致紫光展銳難以完成股改,IPO融資受阻。
對此消息,芯智訊也聯系了紫光展銳內部人士求證,對方表示,“該報道理解方向反了,凍結是為了解決員工股權問題,是希望往好的方向去解決。”
在最新的聲明當中,紫光展銳也表示,“公司及全體董事正齊心協力、團結一致,大力推動公司發展。目前,公司發展勢頭良好。”
那么,關于這個“8.37%的股權”的糾紛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們結合最新信息來進行一些梳理:
疑問一:8.37%的股權究竟歸屬何方?
據業內人士透露,原紫光集團控制人在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初期通過違法違規交易安排,以不足100萬的成本,將當時估值數十億的股權置入健坤系公司(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華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銳冠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聲稱這部分股權將用于員工股權激勵。但即便如此描述并整改,也因涉及國有資產流失一直未得到國家有關部門批準。
由于上述問題觸及國資監管的紅線,加之又有人混淆視聽,導致員工股權激勵一直無法落地,代持公司實際上以極低成本侵占國有資產,造成國有資產流失。
2022年1月14日,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批準《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等七家企業實質合并重整案重整計劃》中載明,北京嘉信匯金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冠華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展銳冠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三家代持公司持有的紫光展銳8.3757%股權屬于投資人擬投資的資產范圍,各方將推動紫光集團盡快解決該問題。
由此可見,法院判定紫光展銳8.37%的股權歸屬于新紫光集團,投資人就此付出了相應對價,已用于償還和保障原紫光集團債權人利益。
疑問二:8.37%的股權的去向是哪里?
據知情人士透露,新紫光集團已與紫光展銳多數大股東及政府主管單位達成共識,這部分股權通過法律手段收回后,仍將用于員工的股權激勵。為避免這部分股權被非法轉移,紫光集團已通過法律手段對冠華偉業、展銳冠信、嘉信匯金持有的紫光展銳股權提起了保全申請,進行股權凍結。
未來,通過法律手段收回這8.37%股份后,將通過合法程序,兌現員工股權激勵計劃。
據了解,原代持公司的操作方案不符合法律規定,無法實際執行,且產生的相關稅金和滯納金等費用已近二十億元。據說新紫光集團合法收回這部分股權后進行員工股權激勵的成本于此費用規模相當。
疑問三:誤解因何而生?
近期,紫光集團委派資本運作經驗豐富的馬道杰出任展銳董事長,無疑正是有意加快解決員工持股問題,盡快推動融資,為展銳上市鋪平道路。
紫光集團通過法律途徑合法收回股權,并重啟員工股權激勵計劃,是糾正原來不合法的操作方案,以正規程序兌現員工承諾的唯一途徑。如果從代持公司手中購買相關股份,不僅不合法,存在利益輸送嫌疑,還會因合規問題導致員工股權激勵無法執行,且影響展銳上市。
根據新紫光集團制定的合法股權激勵方案,展銳股東和員工共同承擔股權激勵成本,這部分成本與從代持公司手中購買股份所要支付的費用相當。部分小股東受到個別人的誤導,對此處理方案產生了誤解,低估了非法收購股權的風險和成本。
展銳正在推進融資工作,媒體依據不完整信息的報道,對這部分股權的歸屬和處理方案產生了誤讀,這些信息不僅可能影響展銳的融資進程,還可能對展銳的健康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
紫光展銳是中國半導體產業中的代表企業和中堅力量,無論是股東,還是員工都希望展銳能夠抓住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契機,實現高質量快速發展。希望這些有關的“員工持股”的疑問只是紫光展銳長期發展過程中一段小插曲,不要成為其成長的阻力。
-End-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