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的“寵兒”,傳感器的落腳點還有哪些?
來源:物聯傳媒
作者:朝霞
似乎現在談起芯片話題,不是我國芯片被“卡脖子”,就是“缺芯潮”,產能緊缺等,總是讓人感到“芯荒荒”的。
尤其是在2022年,有關數據顯示,中國吊銷、注銷的芯片企業超過5700家,比2021年多了70%,平均每天大約有16家芯片公司倒閉。
不過,在2023年的1-2月份里,全球半導體市場融資熱度不減。據全球半導體觀察不完全統計,近期共有57家半導體企業完成階段融資,其中涉及到車規級芯片、毫米波雷達芯片片、傳感器等領域。
車用芯片熱度不減
多為雷達、傳感器等領域

車用芯片作為智能汽車的大腦,伴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將對車用芯片有著極大的需求量,汽車芯片順勢成為了市場的“寵兒”。
從列表中可以發現,有關汽車領域的芯片融資情況也是相當積極的。今年以來,包括曦華科技、海圖微電子、中科億海微電子、識光芯科、翠展微電子、矽杰微電子、靈明光子等多家企業均得到了融資,其核心主要定位在車規級、毫米波雷達、傳感器等芯片方面。
圖源:全球半導體觀察
按功能分,汽車芯片可分為控制類(MCU和AI芯片)、功率類、模擬芯片、傳感器和其他(如存儲器)。近年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帶動了傳感器芯片的高速增長,尤其是毫米波雷達與激光雷達的增長。
在自動化駕駛領域,智能傳感器就是智能汽車的“眼睛”,汽車通過傳感器進行環境感知、規劃決策,以此來獲得準確的信息,最終實現自動駕駛汽車安全駕駛并抵達目的地。目前,應用于環境感知的主流傳感器產品主要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攝像頭等四類。
前段時間,特斯拉重新“撿”回毫米波雷達的消息一出,更是把毫米波雷達推上了新的熱議高度。其實,不管是毫米波雷達還是其他傳感器,雖然自動駕駛目前還處于早期階段,但整體上,汽車傳感器的發展空間依舊十分廣闊。
總言之,未來,在汽車越來越智能化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的加速發展,必然帶動傳感器等汽車相關芯片的增長,而國產替代化也將給國內企業帶來了更多突圍的機會。
傳感器應用領域廣泛
迎來廣闊市場機遇

除了汽車行業是傳感器的重要市場,智能手機、工業制造、智能辦公、智慧醫療等其他領域也都是傳感器龐大的發展空間。
傳感器是一種能夠感受到被測量的信息,并能將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規律變換成為電信號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輸出,以滿足信息的傳輸、處理、存儲、顯示、記錄和控制等要求的檢測裝置。
早在互聯網和物聯網出現之前,傳感器就已無處不在了。它就像人的五官一樣,作為現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獲取自然和生產領域中信息的主要途徑和手段。
進入感知時代,傳感器逐漸從傳統型往智能型方向發展變化,并且由于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市場也在日益繁榮。根據國外知名商業技術新聞網站ZDNet列舉的前10種技術,其中傳感器技術就被排在了第5的位置。
智能傳感器作為萬物互聯的重要硬件基礎,近年來伴隨著物聯網、智慧城市和工業4.0等應用領域智能化、數字化需求的推動下,傳感器市場需求進一步增加,其規模也保持著穩步增長。特別是在工業自動化、智能交通、能源管理、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領域,傳感器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
有關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1709.1億美元,預計2023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2032.2億美元。
圖源:賽迪、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我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也在快速發展,這主要是得益于我國陸續推出智能傳感器專項政策,大力支持著智能傳感器技術及產業的發展,助力智能傳感器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17-2021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從814.1億元增長至約1113.4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14%,預計到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308.3億元。
圖源:信通院、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除此之外,近年來傳感器技術不斷發展,促使傳感器的性能越來越高,而且其成本也在不斷降低,這些因素均有利于傳感器的普及應用,并有助于推動傳感器市場的成長。
當下,傳感器正以其具有的高精度、功能多樣化、自動化強等特點,在眾多物聯網場景下發揮著信息處理的功能,改變著人類的生活方式,改善了人類的生產方式。譬如利用傳感器在氣象環境監測、空氣質量監測、水質監測、智慧農業、智慧泵房、高空作業等領域進行監控,并將數據反饋給控制中心,以便對出現異常時及時進行干預,保證各環節正常進行。
總而言之,傳感器正在朝著智能化、高性能、低成本、小型化、集成化、高精度等方向發展,并且在物聯網、工業互聯網、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能汽車、智能城市等領域的快速發展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伴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傳感器成為了物聯網采集數據的關鍵組件,在萬物互聯的時代里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不過,我國智能傳感器的發展也存在著些許不足。傳感器產業覆蓋市場跨度比較大,應用涵蓋了消費電子、工業控制、智能可穿戴等眾多領域,每個行業的需求不同,需要的產品種類也不同,因此傳感器的種類相當繁雜,存在著傳感器的精準定性不同等問題。
此外,由于我國起步較晚,我國傳感器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科研生產與應用不協同、國內傳感器同質化競爭嚴重等問題,這些都是影響我國傳感器發展的重要因素。
雖然傳感器的發展仍然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傳感器是屬于過去、現在乃至未來的基礎性高新技術,是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重要基礎,有著無限大的發展前景,所以大家對傳感器產業的發展依然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未來,中國傳感器企業也必將全力實現國產傳感器的真正突破。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