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十大產業前瞻:樂觀向上的2023

        十大產業前瞻:樂觀向上的2023

        發布人:芯股嬸 時間:2023-01-03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剛剛過去的2022年,受疫情、景氣周期等因素影響,有的行業高歌猛進,有的行業苦苦掙扎,可謂喜憂不一。展望2023年,各行業又將面對怎樣的變化?哪些行業將繼續高歌猛進,哪些行業有望冬去春來,哪些行業還要繼續蓄勢。

        新能源汽車

        創紀錄后繼續高歌猛進

        2022年,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量刷新歷史紀錄,成為全球車市最亮麗風景,2023年的中國新能源車行業能否繼續高歌猛進?對此,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達了謹慎的樂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總銷量將達到2760萬輛,同比增長3%。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同比增長35%。中信證券預測,2023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增長31%。平安證券給出的預測則是36.8%。新能源汽車成為各方眼中中國汽車產業新一年的增長動力之源。

        “期待2023年能更好一些。”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記者說,中國新能源汽車目前已進入市場化發展新階段,國內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需求總體較強,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必然達到較高水平。

        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對記者表示,對蔚來2023年銷量超過雷克薩斯很有信心。依此推算,2023年蔚來有望實現交付約20萬輛的水平,同比2022年增長50%以上。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也對新年前景頗有信心,他在跨年舉辦的廣州車展上透露,埃安2023年新能源車交付目標是保50萬輛,沖60萬輛,構建世界一流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

        出口有望成為中國新能源車新一年的重要增長點。包括上汽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等車企都在積極開拓海外新能源車銷售,布局當地生產。乘聯會預測,隨著中國汽車出口的新能源車占比增長,中國汽車出口的差異化優勢進一步明顯,期待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歐洲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獲得更好的發展空間。

        不過,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補貼已經退出,消費稅費變化帶來的消費心理壓力不小,2023年的中國新能源車市需要有效的政策引導。

        崔東樹還表示,上游資源價格上漲是2021年以來影響車市消費的重大因素,尤其是碳酸鋰價格的上漲導致電池成本暴漲。他預測,隨著產能提升,碳酸鋰價格有望回落到40萬元/噸以下水平。

        鋰資源

        開發提速“護航”鋰電產業發展

        面對新能源汽車和儲能產業需求的大幅提升,低調多年的鋰電上游企業在2022年異軍突起,一躍成為市場關注度和“吸金”能力表現雙佳的大熱題材。展望2023年,目前緊握產業鏈話語權的鋰電上游企業將出現哪些新變化也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記者采訪多家鋰礦企業及產業人士后總結得出,2023年鋰礦開發提速已成共識,上游礦企“護航”鋰電產業發展的信心十足。

        鋰礦開發提速的背景是我國鋰資源自供能力尚有不足。2022年1至10月,國內碳酸鋰總產量為16.8萬噸,同比增長42%;碳酸鋰進口量為7.13萬噸,同比增長67%。

        事實上,鋰礦上游資源開發已迫在眉睫。2022年11月初,一則“加拿大要求3家中國鋰礦公司撤資”的消息登上熱搜。對于相關鋰礦企業在“出海淘礦”時遇到的困難,A股某鋰礦公司高管表示,當務之急還是在確保生態安全前提下加快推進國內鋰資源開發步伐,優化產業鏈布局。

        “隨著新能源汽車、儲能產業的快速發展,鋰資源在新能源產業中扮演的角色越發重要。”有接近藏格礦業人士告訴記者,2023年鋰礦開發步伐提速對有效建立本土供應體系至關重要。

        國內鋰礦企業已紛紛行動起來。以國內某碳酸鋰生產廠商為例,該廠商于2021年下半年通過收購股權的方式獲得西藏某鹽湖控股權,計劃分期建設10萬噸/年碳酸鋰項目,目前已完成可行性報告并上報當地政府審批。該公司相關人士直言,礦產開采最耗費時間的就是審批流程。如果獲批,該項目可在2023年內完成一期年產5萬噸碳酸鋰建設。

        高工鋰電預測,到2025年,國內鋰資源供應量將超70萬噸(以碳酸鋰計算),是目前供應量(24萬噸)的3倍左右,將大幅緩解供求矛盾。

        “我國新能源車、鋰電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需要鋰資源開發產業護航。”鹽湖股份相關人士告訴記者,青海2022年達產的碳酸鋰產能超10萬噸,隨著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建設深入推進,當青海鹽湖的實際碳酸鋰產量達到15萬噸甚至18萬噸時,將對下游產業發展提供更大支持。

        能 源

        “風光”裝機規模可期

        2022年歲末,白鶴灘“西電東送”大動脈全部竣工投產,為過去一年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劃上圓滿的句號。展望2023年,來自能源、宏觀策略領域的專家認為,在推進“雙碳”戰略的大背景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將繼續加碼,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規模則有望突破9.2億千瓦。電力設備以及新能源行業發展將繼續保持高景氣度。

        近日召開的2023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明確全年能源工作的重點任務:保障能源安全依然居首位,煤炭兜底保障作用將進一步放大,具體將通過實施“十四五”煤炭規劃,積極推進智能化煤礦核準建設,推動在建煤礦盡快投產達產等方面來增強煤炭安全增產保供的能力和韌性。

        2022年,我國多條特高壓跨省區通道建設提速。從最新公布的計劃來看,今年我國將持續推進跨省區輸電通道規劃建設。駐馬店—武漢、武漢—南昌、張北—勝利、川渝特高壓工程以及隴東—山東、寧夏—湖南等工程均列入重點推進名單。

        推進“雙碳”目標實現,離不開大幅提升新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將繼續高歌猛進。2023年風電裝機規模預計將達到4.3億千瓦左右,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有望達到4.9億千瓦左右。

        在中信建投首席政策分析師胡玉瑋看來,今年投資可遵循四大主線,其中安全發展主線包括能源領域,而高質量發展主線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和綠色低碳等產業。

        半導體

        景氣度復蘇 結構性行情延續

        趕在2022年的最后一個工作日,飛凱材料披露,擬以5000萬元認購上海半導體裝備材料產業投資基金II期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籌)的基金份額,以進一步提升公司集成電路裝備材料競爭力。

        當前半導體產業處于景氣低谷期,飛凱材料為什么還要大力加碼投資?

        “企業的投資決策是要看5年10年、甚至更長的周期。盡管當前略有衰退,但半導體產業的長期成長邏輯是確定的。”對此,飛凱材料總經理蘇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技術發展、終端需求、全球經濟復蘇等多個因素看,全球半導體產業長期成長趨勢確定;疊加全球貿易格局變革、本土供應能力尚弱等因素,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成長速度將優于全球。

        眾所周知,在經歷了自2020年下半年起的全球“缺芯”后,2022年下半年起,在消費電子需求低迷的拖累下,全球半導體產業進入景氣衰退期,產業在資本市場人氣更是跌入冰點。

        2023年,全球、尤其是中國半導體產業將呈現怎樣的發展趨勢?

        景氣度復蘇、結構性行情……年末歲初,展望2023年,多位半導體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及最多的關鍵詞無不顯示著樂觀。

        景氣度復蘇將是2023年半導體產業的主旋律之一。某LED驅動芯片公司已在2022年第三季度進行了去庫存,并預計2023年第一季度庫存降至正常水位。多家有消費業務的芯片公司表示,2023年第一季度將出現明顯的庫存去化,預計去庫存持續至第二季度。

        對于2023年行情,機構也頗為樂觀。

        國金證券認為,在經歷一年以上的調整周期后,預計消費電子在2023年下半年有望逐步修復,折疊屏、5G等將成為手機復蘇的催化劑。國金證券持續看好汽車、工業、服務器強應用等賽道。平安證券則認為,受益于晶圓廠擴建,半導體設備市場將再創新高。

        不過,在產業鏈高端替代、部分市場需求拉動下,本土半導體市場將依然呈現出“結構性”行情。北京國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北京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朱晶認為,2023年,替代邏輯將從往年的資本驅動轉向內循環市場驅動,更多擁有新基建、新能源、數字經濟和信息消費場景的完整系統制造商將加快本土芯片的驗證和采購;泛信息創新市場將進一步擴大至金融、電力、軌道交通、運營商等領域。

        數字經濟

        賦能實體經濟是主線

        在2019年、2020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被連續提及之后,“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再次成為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點。結合2022年初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經濟作為當下的工作重點,將充當今年乃至未來數年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之一。

        元宇宙與虛實交互聯合研究院院長趙星對記者表示,數字經濟是當前全球都極為重視的增長型賽道。中國的數字經濟,一是由政府引導的數字化建設牽動,二是由產業界對傳統行業的信息化升級驅動。數字經濟如何促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是當前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

        以數字經濟的重要新賽道元宇宙為例,上海市政府在2021年底就提出了“虛實交互、以虛促實”的元宇宙發展道路,該理念在2022年逐步被各地各界接受、效仿。目前,“以數強實”已成為中國發展元宇宙的重要特色與創新。

        浙江省北大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院長蔣云認為,展望未來幾年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將成為其重點發力方向和新的突破口,特別是如何深度賦能占比98%以上的中小型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

        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正成為產學研合作的焦點。據蔣云介紹,一批以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以數字化賦能為抓手的校地、院地共建的新型研發機構發展起來。這類機構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與技術優勢,圍繞本地化信息技術工程師服務團隊建設、企業工程師引育、行業共性技術研發、行業數據應用、中小企業多樣化覆蓋、創新創業支援培育等,構建起產業未來數字化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航空航天

        專業化整合推進 細分領域發展可期

        2022年,我國航空航天事業捷報頻傳,“天宮”空間站全面建成,國產大飛機C919翱翔天宇,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在業內人士看來,2023年,中國航空航天事業將延續輝煌,專業化整合方面有望進一步推進,在航空裝備制造、航空發動機、衛星制造及應用等領域發展可期。

        2023年,航空航天領域專業化整合有望持續推進。2022年,中航電子換股吸收合并中航機電,打造出中國機載設備龍頭;中直股份籌劃購買昌飛、哈飛,直升機龍頭將橫空出世。而此前,航空工業董事長譚瑞松曾提交關于建立軍工央企資產調整平臺的建議,提出建立讓軍工央企釋放更多存量資產的市場。2023年,航空航天領域有望延續過往專業化整合的路徑,讓航空航天事業釋放出更強的發展活力。

        專業化整合的同時,眾多航空航天細分領域有望進一步釋放活力。在航空裝備方面,重點航空裝備梯次放量,為產業鏈中上游核心企業發展打開廣闊空間,為行業的持續高景氣奠定堅實的基礎。C919的取證成功將進一步推進我國航空產業的發展,尤其是航空發動機領域,隨著我國新型航空發動機逐漸成熟,原有裝備換裝及新興裝備上量將打開下游市場空間,為配套零部件、原材料等環節企業打開廣闊成長空間。

        航天領域同樣精彩紛呈。近年來,全球衛星****數量快速增長。我國正在加快部署大型星座,帶動衛星制造環節景氣度持續上行,“鴻雁星座”“虹云工程”等有望在新的一年取得進一步發展。

        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望帶來衛星應用需求快速擴張。應用服務是衛星產業鏈上市場空間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環節。隨著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和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建設相繼收官,衛星互聯網被納入新基建范疇,空間基礎設施日益完備,為下游衛星應用服務發展奠定了基礎。

        油 氣

        供應鏈風險猶在

        2022年全球地緣政治事件頻發,加上極端氣候威脅,油氣能源市場大幅波動,全球油氣產業鏈供應鏈脆弱性凸顯。展望2023年,業內普遍認為,供應鏈壓力仍存。一方面,油氣產業要確保供應系統安全可靠,增強供給端韌性,謹防能源危機再度引發系統性風險;另一方面,碳排放量或出現階段性反彈,但能源轉型方向不會變。全行業要錨定“雙碳”目標,推進低碳安全為特征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大力發展化工新材料。

        步入2023年,全球油氣供應鏈壓力尚未得到有效緩解,歐美地區面臨經濟衰退,油氣產業將迎來多重風險和挑戰并存的時期。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表示,2023年全球石化市場面臨三大挑戰:全球經濟下行情況日益嚴峻;愈合地緣事件造成的產業鏈供應鏈沖擊仍要時間;主要石化產品價格在波動中下行壓力大。

        金聯創首席專家閆建濤表示,宏觀政策的不確定性放大了原油和天然氣價格的波動幅度。歐佩克等聯盟話語權加大,全球石油市場被割裂。天然氣嚴重依賴基礎設施,是“價高者”市場。

        “石油市場原本是全球化的統一大市場。如今,市場被割裂,供應鏈中斷風險成為此前推高大宗商品價格的蹺蹺板,且其影響力正不斷擴大。”閆建濤表示。

        在此背景下,強化保供能力成為各大油氣上市公司2023年的工作重點。中國石油明確,加大國內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工作力度,積極融入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推進高水平國際能源合作,保障油氣產業鏈供應鏈平穩順暢運行。中國海油將在2023年進一步提升油氣穩定供應能力,夯實儲量資源,做大油氣產量規模,推進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

        錨定“雙碳”目標,能源轉型也為中國油氣產業帶來新的機遇。中國石化發布的《2023中國能源化工產業發展報告》提到,加快推進低碳安全為特征的新型能源體系建設,能源化工行業要打造綠色油氣田、綠色煉化產業、綠色儲運體系、綠色循環體系。在大宗石化產品產能日漸過剩的形勢下,化工新材料作為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獲得大力發展。

        白 酒

        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結構性繁榮仍存

        2022年,白酒行業迎來新一輪調整,盡管龍頭酒企依然保持著業績穩健增長,但整個行業面臨著庫存高企、價格倒掛等挑戰。

        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和經濟面的回暖,疊加國家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白酒消費有望迎來邊際改善,但在這一過程中,市場將繼續向優勢產區、優勢產能、優勢品牌集中,行業呈現出結構性繁榮局面。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1至10月,全國白酒產量為542.6萬千升,同比下滑2.5%。“雖然白酒總產量和規上企業出現略微下滑,但營收和凈利潤仍呈現上漲態勢,這凸顯出白酒行業的韌性。”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近日在2022中國國際名酒博覽會上表示,白酒行業向名酒產區、名酒品牌集中的格局沒有改變,仍然延續結構性繁榮的長周期。

        記者近期走訪白酒動銷情況發現,雖然高端白酒需求堅挺,但多數中低端酒銷售情況不佳。華創證券援引相關調研數據認為,當前經銷商打款意愿分化,傾向名酒及100元至300元產品。這表明,在整個行業調整分化的情況下,品牌化、高端化仍是主流。

        在行業“內卷”加劇的情況下,龍頭酒企在2022年相繼拋出巨額擴產計劃,如貴州茅臺擬投資約155.16億元建設茅臺酒“十四五”技改建設項目;山西汾酒擬91.02億元建設實施汾酒2030技改原酒產儲能擴建項目(一期)……龍頭酒企大手筆擴產無疑將進一步擠壓區域中小酒企的生存空間。

        餐 飲

        復蘇暖意已現 頭部企業抄底

        隨著2022年末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煙火氣回歸正逐漸成為現實,業內普遍對餐飲業復蘇抱有期待。

        記者注意到,元旦假期,上海餐飲市場熱度回升,部分餐廳出現了大排長隊的情景。如位于環球港的巴奴火鍋,2022年12月30日晚八點還有大量顧客在等位。從記者近期采訪掌握的情況來看,多家餐飲鏈企業對2023年表達了樂觀情緒。千禾味業表示:“我們對消費市場的回暖抱有信心,因此上調了股權激勵計劃的業績考核目標,以此促進公司可持續增長。”

        春江水暖鴨先知。此前受疫情沖擊較大的現制奶茶企業率先進行“抄底”布局。2022年底,高端現制茶飲品牌喜茶和樂樂茶分別宣布新開5家門店和12家門店。其中,喜茶新開的5家門店全部位于三、四線城市,彰顯了進一步下沉的決心。

        雖然餐飲復蘇的預期較高,但從海外經驗來看,仍要謹慎對待。

        據東吳證券統計,美日等8個國家在出行初步放開后的第一波疫情大范圍傳播,均帶來對出行消費的“二次沖擊”,一般持續2個至6個月時間,“二次沖擊”期間,社零數據最大回撤普遍在5個至10個百分點。國盛證券復盤美日餐飲復蘇情況發現,需求端修復節奏可分為“預期—反復—兌現”三個階段,并非一帆風順。

        旅 游

        暖風吹來 靜待花開

        隨著2023年的到來,旅游業開始迎來久違的復蘇。“量價齊升”成為當下旅游行業的關鍵詞。據同程旅行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元旦旅游市場快速回暖,機****、酒店較2020年元旦假期均有明顯增長。洛陽、哈爾濱、西雙版納等部分熱門目的地酒店預訂量同比上漲超過10倍。

        跨省游的迅速反彈打響了行業復蘇的第一槍。“今年元旦期間,跨省跨市游的訂單數量占比超過八成。”飛豬平臺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元旦跨省游和跨市游達到了近一年峰值,上海、成都、北京、三亞、重慶、廣州、深圳、杭州、昆明、西安成為出游熱門目的地。

        政策層面也暖意不斷,近幾個月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各部門各區域紛紛出臺相關政策,助力旅游業走出低谷。

        敏銳的資本已經迅速捕捉到了行業的變化,最近一個多月,旅游相關板塊迎來了幾輪反彈。采訪中,多名券商行業分析師對記者表示,今年旅游行業將迎來復蘇與反彈。“尤其是后續隨著跨境游的恢復,我們覺得旅游業板塊的谷底已經過了。”一位分析師表示,后續行業將開啟估值修復。

        不過,許多從業者同時表示,未來一年行業恢復仍將面臨波折。“旅游業,尤其是前端地陪等環節,是典型的重資產模式,需要大量的人力,過去三年基本上處于停擺狀態。”一家旅行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眼下當務之急是重新組建一線的團隊,整個行業的初步復蘇要遲至今年二季度。

        盡管前路仍有諸多變數,但是畢竟溫暖春風已經吹來,旅游業的2023年,希望就在前方。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科技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鄢陵县| 剑阁县| 泰宁县| 普安县| 阿合奇县| 龙山县| 苗栗县| 杭州市| 临颍县| 绥滨县| 平顶山市| 云安县| 马龙县| 乡宁县| 朔州市| 成武县| 普定县| 搜索| 吉林市| 含山县| 安徽省| 沁水县| 正镶白旗| 旅游| 皋兰县| 县级市| 军事| 清远市| 宁陵县| 横峰县| 辽宁省| 石柱| 淮阳县| 灌云县| 澄江县| 法库县| 福鼎市| 贵南县| 佛学| 翼城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