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什么,這個 C 語言大坑你沒見過?

        什么,這個 C 語言大坑你沒見過?

        發布人:魚鷹談單片機 時間:2022-04-20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開發過程中,你是否會發出“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的感慨,我相信,只要有經驗的工程師,應該都有過。

        魚鷹曾經因為一個很基礎的知識,差點毀了整個項目,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這個代碼用于整個系統自檢,一旦運行出錯,整個系統就廢了。

        為了不讓別人篡改魚鷹的代碼,魚鷹設計了多套機制,其中一個就是定時檢查關鍵代碼是否已執行,如果有一次沒有執行,那么系統進入異常狀態,這個功能類似窗口看門狗


        • uint16_t run_cnt, run_cnt_next;


        • void function1()

        • {

        •   do something ;

        •   run_cnt++; // 自加,表示該函數已執行

        • }

        • int main()

        • {

        •   while(1)

        •   {

        •     function1();

        •     if(run_cnt != run_cnt_next + 1) // 判斷兩個變量是否匹配

        •     {

        •       do error some thing

        •     }

        •     run_cnt_next++; // 這個位置也自加,表示這里已執行

        •   }

        • }

        類似流程如上,當時魚鷹為了減少變量空間,將計數器設計成了 uint16_t 類型,導致埋下了隱患。

        這個流程乍一看沒有問題,因為 run_cnt 比 run_cnt_next 先加,那么 run_cnt_next + 1 應該等于 run_cnt,如果不相等,作錯誤處理。

        甚至短時間內運行不會有任何問題,除非 16 位溢出……

        所以一個量產項目,任何一點改動,都可能需要長時間的穩定測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系統穩定性,不能認為自己能力強,寫的代碼不用測試就直接合并了。

        原先魚鷹以為,這兩個變量都是 16 位,那么 + 1 的結果應該也是16 位,最后比較時,也是 16 位比較,這樣即使最終 16 位自加溢出了,結果也會是正確的。


        • if(run_cnt != run_cnt_next + 1) // 判斷兩個變量是否匹配

        • {

        •       do error some thing

        • }

        但你以為,終究是你以為。


        實際上,因為你和  1 自加了,最終比較是按照 32 位進行比較,而 run_cnt 受到變量位數限制,始終是 16 位的結果(但擴展成 32 位比較,即高 16 位全是 0)

        圖片

        這樣就會導致在溢出時,兩者是不相等的。

        比如上一次 run_cnt 為 0xFFFF 時(受位數限制,最大只能是這個),run_cnt_next 為 0xFFFE,此次結果比較即使按 32 位比較,也是沒有問題的,都是 0xFFFF。

        但下一次運行時,run_cnt 自加,溢出變成 0,而 run_cnt_next 是 0xFFFF,再和 1 相加,因為比較會使用 32 位比較,所以此時結果是 0x10000,最終導致兩者不相等(0 != 0x10000)。

        那么為什么會導致上面的問題呢?這里涉及到兩個 C 語言基礎知識點,估計大家以前都了解過,但估計沒有當回事。

        1、常量默認為 int 型(但不一定是 32 bit ,和內核和編譯器有關,上面的 +1 就是 int 型)

        2、整型提升(詳細可網上查找)

        因為兩邊的結果類型不一致(+ 1 導致右邊結果成了 int 類型),所以最終按 int 型處理。最終導致溢出時,結果判斷失敗。

        我們可以通過匯編看出一些端倪:

        圖片

        我們可以看到 r0 + 1 之后,直接和 r1 比較,也就是說,結果可能超過 0xFFFF,導致出錯。


        那么,怎么樣才可以保證結果為 16 位呢?

        我們可以這樣處理:



        if((uint16_t)run_cnt != (uint16_t)(run_cnt_next + 1)) // 強制轉化為 16 位比較

        {

              do error some thing

        }

        我們可通過匯編發現,多了一條 UXTH 指令,用于把 16 位結果擴展成 32 位(從這里我們也可以得出結論,結果比較總是 32 bit 比較)。


        圖片

        到此,分析結束,可以看到,為了解釋這么一條簡單的 C 語言語句,還是挺困難的事情。

        如果對你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支持魚鷹,這樣魚鷹也更有動力記錄原創筆記。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單片機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庆市| 紫金县| 平谷区| 沁水县| 柳河县| 涞水县| 建始县| 石柱| 灵璧县| 枣阳市| 安溪县| 横峰县| 卢氏县| 松溪县| 巴南区| 民权县| 吉林省| 潮州市| 于都县| 安新县| 威远县| 醴陵市| 辽阳县| 鄯善县| 汤阴县| 澎湖县| 宁陕县| 徐汇区| 汕头市| 哈密市| 南阳市| 巫山县| 舟曲县| 灵璧县| 阿坝县| 承德县| 逊克县| 虹口区| 桐乡市| 吉安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