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圖靈測試,時至今日還有意義嗎?

        圖靈測試,時至今日還有意義嗎?

        發布人:大數據文摘 時間:2022-03-15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大數據文摘轉載自學術頭條


        我們必須承認,機器運行時的很多中間狀態,是在設計初始指令時無法預見的。機器自己也會感悟出很多知識。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有必要將機器視為智能的。艾倫·圖靈


        圖靈測試由人工智能之父—艾倫·圖靈提出,指測試者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通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進行多次測試后,如果機器讓平均每個參與者做出超過 30% 的誤判,那么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并被認為具有人類智能。

        然而,自 1950 年以來,人工智能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么,今天的人工智能要如何應對圖靈測試?這種測試方法還能發揮它的價值嗎?


        機器能否思考?


        艾倫·圖靈是一位杰出的科學家,他的一生,將科學置于一切之上。他對新技術很感興趣,并希望計算機變得越來越智能。他還花了很多時間研究算法、復雜的計算機系統和人工智能。

        就人工智能而言,圖靈仔細研究了人工智能機器的發展以及其他科學家向智能機器提出的問題。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他提出了“機器會思考嗎?”的疑問。

        為了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圖靈嘗試尋找一種方法,來查看計算機是否真的可以說自然語言,從而變得像真人一樣,并且無法被人類發現差異。


        圖片


        1950 年,他在一篇題為《計算機與智能(Computing Machinery and Intelligence)》的論文中描述了這一想法。其中,他還描述了一項需要三方參與的實驗:一名法官、一名女人和一名男人。

        游戲規則是,法官需要確定誰是男人,誰是女人。在這種情況下,男人的目標是欺騙法官,而女人可以試圖幫助法官。為了公平起見,不能使用語言提示,而只能來回發送打印的問題和答案。問題就變成了:審問者如何知道該信任誰?

        緊接著,圖靈開始思考,如果把其中一個人變成一臺電腦,會發生什么?法官如何分辨誰是人類,誰是電腦?如果一個測試者對無法確認身份的兩個對象(一人、一機器)提出相同的一系列問題,得到的答案無法區分究竟誰是機器、誰是人,那么則認定機器通過測試。

        圖靈還認為,計算機有望在 2000 年左右通過這項測試。然而,圖靈當年的預測沒有應驗。

        直到 2014 年,一個名為尤金·古斯曼的聊天機器人項目模擬了一名 13 歲的烏克蘭男孩,在閱讀大學組織的一次活動中,通過了都靈測試。聊天機器人雖然說服了倫敦皇家學會 33% 的法官相信這是人類,但批評者很快也指出了測試的不足之處。


        圖靈測試今天還有意義嗎?


        正如我們上面所寫的,今天機器人成功通過圖靈測試并不完全容易。另一方面,也有一群科學家認為這對機器是不公平的。主要是因為,現在的很多 AI,即使沒有說話的能力也可以是智能的。


        圖片


        很多情況下,我們會把智能機器和機器人聯系在一起。但事實并非如此,不像人類一樣的機器,并不意味著他們不智能。近年來,人工智能的諸多成就可以證明這一點,例如,第一種無需人類協助的腹腔鏡手術系統。

        畢竟圖靈測試僅考慮了文本交流的情況,而沒有考慮到現在的人工智能已經能夠使用各種傳感器,能夠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來感受外部世界。

        比如,亞馬遜副總裁兼語音助手 Alexa 首席科學家羅希特·普拉薩德曾發表文章表示,圖靈測試已經失去了意義,是時候建立新的人工智能衡量標準了。普拉薩德認為,圖靈測試的目標和當前人工智能研究方向不完全一致,人工智能研究者對通過圖靈測試的興趣不大。人工智能派上更大用場的地方是植入到手機、汽車和家用電器,人們更關心的是 AI 能夠帶來哪些更新的交互體驗和技術進步,而不是機器能否像人一樣進行思考。


        比如,在現代人工智能的視覺、自然語言處理等領域,最強的算法已經取得遠超人類的結果。以 AlphaGo 擊敗頂級人類圍棋選手為例,這種成就則很難在一成不變的圖靈測試中得到體現。

        也正因此,從應用的角度來看,讓計算機放棄自己的計算優勢,而刻意去模擬人類,以通過圖靈測試,確實沒有太大的必要。

        我們還必須考慮到,圖靈在 70 多年前的 1950 年發表了他的想法。而在這段時間里,機器世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圖靈還活著,他估計會有完全不同的見解。

        然而,這并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已超越了圖靈測試的范疇,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標早已不再局限于 AI 與人類的區別,而是如何發揮機器的速度和信息搜索優勢,代替人類完成工作或改善人們的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
        https://medium.com/@darkmatterarticles/turing-test-how-does-artificial-intelligence-handle-it-4e439920b69
        https://mp.weixin.qq.com/s/-_lmbjhLAyMMKmhZ9Hu0RA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AI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干县| 平舆县| 隆化县| 宁波市| 潞西市| 神池县| 定远县| 新津县| 叙永县| 西藏| 昌吉市| 包头市| 德惠市| 青浦区| 彩票| 吴旗县| 普格县| 新干县| 舟曲县| 隆回县| 南皮县| 临高县| 高淳县| 禄丰县| 桐乡市| 衡山县| 杂多县| 江阴市| 沙坪坝区| 长沙市| 清新县| 永宁县| 景谷| 武平县| 安福县| 巨野县| 济源市| 米脂县| 黄平县| 陆良县| 彰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