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視覺中的高效閱讀論文的方法總結
以下文章來源于CV技術指南 ,作者仿佛若有光
作者丨仿佛若有光
來源丨 CV技術指南
前言 知乎上很多閱讀英文文獻方法的回答,總體而言都比較泛,很多回答基本都在介紹如何搜索文獻,如何判斷文獻是否值得一讀,用什么翻譯軟件等。
其實這些對CV這個方向來說,基本屬于“無用良品”,因為CV領域現在很火熱,各個方向基本都有很多總結性綜述性的論文或文章或博客,并不需要自己一篇一篇地去找。也不需要翻譯軟件,想想以后你的領導或者HR要是知道你看論文還需要翻譯軟件,他/她對你會是什么看法。
那對于剛入門的新手來說,為何一定要擺脫翻譯軟件?如何做到完全擺脫翻譯軟件呢?論文如何做筆記 ?為什么論文看完后感覺什么都記不起來?在本文將一一介紹這些內容
為何不能使用翻譯軟件
對于剛入門的新手來說,存在很多專業術語不認識的問題。
在這里必須要說的一點是:一定不要因為看不懂就去用翻譯軟件,別用翻譯軟件!別用翻譯軟件!別用翻譯軟件!
原因有四:
1. 這玩意就像毒品,用上手了就擺脫不了了,以后會一直依賴它。對于新手來說,正是什么壞毛病都沒有的時候,正是養成良好的習慣的時候,有些壞習慣養成后再改就難了。我在《關于快速學習一項新技術或新領域的一些個人思維習慣與思想總結》中提到了這點,學習階段是不能靠翻譯軟件來走捷徑的。
圖片
2. 無法做到高效閱讀。當你不具備直接閱讀論文的能力時,你與理解論文內容之間就存在了障礙。畢竟閱讀論文不是看完了就完了,而是充分理解。當你閱讀的精力放在了翻譯軟件的選擇區域,右鍵,翻譯這一系列過程上,很容易出現論文看完后面的忘了前面的,整體看完了就全忘了,領悟能力堪比張無忌學太極劍。
3. 無法做到高速閱讀。很多時候論文不必細讀,但由于不具備直接閱讀的能力,并不知道哪些該認真讀,哪些不重要不用看。這時候就不得不每一段話都去翻譯一遍。
4. 無法做到高效理解。這是因為專業術語很難翻譯準確,很多內容用英語表述就能理解,但要翻一下就很別扭。更多時候是很多術語根本翻不了。
如何擺脫翻譯軟件
1. 打印下來閱讀,碰到不認識的單詞就去百度或谷歌翻譯,手動輸入搜索,然后記在筆記軟件里。副詞,形容詞也都需要,不只是專業性術語。很多時候副詞是表程度的,對于理解論文也是很重要。
2. 每天看一看那些記錄下來的單詞。注意:不是背,瞄幾眼就可以了。這是因為你在論文中就碰到了,有個具體的語義環境,再手動輸入了一次,再經常看了它幾眼,基本就記住了。
3. 堅持住,不用很久,大概也就一個月不到,基本就可以做到無障礙閱讀論文了。這是一個磨刀的過程。雖然此時仍然會出現不認識的單詞,但基本很少,幾乎不影響閱讀了。
在這個階段建議論文的每一行都去閱讀,這個過程會了解論文由哪些部分組成,哪些地方是重點,哪些是細節,哪些是概括內容。在以后高速閱讀時,自然就知道哪些內容要跳過沒必要關注,哪些是重點,可以認真理解,哪些是概括的,可以知道這篇論文大概是怎樣的。
注:打印下來的目的是為了防止自己因為一兩個單詞不認識就直接整句話都復制去翻譯了,這是管住自己的手別碰毒品。在完全具備閱讀能力后就可以用WPS或平板隨時隨地(上其他課的時候)閱讀了,打印下來不環保,且這時候閱讀速度已經明顯提升很多了,再去打印會有一種打印速度跟不上閱讀速度的感覺,這里有點夸張了。
記得之前知乎上有個問題,導師要求一周閱讀三篇文獻過分嗎?對CV方向來說,在具備無障礙閱讀能力前,一周三篇確實有點難,但按照這個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后,一周是十幾篇都不是很難。
以我自己為例,我在公眾號中寫了那么多的總結性的文章,每篇都參考了十幾篇文獻,如果沒有快速高效的閱讀能力(一天讀完十幾篇),那寫一篇文章將花費一個多星期的時間,效率實在太低。
論文如何做筆記
我個人的習慣是不用任何文獻管理軟件,就用WPS,文獻分類的方式是文件夾分類,做筆記的方式是直接將重要的內容用矩形框框起來。當然了,很多人會推薦使用endnote,這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文獻管理軟件,有興趣的可以用。
一般來說一篇論文值得一框的也就那么幾個地方:
1.引言中提到的其它論文的不足之處,這是本文的出發點。
2. 提出的結構或方法,這是本文的創新點。
3. 具體方法或結構中描述為何這么設計或改進的地方,這是改進的思路。
4. 效果對比。
這里框起來的內容,就是在快速高效閱讀時需要把握的幾個點,當弄清楚這些點后,論文的很多內容都可以直接忽略不看了。前面提到的使用翻譯軟件無法做到高效閱讀,這就是因為精力都放在翻譯過程上,而忽略了在讀完后去思考是否清楚這些點。
注:一般不去框細節處理,框起來的目的是以后可以再看看,因此具體細節看還是可以看一下,但不值得以后經常看,只有那些經典論文需要關注細節,以及你自己確定了自己的論文改進方向,才會需要去仔細閱讀與你論文用到的方法相關論文的細節。其它時候知道個思路就行了。
很多人看完論文后會手寫做筆記,我個人是從不做的,不建議手寫做筆記的原因:
1. 論文數量太多,做筆記太浪費時間。
2. 做筆記自己寫的內容能有論文原句概括得更到位?
3. 很多論文都是對前面論文的某個內容改進而來,它們之間的關系復雜,這點無法總結到位。
4. 一個方向的論文閱讀下來其實腦中思路清晰得很,如果一寫反而思路亂了。
5. 做筆記的時候很容易光顧著做筆記了,跟完成任務一樣,反而沒有去思考,就好像去旅游光顧著拍照,忘記享受過程。
本文僅做學術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刪文。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