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專欄

        EEPW首頁 > 博客 > 什么是衰老?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壽命極限在120-150歲之間

        什么是衰老?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壽命極限在120-150歲之間

        發布人:大數據文摘 時間:2021-05-27 來源:工程師 發布文章

        以下文章來源于學術頭條 ,作者學術頭條

        在人類的一生中,年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 “標簽”。近年來,整個社會對于年齡充滿了焦慮和偏見。諸如,30 歲是女人的分水嶺,超過 35 歲的程序員會被拋棄等等言論,都展現出了人類對于年齡增長的恐懼。

        那么年齡到底是什么呢?人類壽命的極限又在哪里呢?

        近日,來自新加坡生物技術公司 Gero 研究團隊和美國羅斯維爾公園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人體血液標記物進行持續數月縱向監測分析表明,人類壽命的極限在 120-150 歲之間。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認為,人體的自我修復能力在不同人之間是不同的,而生命衰老的本質是自我修復能力的下降。隨著人類壽命的增加,從各種疾病中恢復的時間也會變長。而當人體自我修復達到臨界狀態時,自然就會死亡,即所謂的生命極限。在研究中,通過一系列血液標志物數據動態評估,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壽命的極限在 120-150 歲之間。

        該研究以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blood markers reveals progressive loss of resilience and predicts human lifespan limit” 為題,發表在最新一期的 Nature Communication 雜志上。來自新加坡 Gero 生物科技公司的 Timothy V. Pyrkov 博士為本研究的通訊作者。

        2.jpg

        對此,本文作者之一,羅斯維爾公園綜合癌癥中心細胞應激生物學專家 Andrei V. Gudkov 教授表示,“在我看來,這項工作是人類衰老的一個概念性突破。這一研究確定并分離了影響人類壽命的基本元素,即真正的衰老是人類恢復能力下降。這一理念也解釋了,為什么人類醫學可以有效預防和治療疾病,但只能提高人類平均壽命而不能提高最大壽命。”

        什么是年齡?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一項研究,我們首先需要區分 “年齡” 的不同定義。

        在大部分人看來,年齡很好計算,從出生日期到當下日期的差值就是自己的年齡,即所謂的 “時序年齡”。而在生物學研究上,科學家們更傾向于通過人體的各種生物指標,來評估一個人的年齡,即 “生物年齡”。

        在時序年齡中,有一個經典的 Gompertzian 死亡率定律。這一定律是由 19 世紀一位英國保險統計師發現的,他發現人類的死亡率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規律:嬰兒期死亡率較高,隨后持續下降,10-15 歲人類死亡率達到最低點,隨后便呈指數增長,大約每 8 年翻一倍,持續至 80 歲。但從生物學年齡的角度來評估,人類的死亡風險其實是遠低于 Gompertzian 死亡率定律的。

        1.jpg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人類衰老的本質是自我生理機能的退化,組織器官中的細胞隨著人體生長逐漸老化,最終停止分裂走向凋亡或癌變。通過測量與年齡相關的生物指標,例如一個人的血壓、體重、皮膚狀態等等,就可以確定其生物年齡。

        例如,同樣是時序年齡為 30 歲的兩個人,一個保持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身體各項指標同 25 歲的普通人類似,那么從生物學角度看,他就是 25 歲。相反,如果另一個人不注重愛惜身體,各項生物指標同 35 歲的普通人類似,那么在生物學角度上,他其實是 35 歲。

        也就是說,生物年齡其實是對人類身體狀態的一個客觀評估,如果一個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甚至得到了更優良的基因,那么他的生物年齡就會更小,也就是更健康,更有可能活的長久。

        人類壽命的極限在哪里?

        隨著壽命的增加,人類會逐漸老去,最終死亡。而所謂老化就是人體各種生理機能的下降以及各種疾病風險的增加,尤其是年齡相關的慢性病,例如癌癥、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等。

        近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類壽命和生物標志物參數大型橫斷面研究的開展,以血液標志物變化、DNA 甲基化等等為標準的生物年齡被廣泛用于人類年齡的預測與評估。

        而為了更客觀、更準確地評估人類壽命,必須衡量兩個重要因素。一個是衰老的標志,另一個則是與死亡率密切相關的人體在面對各種疾病困擾時的自我恢復能力。

        為此,來自 Gero 和羅斯維爾公園綜合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在連續數個月內對多個參與試驗的人員進行持續動態監測,包括常規的全血細胞計數(CBC)檢查。

        通過對同一個人持續進行動態檢測,研究人員準確評估了其生物年齡和個人恢復能力。隨后,通過對數轉化成比例的全因死亡率模型建立了一個新的指標,動態生物狀態指數(DOSI),來描述參與者的生物狀態。

        通過對參與者 DOSI 數據進行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對于 40-90 歲之間的人群,DOSI 波動即恢復時間在 2-8 周呈線性增加,疾病恢復率則會降低。也就是說,隨著年齡的增加人類的恢復能力會逐漸降低。

        通過推算,研究人員確定,人類壽命的極限最終在 120-150 歲之間,人類的自我恢復能力和疾病的相互作用即恢復率達到臨界點,也就是所謂的理論上人類壽命的絕對極限。

        總的來說,這一縱向研究表明,恢復率是衰老的重要標志,對于了解人類衰老的過程和系統識別大型生物醫學數據中人類衰老的生物標志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同時,這一研究結果也有助于我們了解人類壽命限制的原因,并制定更為科學的抗衰老措施,對于抗衰老療法的發展,以及彌合健康與壽命的差距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3014-1https://www.eurekalert.org/pub_releases/2021-05/g-gsf052321.php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



        關鍵詞: AI

        相關推薦

        技術專區

        關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康乐县| 义马市| 监利县| 崇州市| 辽阳市| 霍州市| 台安县| 丰城市| 连云港市| 宜宾市| 长顺县| 贵溪市| 南通市| 沁源县| 和政县| 黎川县| 偏关县| 桂平市| 建昌县| 唐河县| 乌恰县| 嵊泗县| 雷波县| 屏边| 鄱阳县| 仪陇县| 宜兰县| 磴口县| 钟祥市| 三原县| 云林县| 三江| 大连市| 寿阳县| 启东市| 锡林浩特市| 鹿邑县| 安徽省| 吐鲁番市| 波密县| 南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