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結構成關鍵,驍龍7c或將揭露高通未來競爭策略
高通(Qualcomm)在Qualcomm Snapdragon Summit 2019,除了發布3款重要的手機處理器,大會第三天也發表兩款Connect PC(常時連網電腦)處理器,驍龍8c與7c(Snapdragon 8c/7c)。此兩款處理器為Qualcomm Snapdragon Summit 2018發表之8cx延續性系列產品,瞄準高端與中低端機種,而8cx則鎖定旗艦級機種。
Connect PC市況未明,高通仍有高度積極性
當Intel正式宣布與聯發科在Connect PC開始合作后,高通顯然也準備相應的武器回擊,盡管Intel與高通發表相關訊息的時間點相當接近,但就兩大陣營先后喊話的情況來看,進入5G時代后,電信廠商對Connect PC的態度將是極關鍵的觀察指標。
自2018年底高通發布驍龍8cx,市場上并未看到太多OEM廠商采用,但2019下半年微軟發表的Surface Pro X確定搭載高通定制化處理器后,對高通無疑是相當重要的強心針。或許也因為如此,高通打算趁勝追擊,持續深化Connect PC領域的經營,所以一次祭出驍龍8c/7c兩款專用處理器。
就高通說法,這兩款處理器鎖定的產品價格帶,分別是500~700美元及300~500美元;換言之,消費者極有機會可用1萬元新臺幣不到的價格(電信資費另計),就能購買一臺Connect PC產品,若電信廠商認為Connect PC產品對本身營收有幫助,考量到成本結構合理情況,像是驍龍8c/7c等產品線,確實有利高通在Connect PC市場的版圖拓展。
不過以現今態勢而言,仍看不到有利于Connect PC大幅成長的契機,但高通仍執意推出系列產品,在未見明確的投資回報情況下,此一舉動仍見高度積極性。
7c整合RFFE,暗示高通未來4G手機布局
至于8c/7c主要規格,除了CPU與DSP方面差異不大,其他硬體規格則有不小落差。
CPU方面,高通雖然未揭露太多具體細節,但就CPU型號名稱來看,考量到成本不應太高的前提下,應是沿用A76與A55的大小核配置;DSP方面,則采用2018年發表的第四代AI引擎;至于GPU、ISP與4G LTE方面,8c/7c的差異就較大。值得一提的是,高通于第一天特別提出“模組化平臺”概念,在驍龍7c方案實現,高通表示,7c除了整合4G LTE Modem,也整合RFFE(射頻前端)方案在同一封裝。
呼應前述所提,為了擴大市場話語權,在芯片規格并未特別動用最新的運算架構,加上7c又整合RFFE,有利于系統面積縮減,零組件成本亦可有效降低,不難想見高通在完成RF360的股權收購后,提升RFFE掌握度,加上與臺灣封測廠商有深入合作,對于高通在系統成本的控制能力,其實有不小增進。
就7c整合RFFE來看,另一個觀察重點或許是高通在未來4G手機產品策略,是否也會沿用同樣做法,畢竟4G手機已經進入高度成熟的發展階段,在兼顧效能前提下,零組件成本控制將是十分重要的關鍵。高度整合的零組件產品,其實有利OEM廠商的成本控制,而此策略或許也有機會阻斷其他競爭對手的價格競爭。
*博客內容為網友個人發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