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消息,據三位知情人士透露,聯發科正在開發一款基于ARM架構的個人電腦芯片,該芯片將運行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上個月,微軟推出了搭載ARM芯片的新一代筆記本電腦,這些芯片足以支持人工智能應用,這被認為是消費級計算的未來。聯發科新款芯片即是為此設計。微軟此舉是針對蘋果。蘋果Mac電腦已使用基于ARM的芯片達四年之久。微軟決定為ARM優化Windows操作系統,這可能威脅到英特爾在個人電腦市場長期的主導地位。聯發科和微軟均未置評。其中兩位知情人士透露,隨著高通的獨家供應合同即將到期,預計聯發科P
關鍵字:
聯發科 微軟 AI 電腦設計 ARM 架構芯片
5 月 30 日,Arm發布了最新的 Arm 終端計算子系統 (Arm CSS for Client),為移動設備行業帶來了新的突破。隨著人工智能 (AI) 發展的逐漸深入,AI帶給了我們越來越多的體驗提升,我們正在見證 AI 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所取得的顯著創新,并由此誕生了 AI 智能手機和 AI PC。就在這AI的浪潮之下,Arm所發布的終端 CSS 旨在加速設備端AI 的發展,為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和數字電視等設備提供更強大的性能和更高的能效。Arm 終端事業部產品管理副總裁James
關鍵字:
arm CPU GPU 終端計算子系統 CSS
憑借Arm CSS和KleidiAI等技術創新,Arm首席執行官Rene Haas預計,到2025年底,將有超過1,000億臺基于Arm架構設備可用于AI。
關鍵字:
Arm COMPUTEX
5月30日,芯片設計公司Arm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設計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據介紹,本次新產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構,基于臺積電3nm制程工藝方案,針對終端設備在AI應用上的性能進行設計優化。此外還將提供軟件工具,讓開發人員更容易在采用Arm架構的芯片上運行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和其他AI代碼。預計搭載最新內核設計的手機將于2024年底上市。Arm表示,新的CPU與GPU IP是目前旗下同類產品中性能最強的一代
關鍵字:
ARM MCU GPU
IT之家 5 月 29 日消息,芯片設計公司 Arm 今日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下一代 CPU 和 GPU 設計:Cortex-X925 CPU 和 Immortalis G925 GPU。這兩款芯片分別是目前用于聯發科天璣 9300 處理器中的 Cortex-X4 和 Immortalis G720 的繼任者。IT之家注意到,Arm 更改了 Cortex-X CPU 系列的命名方式,以凸顯其性能的大幅提升。該公司聲稱,X925 的單核性能比 X4 提高了 36%(基于 Geekbench 測
關鍵字:
arm CPU GPU
芯片設計公司Arm今日發布了針對旗艦智能手機的新一代CPU和GPU IP(設計方案):Cortex-X925 CPU、Immortalis G925 GPU。新產品均使用了其最新的Armv9架構,基于臺積電3nm制程工藝方案,針對終端設備在AI應用上的性能進行設計優化。此外還將提供軟件工具,讓開發人員更容易在采用Arm架構的芯片上運行生成式AI聊天機器人和其他AI代碼。預計搭載最新內核設計的手機將于2024年底上市。據官方介紹,新的CPU與GPU IP是目前旗下同類產品中性能最強的一代,新CPU性能提升3
關鍵字:
arm CPU GPU IP 3nm
新聞重點:●? ?Arm?終端計算子系統(CSS)作為新的計算解決方案,結合了Armv9架構的優勢,以及基于三納米工藝節點,經過驗證和證實為生產就緒的新Arm CPU和GPU實現,可賦能芯片合作伙伴快速創新,并加快產品上市進程。?●? ?憑借新一代Arm Cortex?-X CPU,人工智能(AI)優化的Arm終端CSS帶來最高的IPC同比提升,性能提高36%;新的Arm Immortalis? GPU的圖形性能提高37%。●? ?新的
關鍵字:
Arm 終端計算子系統 Kleidi
2024年3月,研華“AI
on Arm合作伙伴會議”于中國·
上海舉辦。迎接人工智能趨勢,研華攜手合作伙伴高通,瑞芯微,Hailo,瞰瞰智能,微軟,麒麟和海華聚焦Arm平臺,分享了邊緣AI軟硬件領域的協同創新,并以“軟件平臺服務”和“硬件設計測試”兩大主題論壇進行了分享。攜手伙伴,共筑AI on Arm生態發展會議上,研華嵌入式物聯網事業群資深經理徐晶提到隨著工業物聯網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傳統的X86平臺產品轉向了ARM架構產品。作為行業的探索者,研華也逐步建立了成熟的本地化Arm團隊,提
關鍵字:
研華 人工智能 Arm
一份多達311頁的戴爾產品路線圖指出,下月面市的XPS 13 筆記本分別配備三種顯示屏(FHD、QHD+、LG雙層OLED),拜高通Snapdragon X Elite處理器所賜,其電池續航時間相較于使用Intel處理器的同款產品分別增加了91%、98%、68%。相關文檔的生成日期是2023年8月, 其中QC代表高通。在XPS13產品線中引入高通處理器只算第一步,戴爾準備在2026年發布使用第二代高通處理器(Oryon V2)的XPS14并逐步擴大應用范圍,2027年將在XPS 16性能級產品線中嘗試TD
關鍵字:
戴爾 ARM PC
PC 產業從誕生之日起就一直專注于基于英特爾 x86 指令集的 CPU。Arm 一直試圖在市場上分得一杯羹,現在,該公司正通過幾家芯片制造合作伙伴,向英特爾和 AMD 發起又一次猛烈進攻。Arm
Holdings 正在努力擴大其在 Windows PC
生態系統中的市場份額。據這家英國芯片制造商和半導體設計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雷內-哈斯(Rene
Haas)稱,蘋果生態系統已經"完全轉換過來",現在是傳統的、基于 x86 的 PC 為公司未來業務前景做出貢獻的時候了。在
A
關鍵字:
Arm 高通 驍龍 Windows PC芯片
據日經新聞報道,軟銀集團旗下ARM計劃在英國總部成立AI芯片部門,目標是在2025年春季前準備好原型并正式發布,并將于當年秋季開始由合同制造商進行大規模生產。此舉是軟銀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正義斥資640億美元推動將該集團轉型為AI巨頭計劃的一部分。目前,ARM、軟銀和臺積電均拒絕對此報道發表評論。在孫正義的AI革命愿景下,軟銀的目標是將業務擴展到數據中心、機器人和發電領域 ——?將AI、半導體和機器人技術結合在一起,以刺激各個行業的創新,能夠處理大量數據的AI芯片是該項目的核心。作為最終用戶,軟銀將
關鍵字:
ARM AI 芯片 軟銀 數據中心
IT之家 5 月 13 日消息,據臺媒“經濟日報”報道,目前有傳言稱聯發科公司將攜手英偉達開發 ARM 架構的 AI PC 處理器,預計第三季度完成設計定案(tape out),第四季度進入驗證,該款新芯片據稱“要價高達 300 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2172 元人民幣)”。臺媒同時表示,英偉達 CEO 黃仁勛將于 6 月 2 日“臺北電腦展”開展前來臺,而聯發科也有望在下月公布與英偉達合作的 AI PC 處理器細節。另據IT之家此前報道,ARM 公司計劃到 2025
關鍵字:
聯發科 ARM AI PC
邊緣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種部署形式,無論中央人工智能,還是邊緣智能,都需要算力支撐。而集中和分布式計算呈現出相互促進和交替發展的趨勢。作為移動處理器領域市場的引領者,Arm 的各類處理器內核在邊緣端的MCU、NPU 和MPU 等領域引領著技術發展的未來。Arm物聯網事業部業務拓展副總裁 馬健談到邊緣智能,Arm 物聯網事業部業務拓展副總裁馬健表示,伴隨著Transformer與大模型的發展,AI模型的普適性、多模態支持,以及模型微調效率都有了質的突破,加上低功耗的AI 加速器和專用芯片被集成到終端和邊緣設備
關鍵字:
202405 Arm 邊緣AI 邊緣智能 NPU
IT之家 5 月 9 日消息,當地時間 5 月 8 日,Arm 公布了截至 2024 財年第四季度的財務業績,以及全年收入預測,但未能達到投資者預期,導致股價暴跌。財報顯示,Arm 這一季度總營收達 9.28 億美元(IT之家備注:當前約 67 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 47%;調整后運營利潤 3.91 億美元,每股收益為 36 美分。與去年同期相比,該公司第四季度的 IP 授權業務營收增長 60% 達到 4.14 億美元(當前約 29.89 億元人民幣),其授權費部分增長了 37%,達到 5.1
關鍵字:
Arm 財報
不久前曾有消息透露,聯發科正在與Arm合作,可能在天璣9400上采用代號“BlackHawk”的新內核架構——Cortex-X5,傳聞測試的表現非常不錯,IPC高于蘋果的A17 Pro,也比高通的自研芯片要更好一些。近日,國內知名爆料人@數碼閑聊站獲悉,聯發科新款車機芯片樣品已經現身Geekbench,單多核成績分別為1606分和5061分。需要注意的是,這款測試樣品芯片采用了1+4+3的大小核心架構,超大核為Arm
Cortex-X5,實際運行時的頻率為2.12GHz,基本上確認其同頻下的IPC
關鍵字:
聯發科 車機芯片 Geekbench Arm Cortex-X5 IPC
works on 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works on ar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works on 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works on 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