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0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在出席中國移動2013年工作會議時,工信部副部長尚冰在講話中表示,2013年將是TD-LTE這個產業發展的難得機遇,幾大部委正在研究進一步加大支持TD-LTE力度的相關政策,業內預計,無論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是否在4G上準備好,2013年發放TD-LTE牌照將成定局。
“推動TD-LTE產業發展,是今年中國移動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尚冰在會上如此說。這一點與中國移動的認識相吻合。一直以來,中國移動苦于其3G制式競爭力弱,會上,中國移動董事長奚國華
- 關鍵字:
中移動 TD-LTE
- 2013年1月8日——1月11日,一年一度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又會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作為全球第一大消費電子展,每年CES都會云集全世界各地廠商參展,為廣大消費者帶來最前沿的新產品、新技術,同時也會吸引大量科技愛好者前來參觀。此次中關村在線再次派出了最強大的前方報道團隊,屆時您將會看到來自三星、中興、聯想、華為等廠商的全新旗艦級智能手機悉數登場,也可以第一時間了解到高通、馬維爾、英特爾等芯片廠商的最新動向。關注科技、熱愛互聯網,一切盡在《芯片
- 關鍵字:
中興 Grand S LTE
- 這兩天杭州大雪小雨不斷,有些路段結冰打滑,稍不留神就容易出車禍。這樣的天氣給城市管理者帶來了巨大的工作量,除了要組織人員清掃路面積雪,還要派人手巡邏查看雪情。不過這次杭州江干區城管多了一個“好幫手”——移動4G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城管執法車上只要安裝了這個系統,車開到哪里,哪里的現場視頻就能同步傳輸至應急指揮中心指揮墻上,可實時查看雪災災情。
成功保障雪后應急指揮
“通過移動4G高清視頻監控系統,我們可以清晰即時地在后臺查看現場圖像
- 關鍵字:
中國移動 4G TD-LTE
- 12/25/2012,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電信產業將積極在2013~2014年建設4G網絡,同時LTE基站之間的傳輸也要采用光纖網絡、電信端升級至光纖級骨干網絡,也會帶動光通訊產業發展。微波通訊將成為未來一年電信營運商建設的主軸之一。
因為智能型手機上網風潮不減,LTE網絡上的數據傳輸量日益加重,電信廠商原本的在固網寬帶的100Mbps傳輸量早已無法負荷,因此具有1Gbps光通訊網絡成為基本的需求。由于基站必須承受周圍的每一步智能手機的網絡流量,因此預計2013年電信廠商將朝著10Gbps的GP
- 關鍵字:
4G LTE
- 文章稱,目前華為在全球部署了130多張LTE商用網絡和70多張EPC商用網絡,位列全球第一;
2013年華為的戰略是,實現“高帶寬多業務零等待”,幫助客戶降低采購成本,更在于幫助客戶提高競爭力和盈利能力。
以下是全文:
我們2012財年即將結束,作為輪值CEO,我可以欣慰地告訴大家,預計華為公司2012年實現銷售收入超過350億美元,凈利潤24億美元左右,同比均 有超過10%的增長。運營商網絡業務進一步鞏固了行業地位,在全球部署了130多張LTE商用網絡和70
- 關鍵字:
華為 LTE
- 12月28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美國CENT網站編輯Roger Cheng撰文對2013年移動市場提出了10大預測。主要內容摘要如下:
1. 無線行業繼續整合
人們很長時間以來一直談論無線行業需要較少的服務提供商。2013年應該按照2012年奠定的基礎繼續發展。軟銀控股Sprint Nextel以及T-Mobile USA與MetroPCS合并也許預示著人們長期期待的行業整合。
可以肯定地說,美國兩大運營商Verizon無線和AT&T不會進行任何大的收購交易。Verizon僅
- 關鍵字:
Google 無線 LTE
-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 近日,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絡版發表了一篇標題為“現在是移動運營商利用LTE賺錢的時候了”的文章。文中對LTE商業化的時機以及移動運營商如何利用LTE來賺錢的關鍵方法進行了分析。該文作者認為,移動運營商們從現在開始進行LTE的商業化進程是非常重要的,既要保證不被新興競爭對手搶奪先機,又要注重市場營銷策略的宣傳側重點。
而在具體的實施策略上,作者則建議運營商不要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網絡速率和流量販賣上,而是從創新應用的角度,提高用戶黏性和ARPU值;
- 關鍵字:
Informa LTE
- 北京時間12月26日下午消息,LightReading表示,2013年將成為使用4G LTE技術的small cell在家庭、辦公室和公共場所實現更快數據連接速度的元年。以下是這家外媒預期的明年將大規模部署small cell的五家運營商:
AT&T:AT&T將成為美國未來幾年推動下一代small cell發展的倡導者。該公司在今年11月表示,計劃從現在到2015年部署4萬個small cell。
AT&T技術與網絡業務部門高級執行副總裁John Donovan表示
- 關鍵字:
AT&T LTE TD
- 日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公布了截至今年11月末的運營數據,合計2.2億3G用戶的背后盡顯三分天下之勢。
業內人士預計,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3G用戶增長勢頭有望維持,但與此同時也有可能因為中國移動TD-LTE的推動縮短3G優勢的時間。隨著4G發牌時間的迫近,三大運營商的LTE投資將呈現逐漸增大的趨勢。
聯通小幅領先
截至11月30日,三家電信運營商合計3G用戶達到2.2億。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11月新增3G用戶數分別達到311.7萬戶、311萬戶和325.7萬戶,合
- 關鍵字:
中國移動 TD LTE
- 近日,中國移動香港公司攜手中興通訊、愛立信正式宣布在香港推出全球首個TD-LTE/LTE FDD融合網絡。中國移動香港公司董事長林振輝透露,該4G融合網絡在室外的覆蓋已基本與其2G網絡相當,融合網絡將為用戶提供“無感知”的切換,提供無縫的4G體驗。他同時指出,該網絡的商用將為我國TD-LTE網絡的規模商用提供寶貴經驗。
林振輝表示,移動數據洪流已經到來,移動網絡流量將進入天文數字時代,就好像現在很難找到一分錢的硬幣一樣,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很少用到KB和MB這樣的單位
- 關鍵字:
中國移動 TD LTE
- 在目前全球LTE的發展態勢上,美國已經成為LTE覆蓋面最廣、設備和用戶數最多的國家,日韓雖然用戶總數不多,但發展速度極快。而全球LTE最早商用的歐洲,則是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尤其是在德國、法國、英國和意大利這些經濟強國,LTE發展速度緩慢。“歐洲運營商和電信監管部門之前沒有給予LTE足夠的重視,沒有當做是革命性的技術,而且為了收回3G投資,所以普遍沒有大規模推廣LTE商用”,德國電信咨詢公司中國區高級顧問譚炎明認為。現在隨著4G LTE大勢不可阻攔,歐洲運營商們加快了推廣步伐。
- 關鍵字:
eliaSonera 4G LTE
- 12月24日消息,愛立信于近日通過深圳大規模外場試驗,率先成功驗證了TD-LTE中繼試驗系統。此舉標志著愛立信成為首個完成TD-LTE中繼規模外場測試內容的系統廠商。
隨著無線通信的發展,頻譜資源越來越緊張。根據現有的頻譜分配方案,大帶寬頻譜往往在較高頻段,而該頻段路損和穿透損都較大,很難實現好的覆蓋。中繼技術(Relay)作為LTE Advanced系統的關鍵技術可以很好地應對這一問題。自正式納入3GPP LTE 版本10以來,長期受到各大運營商、設備生產商的高度關注。
愛立信作為TD-
- 關鍵字:
愛立信 TD LTE
- 1.4G網絡的到來
Analysys Mason預計,部分歐洲國家和拉美新興市場將推出4G網絡,而一些東南亞國家也有類似計劃。對于已部署LTE網絡的韓國等成熟市場,一些新功能將被引入,以提供速度更快的服務。
不過,由于服務價格過高以及宏觀經濟仍然低迷,LTE技術帶來的經濟影響仍不會太大。行業將會發現,消費者不愿支付更高的費用去使用LTE移動寬帶服務。此外,LTE不會成為下一代固網接入技術的競爭對手,兩者將會互補。而LTE的商用將會推動3G移動寬帶服務價格的下降。
2.2G網絡的關閉
-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LTE
- 在步入3G時代后,無論是運營商及手機廠商,都意識到移動互聯網的因素在手機中的崛起,運營商為用戶豐富各種移動互聯網的應用,以達到與消費者無限與互聯網接近的要求,利用手機終端能夠更好的體現網絡功能。3G互聯網四通道手機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經過幾年的砥礪, 天翼3G互聯網四通道手機邁入了全盛時代,兩款具有著時代意義的三星NOTE II和酷派大觀9960花開并蒂,致力于為高端用戶提供純綠色、安全、高效的互聯網體驗。
相信大家對3G互聯網四通道手機并不在陌生。定位于3G互聯網四通道的手機首先要具有C
- 關鍵字:
三星 3G LTE
- 12月19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今天發布最新報告,預測2013年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2.75億臺,是今年LTE手機出貨量9090萬臺的三倍。
雖然這很大部分是手機制造商和運營商激烈競爭帶來的,Strategy Analytics預測,LTE網絡的崛起會帶來新的亮點:像亞馬遜和Mozilla這樣的行業新進入者也正在染指LTE手機。 Strategy Analytics沒有預測哪家手機生產商
- 關鍵字:
Mozilla 手機 LTE
tdd-lte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tdd-lte!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tdd-lte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tdd-lte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