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TD-LTE成功完成2009年的發展任務邁向更艱巨的2010年之際,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于2009年12月30日發布了TD-LTE的重要增強型技術———8天線雙流賦形技術。《中國電子報》記者第一時間抵達大唐移動,在其于北京學院路搭建的TD-LTE演示環境中體驗了8天線雙流賦形技術的技術優勢。
波束賦形(BeamForming簡稱BF)技術在TD-SCDMA中就被采用,作用是降低小區內和小區間的干擾,提升覆蓋半徑。而在HSPA+和LTE中,又加入了MIMO
- 關鍵字:
大唐 TD-LTE 雙流賦形
- 終端歷來都處于產業發展的末梢,其發展受制于技術的發展與標準的確立。在TD-LTE階段,這種趨勢也毫不例外,終端的實現仍是一個突出的難點。據記者了解,開發一款終端芯片組的周期要6到8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開發的過程非常復雜。這一點在目前開始試商用的TD-SCDMA已經有充分體現。根據2G發展的經驗,終端能否快速發展取決于該技術能否大規模商用,因此在TD-LTE的產業化過程中,終端的發展速度是與TD-LTE技術的商用規模密切相關的。TD-LTE技術的商用規模取決于對TD-LTE新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眾多廠商前
- 關鍵字:
TD-LTE TD-SCDMA
- 中國移動12月31日對外宣布,以TD-SCDMA網絡超常規的建設和優化為基礎,TD-SCDMA市場拓展在中國“3G元年”也取得驕人成績,全國TD-SCDMA用戶數已突破500萬。
較早前,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09年前十個月我國3G發展總體狀況。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我國3G用戶總數為977萬,其中TD用戶達到394萬。
此前,中國電信亦稱,中國電信的3G用戶已達到481萬。
中國移動稱,作為全球首張TD-SCDMA商用網的建設運營者,中國移動為了建成一張
- 關鍵字:
TD-SCDMA 3G
- 聯發科為2010年農歷年旺季備貨動作加大的消息,反應在相關協力廠商訂單的增加,包括電源管理IC的茂達、LCD驅動IC的旭曜及SRAM的晶豪科、鈺創,似乎也都聞到大陸品牌手機及山寨機需求復蘇的味道,旗下相關IC產品線接單自然也是雨露均沾,尤其客戶趕著出貨的心態濃烈,有機會帶動2010年第1季業績較2009年第4季走強。
由于大陸政府持續祭出補助措施,希望擴大家電下鄉的效益,手機也列為重要補助產品項目之一,身為大陸手機芯片主要供應商的聯發科,自然也感受到大陸客戶近期追單的力道。
據了解,聯發科
- 關鍵字:
聯發科 TD-SCDMA 驅動IC 2.5G單芯片
-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21日表示,明年我國信息產業確定三大發展目標,將進一步增強信息產業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一是以3G和TD發展為契機,加快推進通信業轉型發展。繼續支持3G建設,做好TD及演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與產業化。加強對增值電信業務政策支持,促進融合型技術和業務發展,推動向融合化、多媒體化和集成化綜合信息服務轉型。推進三網融合取得實質性進展,促進電信和廣電業務雙向進入。
二是規劃引導下一代網絡發展。加快培育物聯網產業,制定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和應用推進計劃,發展關鍵傳感器件、裝備、系統
- 關鍵字:
3G TD 集成電路
- 針對目前備受關注的TD-LTE研發進展,業內人士透露,工信部LTE工作組即將開始TD-LTE懷柔外場測試,本次測試廠商分批參加,中興、華為、大唐、摩托羅拉、普天、諾西等都將參與,只是將分不同時間參與。
六廠商已經通過TD-LTE概念驗證
根據TD-LTE專家組的要求,在專家組確定各家完成了基本級的測試之后,才可以進入到懷柔外場的測試。
此前,TD-LTE概念驗證階段在今年8月份之前結束,有6個系統廠家完成了這個階段的測試,包括愛立信公司、華為、中興、大唐、普天、上海貝爾。TD-LTE
- 關鍵字:
中興 TD-LTE
- 毫無疑問,在上海召開的“TD-SCDMA終端發展座談會”實際上是對一年來TD-SCDMA的發展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為明年TD的進一步發展統一思想和行動。記者強烈地感受到,如果說即將過去的2009年TD的發展之路非同尋常的話,那么2010年將是TD發展“不平凡”的一年。
2009年TD的發展一波三折,發展軌跡非同尋常。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的TD試商用取得了成功,這種成功更多的是基于縱向比較,是對TD-SCDMA從實驗室邁向可商用的認可。而在2009
- 關鍵字:
諾基亞 TD-SCDMA 4G
- “今年上半年總結TD-SCDMA發展情況時,我曾經說過‘TD不會失敗’。今天,我又可以增加一句,有的同志提出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目標是能實現的。”經過兩天的調研,12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奚國華在與來自中國移動和近20家終端及芯片企業代表進行的“TD-SCDMA終端發展座談會”上放心地說出了這一句話。奚國華說:“在即將過去的一年中,TD-SCDMA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形勢的發展比我們先
- 關鍵字:
展訊 TD-SCDMA 芯片設計
- 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具有豐厚的文化底蘊,聚集了大批高校、科研院所,在高科技領域有極強的競爭力。
依托豐厚的人力資源,北京在我國通信行業最重大的自主創新項目——— TD-SCDMA(以下簡稱“TD”)上具有無可爭議的核心地位,大量TD產業鏈企業聚集在北京。其中包括TD產業鏈的龍頭和最初的推動者大唐,也有著名的通信行業領導企業中國普天,更有積極參與TD產業發展的著名外資巨頭如愛立信、諾基亞西門子、摩托羅拉等。除了遠在深圳的中興、華為以及上海
- 關鍵字:
3G TD-SCDMA
- TD技術本身有自己不同于其他標準的特點,比如其頻譜利用率比較高,而頻譜資源是有限的,隨著無線通信業務的開展,大家對頻譜的需求會越來越多。因此,TD的優勢很明顯,但其技術復雜度也相對高很多。
作為3G通信產業鏈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在3G市場逐漸走暖的大背景下,3G特別是TD-SCDMA(以下簡稱TD)測試儀器市場需求不斷增加。測試儀器廠商相對集中的北京已經成為TD測試儀器技術和市場的高地。
TD漸熱測試儀器市場看好
北京星河亮點通信軟件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張小慶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
- 關鍵字:
TD-SCDMA 測試
- 記者今天從工信部舉行的發布會上獲悉,“有機發光顯示材料、器件及產業化”等七大產業前景良好的技術發明項目日前入選2009年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
這七大年度信息產業重大技術發明項目分別是:“有機發光顯示材料、器件及產業化”“平面圖點(FBP)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智能可控膠囊內鏡系統研究及產業化”“熱打印關鍵技術及產品產業化”“基于高級電信計算架構ATCA的多核高性能路
- 關鍵字:
終端 TD-SCDMA 技術發明
- 獲進網許可3G終端情況(截至11月20日)
3G牌照發放以來,電信企業高度重視3G發展,集中力量大規模建設3G網絡。3G大規模投資和建設的啟動,不僅擴大了移動通信用戶規模,釋放了業務應用和消費需求,還在加速TD-SCDMA(以下簡稱TD)產業發展的同時,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3G對宏觀經濟拉動作用顯著
自今年1月7日3G牌照發放以來,電信企業高度重視3G發展,集中力量大規模建設3G網絡。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0月份的
- 關鍵字:
3G TD 終端
- 海信N51是此次推出的5款千元以下TD手機里唯一一款支持手機電視功能的,為明年此類手機的規模推出開了好頭。同時,海信通信還發布了明年1月即將上市的OPhone手機E3,要將OPhone進行到底。海信通信常務副總經理楊文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2008年10月,海信全面啟動了OPhone操作系統的TD智能終端的開發。“當時對于這項決定也是大會小會地討論,最后我們還是堅持下來,我們覺得TD要發展,必須走智能終端的道路。”楊文琳說,“雖然要走過一個艱難的歷程
- 關鍵字:
TD TD-LTE OPhone
- 芯片作為TD終端的實現基礎和應用平臺,一直被認為是終端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而此前廣受詬病的TD手機頻率切換、散熱、穩定性等多個問題均與芯片的成熟度有關。今年5月中國移動的TD激勵基金發布以后,包括展訊、聯芯、T3G在內的TD終端芯片企業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借助基金項目的帶動作用,各企業將加大在解決上述問題方面的研發力度,在芯片的設計和功耗方面下工夫,提升芯片平臺的功能性和穩定性。隨著11款深度定制手機的發布,各芯片企業也交出了第一階段的“成績單”。
在激勵
- 關鍵字:
展訊 3G TD
- 獲進網許可3G終端情況(截至11月20日)
3G牌照發放以來,電信企業高度重視3G發展,集中力量大規模建設3G網絡。3G大規模投資和建設的啟動,不僅擴大了移動通信用戶規模,釋放了業務應用和消費需求,還在加速TD-SCDMA(以下簡稱TD)產業發展的同時,拉動了整個國民經濟的增長,為我國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不良影響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
3G對宏觀經濟拉動作用顯著
自今年1月7日3G牌照發放以來,電信企業高度重視3G發展,集中力量大規模建設3G網絡。根據
- 關鍵字:
3G TD
td介紹
移動通信 標準 簡寫:
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時分同步的碼分多址技術)。
TD-SCDMA作為中國提出的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簡稱3G),自1998年正式向ITU(國際電聯)提交以來,已經歷經十年多的時間,完成了標準的專家組評估、ITU認可并發布、與3GPP(第三代伙伴項目)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