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AI)幾十年來一直是一個熱門的技術話題。根據Statista 和Gartner 的預測,人工智能的收入將在未來4 年內增長4 倍,在2024 年后將超過1 000 億美元(1 美元約為人民幣6.4 元)。傳統上,復雜的人工智能計算在云端數據中心運行。在GPU 加速器和專門的系統級芯片(SoC)的幫助下,在臺式機上實現人工智能模型,可以減少云端訪問的要求。但在過去的幾年里,一個重要的轉變是AI 處理從云端轉到設備級。這主要歸功于嵌入式設備/SoC 的性能不斷提高和安全考慮。這種轉變催生了嵌入式人工
- 關鍵字:
202204 RISC-V內核 人工智能
- 4月7日,全球權威AI基準測試MLPerf發布最新榜單,在聚焦低功耗、高能效的IoT領域Tiny v0.7榜單中,基于平頭哥玄鐵RISC-V C906處理器的軟硬件聯合優化方案,取得了全部4個指標的第一。這意味著在AIoT領域,RISC-V架構能以極低的計算代價實現定制化AI功能。 (圖說:MLPerf網站截圖) MLPerf Tiny是目前全球IoT領域對軟硬件性能和優化能力測試的權威AI榜單,包含視覺喚醒、圖像分類、語音喚醒及異常監測等4個典型AI任務。今年,參與比拼的CPU覆蓋A
- 關鍵字:
平頭哥 AI RISC-V AIoT
- 嵌入式開發軟件和服務的全球領導者IAR Systems?日前自豪地宣布:其專業開發工具鏈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RISC-V現已支持64位RISC-V內核。憑借此次在內核支持能力方面的擴展,IAR Systems在為RISC-V提供專業開發解決方案方面繼續走在前沿。IAR Embedded Workbench for RISC-V是一個完整的C/C++編譯器和調試器工具鏈,其將嵌入式開發者所需的一切都整合至同一個集成開發環境(IDE)中,包括確保代碼質量的集成式代碼分析工具
- 關鍵字:
IAR Systems RISC-V
- 近日,芯華章科技正式宣布與國內RISC-V處理器IP供應商芯來科技達成戰略合作。芯來科技將正式采用芯華章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驗證系統穹景 (GalaxPSS)及數字仿真器穹鼎 (GalaxSim)等系列EDA驗證產品,加速新一代復雜RISC-V處理器IP的設計研發。目前復雜CPU IP由于集成度高,其中各種模塊互聯復雜、測試功能點繁多,如果僅僅依靠工程師手寫各種測試用例,驗證周期冗長且效率低下。在高性能CPU設計的復雜場景下,單靠UVM也很難真正高效地產生有針對性的場景激勵,且不同工具間兼容性差,極大限制
- 關鍵字:
芯華章 芯來科技 RISC-V 處理器設計驗證
- 10月19日,2021云棲大會現場,阿里云智能總裁張建鋒宣布,平頭哥開源玄鐵RISC-V系列處理器,并開放系列工具及系統軟件。
- 關鍵字:
云棲大會 平頭哥 玄鐵 RISC-V
- 為了抵御未來使用量子計算機可完成的強大攻擊,許多研究人員都在潛心開發新型加密技術。通常情況下,這些應對措施需要耗費巨大的處理能力。不過德國的科學家們,已經開發出了一種能夠非常高效地實施此類技術的微芯片,有助于推動“后量子密碼學”時代走向現實。據悉,現代密碼學的大部分內容,都依賴于經典計算機在處理大量數字等數學問題時所面臨的極端困難。但理論上,量子計算機可以快速找到經典計算機可能需要數億年才能解決的問題的答案。為保持加密算法相對于量子計算機性能的領先性,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們正在設計讓傳統和量子計算機都難以破
- 關鍵字:
RISC-V 量子加密芯片
- 首屆RISC-V中國峰會主會于2021年6月22日盛大開幕,作為國內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以RISC-V為主題的峰會,吸引了100多家廠家參會。峰會覆蓋產業界最新技術介紹及產品發布、學術界前沿成果交流。沁恒微電子作為RISC-V國際基金會戰略會員受邀參會。沁恒微電子自成立后,從自研8位RISC內核、自研E8051到引入ARM等內核的MCU,已有十多年的MCU發展歷程。近年來,結合USB3.0、低功耗藍牙、千兆以太網等接口的設計經驗,深入研究RISC-V指令集,在壓縮指令集、硬件壓棧、快速中斷等實際應用方向上進
- 關鍵字:
RISC-V 嵌入式MCU
- 幾天前,媒體爆出英特爾或將以20億美元收購RISC-V的創業公司SiFive,這一數額大約是該公司估值的4倍。半導體企業轉投RISC-V架構,不算是新鮮事。去年,英偉達宣布要以400億美元收購ARM的消息,而ARM架構的授權使用者中包括英偉達的一系列競爭對手,這讓很多半導體行業內的公司感到危機四伏
- 關鍵字:
英特爾 RISC-V SiFive 芯片
- 第一屆RISC-V中國峰會(RISC-V World Conference China)將于2021年6月21日至27日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辦,沁恒微電子受邀參加本次峰會。沁恒微電子作為RISC-V國際基金會戰略會員,基于“一核三接口”等自研技術,針對萬物互聯、上下互通的應用,提供品類豐富的RISC-V系列MCU。● 展位:A3● 時間:2021年6月22~24日● 主題演講:面向嵌入式MCU的RISC-V落地及其發展-2021年6月22
- 關鍵字:
Risc-V系列MCU 8位RISC內核 自研E8051 嵌入式MCU
- 兩大指令集架構頭部玩家,可能要強強聯手了? 芯東西6月11日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基于RISC-V指令集架構的芯片設計初創公司SiFive已收到投資者英特爾的收購意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說,英特爾提出以超過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iFive。一、與x86、Arm三足鼎立的RISC-V 眾所周知,英特爾主導x86架構芯片技術的業界龍頭,而SiFive專注于開源的RISC-V技術,并雇傭了幾位RISC-V架構的創始成員。 長期以來,CPU指令集架構領域一直是x86與Arm的天下。而自201
- 關鍵字:
英特爾 SiFive 指令集 RISC-V
- 在中國市場,華為也在積極拓展RISC-V架構的指令集開發,但是并不是表現最出色的那一個,表現最出色的,可能讓很多人都意外,那就是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公司平頭哥公司,近年來積極在RISC-V架構開拓指令集,并且推出了各式各樣的處理器,如今已經與多個芯片廠商合作,已經進入計算機視覺、智能家居、工業互聯、網絡通信等多個領域。平頭哥近三年來發布的RISC-V架構處理器,都號稱業界性能最強,加上發布數量也相對較多,并且阿里巴巴是RISC-V基金會高級會員,儼然平頭哥如今已是國內RISC-V架構處理器龍頭
- 關鍵字:
自主架構 CPU RISC-V
- 上周末于北京舉行的2021阿里云峰會上,阿里巴巴旗下半導體公司平頭哥推出了三款RISC-V開發板,分別適用于高性能、高能效、低功耗場景,可支持Android、Linux、AliOS Things等操作系統。RISC-V架構目前被認為是繼x86、ARM之后的第三大CPU架構,它使用精簡指令集,完全開源,已成為芯片產業鏈的主流選擇。但相比傳統芯片架構,RISC-V生態的配套軟硬件及工具仍然較為稀缺,這極大地限制了開發者在RISC-V生態上的創新。此次阿里平頭哥推出的三款開發板,型號分別為RVB
-ICE、
- 關鍵字:
阿里 平頭哥 RISC-V 玄鐵
- 近日,RISC-V架構芯片設計公司SiFive宣布,其首款基于臺積電5nm工藝的RISC-V架構的SoC芯片成功流片。這顆芯片基于SiFive E76 32位核心,該核心專為不需要全量精度的AI、微控制器、邊緣計算等場景設計,同時SiFive也提供按需定制功能的服務。SoC采用2.5D封裝并集成了HBM3存儲單元,帶寬7.2Gbps。RISC-V架構是一個是一個基于精簡指令集原則的開源指令集架構。被認為未來有希望與ARM和X86架構三分天下的未來之星。RISC-V架構在誕生后的短短五六年時間里吸引到了包括
- 關鍵字:
5nm RISC-V
- 今天凌晨,Intel新任CEO基辛格宣布了全新的IDM 2.0戰略,既要投資200億美元建設自己的7nm等先進工藝晶圓廠,同時再次開放代工業務,要搶三星、臺積電的飯碗。考慮到臺積電在晶圓代工市場上的領先,以及Intel與多個半導體巨頭的競爭合作關系,業界認為Intel的代工業務很難,因為臺積電自己不做芯片,專注代工,而Intel自己這邊CPU、GPU等芯片都有自己的業務,跟代工業務有一定沖突。不過Intel現在做代工業務也不是毫無機會,最近半年來全球半導體產能缺貨,很多公司太依賴臺積電了,現在反而不是好事
- 關鍵字:
Intel RISC-V
- CEO上任,必然要把人事、財務等大權牢牢把持,對于Intel即將于2月15日就任的首席執行官基辛格來說(Pat Gelsinger)也不例外。 基辛格本來就是在Intel干了超30年的老兵,自然對老同事、老部下們更信任。繼Nehalem架構架構/酷睿i7之父Glenn Hinton后,Sunil Shenoy也被重新延攬回歸了。 Sunil Shenoy將擔任高級副總裁兼設計研發事業部總經理。他曾在Intel干了33年,2014年離開,這回跳槽前是SiFive的高級副總裁兼RISC-V架構項目總經理,
- 關鍵字:
Intel RISC-V
risc—v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risc—v!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risc—v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risc—v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