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一年前推出“無界限”統一通信產品以來,西門子數字程控通信系統公司總裁兼CEO彭浩石就對這一市場充滿期待。雖然在統一通信市場,西門子不是最早的開拓者,但在彭浩石看來,西門子在大型企業市場的優勢,可以讓他的產品取得成功。
西門子是在2006年11月專門推出面向大型和超大型企業用戶的“無界限”實時通信產品IP通信系統HiPath 8000。之前,他們基本放棄了傳統的電信級通信設備市場,將通信系統部門與諾基亞的系統部門合并,組建新公司,計劃逐漸淡出這一市場。但在企業通信市場,西門子卻是雄心勃勃,因為
- 關鍵字:
通信 VoIP IPTV 移動通信
- Broadcom(博通)公司發布了業界最先進的65納米實時、高清晰度視頻/音頻編碼/轉碼單芯片解決方案。新的單芯片轉碼器支持多種視頻和音頻格式,使各種各樣的消費電子設備對更廣泛的音頻和視頻內容能夠共享,并且保證高度的數字版權管理和安全。新的芯片不僅為獲取音頻和視頻內容提供基礎,更可以使各種截然不同的視頻和音頻內容在聯網家庭中的有線、衛星和IPTV機頂盒、家庭媒體中心、便攜媒體播放器、手機以及其他娛樂設備中相互協調。
行業研究表明消費者們非常渴望能輕松地連接到他們在家庭網絡中的各種娛樂設備。實現這
- 關鍵字:
Broadcom 音頻編碼 IPTV 音視頻技術
- 中國電信、中國網通、信產部電信研究院、華為、中興、海信等十八家企業和單位,近日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力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國家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AVS。AVS在2007年被國際電聯ITU列為IPTV國際標準。目前,AVS-IPTV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
業內人士指出,對于目前中國通信網、計算機網和廣播電視網“三網分割”的現狀,IPTV是一個極佳的切入點,有利于促進不同網絡的業務融合,進而推動信息產業的整體發展。
運營商欲借AVS-IPTV轉型
AVS-IPTV的產業鏈
- 關鍵字:
IPTV 奧運 AVS 數字電視
-
近年來,隨著寬帶技術的發展,寬帶用戶的數量急劇上升。寬帶為何如此受歡迎?原因之一是用戶可以得到多種寬帶服務,其中以影視服務為主的寬帶流媒體服務最引人矚目。目前,寬帶用戶基本上都是通過PC機接入寬帶網絡,而我國電視機的普及率卻遠遠高于PC機,如果能把寬帶流媒體服務擴展到機頂盒,使電視用戶也能享受到寬帶帶來的好處,這將給運營商帶來極大的商機。IPTV技術正是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發展起來的。 IPTV即網絡電視,它是利用IP寬帶網絡,以“電視機+機頂盒”為主要終端設備,為用戶提供包括電視節目在內的互
- 關鍵字:
IPTV 消費電子 網絡電視 消費電子
- 寬帶發展遭遇產業斷鏈
目前,寬帶產業存在巨大的鴻溝,對產業造成了不利的影響。鴻溝產生相當一部分原因與運營同設備制造商關系不清有關。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媒體是音頻、視頻、網頁交織在一起,互聯網寬帶服務遇到一個巨大的瓶頸,導致音頻、視頻很難開展起來。
造成業務交織重疊的原因很多,其中對接入的不同看法是其中之一。
電信運營商的寬帶網絡是平等接入的,不管在中國還是美國,運營商屬性決定寬帶網絡對所有ICP、ISP平等接入。但作為ICP、ISP提供業務的時候不考慮網絡資源,都想
- 關鍵字:
寬帶 ICP IPTV 數字電視
- 中國電信上海公司傳來喜訊:寬帶用戶達到300萬戶、IPTV用戶突破22萬。這使上海成為“中國寬帶第一城”,并繼續保持著中國內地正式商用IPTV用戶規模最大和發展速度最快城市的驕人紀錄。
1999年10月1日,上海電信推出商用寬帶業務,誕生了第一個寬帶用戶;2002年,寬帶用戶數達20萬;2004年4月,第100萬個寬帶用戶落戶新華路;2007年12月,寬帶用戶數達到300萬。300萬,意味著上海每兩戶家庭就1戶使用中國電信的寬帶網絡,寬帶在上海市的滲透率已超過50%。
近年來,上海電信通過
- 關鍵字:
上海 IPTV 寬帶 數字電視
- 據市場研究公司iSuppli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稱,2007年中國IPTV市場的用戶增長率和設備出貨量都沒有達到原來的預期。
到2007年年底,中國大陸的IPTV用戶預計將達到只有84.6萬,低于中國運營商原來預計的130萬。iSuppli稱,2007年中國IPTV部署的速度和規模令人失望。
目前中國獲得IPTV經營牌照的四家運營商是上海文廣傳媒、中央電視臺、南方廣播傳媒集團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文廣傳媒是中國IPTV的先驅,是惟一的一家積極推廣IPTV的運營商。
這篇報告稱,雖然200
- 關鍵字:
IPTV 牌照 數字電視
- 從臺灣媒體處獲悉:高科技市場調研機構iSuppli日前發布了一個有關中國內地IPTV市場的一個報告。報告指出,今年中國內地網絡電視(IPTV)的發展規模和步伐令人失望。
這家機構指出,中國的網絡電視運營商希望今年能夠獲得130萬名客戶,但是到年底前,實際數量只有84.6萬人,并未實現當初設想的目標。
目前中國有四家傳媒公司獲得了廣電總局頒發的網絡電視牌照,他們是上海傳媒集團、中央電視臺、南方傳媒以及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不過迄今為止,除了上海傳媒集團之外,其他三個公司都保持了觀望的態度。
- 關鍵字:
IPTV 網絡電視 寬帶 家庭網絡
- 歲末總結收官階段,幾乎同時起步的中國有線數字電視和網絡電視卻交出了兩份截然不同的答卷。
記者近日從廣電總局旗下的中廣網媒信息中心獲悉,截到2007年11月31日,中國有線數字電視用戶已達到2364.7萬戶,同比增長81.30%(此前連續四年200%以上的高增長),而同期IPTV用戶則只有114萬戶(增速從2005年的480%下降到110%)。
其中,隨著2008年有線數字電視整體轉換的加速和3G通信的推出,作為電信運營商過渡期增值服務的IPTV面臨著被忽視的危險。
“經歷了前幾年的高
- 關鍵字:
數字電視 IPTV 3G 數字電視
- UT斯達康已經同中國臺灣有線電視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午陽集團達成協議,將為后者在臺灣部署IPTV服務。
這份合同包括可以支持50萬名用戶的系統容量,以及首批2萬個機頂盒。午陽集團計劃未來兩年內再完成其它48萬個機頂盒的部署。UT斯達康表示,該公司還在同其它對IPTV系統感興趣的臺灣有線電視運營商進行談判。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推出以來,臺灣有線電視行業一直高速發展。
UT斯達康正在與中國網通和中國電信合作,在中國內地大規模部署IPTV服務。與此同時,UT斯達康還通過與Bharti Airtel
- 關鍵字:
UT斯達康 臺灣 IPTV 消費電子
- 本文設計并實現的終端系統工作在mClinux操作系統下,通過應用UPnP中的SSDP服務發現協議,實現在局域網中IPTV終端的自動發現, 并使用IP組播技術將TV視頻信號及本地的AV視頻信號。
- 關鍵字:
終端 實現 IPTV 技術 UPnP 發現 基于
- 由中國網通和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聯合倡議,國內的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系統和終端制造商、芯片提供商、軟件企業和儀表企業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的互動媒體產業聯盟,于12月1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出席成立大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
婁勤儉指出,十七大報告中,把信息產業放在了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中的首位,體現了國家對信息產業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對信息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指出“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為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基礎產業——— 互動媒體產業指明了方向。
- 關鍵字:
網通 信息產業部 IPTV 音視頻技術
-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14日說,截至2007年11月,我國交互媒體服務IPTV的用戶已達114.2萬戶,比去年增長了110%??梢?,交互媒體產業極具創新空間和發展潛力。
作為IPTV全業務解決方案設備提供商的領頭羊,中興通訊剛剛獨家獲得大連AVS IPTV商用局項目的建設任務;近日,中興通訊又中標白俄羅斯第一大固網運營商白俄電信IPTV項目,成功突破歐洲主流運營商。
隨著三網融合的加快,IPTV或將成為中興通訊發展的新引擎。
當前,三網融合已經成為信息社會的客觀要求。電信業轉型的一個
- 關鍵字:
IPTV 中興 多媒體 數字電視
- 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信產部電信研究院、華為、中興、海信等十八家企業和單位,14日宣布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力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國家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AVS。
十八單位力挺AVS-IPTV產業鏈初步形成
中國網通、中國電信、信產部電信研究院、華為、中興、海信等十八家企業和單位,14日宣布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力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國家第二代信源編碼標準AVS。產業聯盟涵蓋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系統和終端制造商、芯片提供商、軟件和儀表企業。
AVS工作
- 關鍵字:
AVS IPTV MPEG-4 音視頻技術
- 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14日說,截至2007年11月,我國交互媒體服務IPTV的用戶已達114.2萬戶,比去年增長了110%。這說明,互動媒體服務有巨大市場需求。
交互媒體產業極具創新空間和發展潛力,相關企業的技術、資金、人力等源開始向此傾斜。中國網絡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信息產業部電信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河亮點通信軟件有限責任公司等18家企業于14日共同發起成立“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產業聯盟涵蓋網絡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系統和終端制造商、芯片提供商
- 關鍵字:
消費電子 IPTV 寬帶 數字電視 數字電視
p2p-iptv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p2p-iptv!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p2p-iptv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p2p-iptv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