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2.11n標準具有高達600Mbps的速率,是新一代的無線網絡技術,可提供支持對帶寬最為敏感應用所需的速率、范圍和可靠性。802.11n結合了多種技術,其中包括Spatial Multiplexing MIMO (Multi-In, Multi-Out)(空間多路復用多入多出)、多發多收天線(MTMRA)技術、20MHz和40MHz信道和雙頻帶(2.4 GHz和5 GHz)技術,以形成很高的速率。802.11n工作模式包含2.4GHz和5.8GHz兩個工作頻段,保障了與以往的802.11a/b/g
- 關鍵字:
802.11n MIMO
- 起因是這樣的。時間回到07年底,4G方興之時,同桌隔壁的隔壁"小白"同學說看不太明白OFDMA的原理,讓我講解一下。我一向對自己的技術水平、邏輯思考能力和表達技巧還是蠻有自信的,因此輕笑一聲就答應了。半小時后,在嘗試了從時域、頻域以及物理意義等各方面講解,但均無法從“小白”的眼神中抹除那份迷茫之后,我豎起了白旗,讓“小白”自生自滅去了。
對知識能力的掌握,我自己粗曠的分為兩層:一層是“會了,能應用”;二層
- 關鍵字:
OFDM
- 晶片商已開始關注下一代802.11ax標準進展,并競相展開技術布局。其中,高通創銳訊(Qualcomm Atheros)為鞏固在802.11ac Wi-Fi市場辛苦打下的江山,已搶先投入研發上行多用戶多重輸入多重輸出(MU-MIMO)方案,以及正交分頻多重接取(OFDMA)調變等基頻技術,以加速進軍下一個802.11ax戰場。
Qualcomm Atheros產品管理暨網路事業全球副總裁Todd Antes強調,該公司MU-MIMO晶片于2014年就進入量產,因此在終端市場有不錯的表現。
- 關鍵字:
高通 MU-MIMO
- 2015年5月21日,“第一屆5G算法創新大賽”在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啟動,其由Altera、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友晶科技主辦,華為、英特爾、展訊等公司贊助。大賽面向全國大專院校碩士和博士研究生以及高年級本科生開放,預計將有百支隊伍參加。在啟動儀式上,部分企業家談了5G的發展規劃及研發布局。
- 關鍵字:
5G 算法 SCMA F-OFDM Polar Code 201507
- 導讀: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移動通信為我們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其實呢,OFDM就是未來移動通信的發展方向,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OFDM是如何工作的吧~~~
1.OFDM原理--簡介
OFDM,是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簡稱,中文含義就是正交頻分復用技術,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載波調制的一種。OFDM技術采用的是一種不連續的多音調技術,所以被稱為載波的不同頻率中的大量信號合并成單一的信號,從而完
- 關鍵字:
OFDM OFDM原理
- 不經意間,Wi-Fi誕生至今已經接近16年,會不會有些吃驚?但事實就是如此。如果將Wi-Fi比作一位女子,按照中國文化的表述,她已經到了最美的“碧玉之年”。Wi-Fi誕生之初時,網絡數據傳輸速率僅為11Mbps,而現在這一速率已經達到1Gbps以上,遠遠超出了最初的速率,而這一數字也即將被我們再次刷新。
與所有少女一樣,煩惱總是伴隨著成長,Wi-Fi的煩惱是什么?——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在2013年增長高達83%,并且預計從2013年到2018年將增長
- 關鍵字:
Wi-Fi MU-MIMO
- 剛從EUcap2015回來,給各位寫一個個人匯報,順便聊聊關于MIMO OTA的一些進展與內幕。本文專業性較強,除彩蛋的預告之外,其余部分僅供專業人士閱讀、參考?!疽弧繒h介紹:EUCAP ? ?一年一度的歐洲天線與電波傳播會議(EUCAP)是由歐洲天線與電波傳播協會(http://www.euraap.org/)組織的學術會議,歐洲在電波傳播有著強有力的研究基礎,該會議也就順其自然地演變成了歐洲各國乃至美國、日本、中國學者在天線設計、電波傳播與測量領域進行學術交流的重要會議,匯集了學
- 關鍵字:
MIMO OTA 4G
- 空時編碼(Space—Time Block Coding,STBC)是達到或接近MIMO無線信道容量的一種有效的編碼方式??諘r編碼方式的盲識別是通信對抗領域需迫切研究的領域,其能夠為MIMO系統對抗技術提供基礎和技術支撐,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時滯相關算法是根據不同空時編碼的相關矩陣在不同時延統計下的差異性,采用逐級對比,實現對空時編碼方式的盲識別。擁有計算精度高,抗頻偏效果好等優點。文中提出一種基于ADI公司DSP芯片TigerSHARCTS201S的空時編碼盲識別方案設計和實現。
- 關鍵字:
DSP MIMO
- 廣域無線網絡運營商們正越來越多地涉足移動寬帶接入和豐富多媒體業務,這些業務對無線網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運營商需要對網絡容量、用戶數據速率、距離和覆蓋質量做較大的改進,而多輸入多輸出(MIMO)智能天線技術提供的潛在性能增益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挑戰。
廣域無線網絡運營商們正越來越多地采用移動寬帶接入策略和豐富多媒體業務策略,這些策略對他們的無線網絡提出了極大的挑戰。為了建立和維持贏利的商業模型,需要對網絡容量、用戶數據速率、距離和覆蓋質量做較大的改進。運營商對MIMO等智能天線技術提供的潛在性能增益
- 關鍵字:
MIMO 智能天線
- 隨著高速處理器的不斷發展,嵌入式系統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廣泛,高速大容量緩存器被廣泛應用于音視頻系統中,然而專用的高速大容量緩存芯片價格過于昂貴,傳統SDRAM在帶寬上已經逐漸無法滿足應用要求,特別是對于多路數據多進多出時,兩者都無法很好的滿足要求,這里提出一種利用雙沿隨機動態存儲器(DDR SDRAM)結合外加專用電路的設計方案。
設計應用在基于DVB-C的EOAM調制器系統中,該系統的基本要求能夠緩存集合多路視頻TS流的千兆IP數據,并對IP數據進行多路高速分發;輸入為2個千兆網口,輸出至RF射
- 關鍵字:
FPGA MIMO
- 一、引言
智能天線通常也稱作自適應天線陣列,可以形成特定的天線波束,實現定向發送和接收,主要用于完成空間濾波和定位。從本質上看,它利用了天線陣列中各單元之間的位置關系,即利用了信號的相位關系克服多址干擾及多徑干擾,這是它與傳統分集技術的本質區別。
MIMO系統是指在發射端和接收端同時使用多個天線的通信系統,其有效地利用隨機衰落和可能存在的多徑傳播來成倍地提高業務傳輸速率。其核心技術是空時信號處理,即利用在空間中分布的多個時間域和空間域結合進行信號處理。因此,可以被看作是智能天線的擴展。
- 關鍵字:
4G MIMO
- 基于提高WIAN系統的容量和頻譜利用率的目的,在不改變現有WLAN協議的情況下,采用了IEEE802.11媒體接入控制(MAC)協議與MIMO系統相結合的方法。首先對空時編碼技術和智能天線技術兩種MIMO系統進行可行性分析,確定采用空時編碼技術的MIMO系統;再進一步針對分層空時碼、網格空時碼和分組空時碼等幾種空時編碼的特性進行比較,最終得到IEEE802.11a結合分組空時碼實現WIAN的MIMO系統的優選方案。
目前,IEEE802.11已成為無線局域網的主流標準。1997年IEEE802.
- 關鍵字:
MIMO IEEE802.1
-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近兩年來3GPP啟動的最大的通信新技術研發項目,由于LTE標準具有更高頻譜效率的無線接入技術及平滑的IP核心網絡,相比于 2G/3G的移動網絡,網絡性能獲得大幅度的提高,并明顯降低了網絡的運營成本。LTE作為新一代技術路標,其目標容量和數據速率的提高可支持對容量和性 能有較高要求的新業務和特征,隨著必要的網絡構架和技術改進,下行鏈路和上行鏈路通道數據速率更高,其中基于TDD的TD-SCDMA將演進到TDD- LTE,而基于FDD的WCDMA,CDMA2
- 關鍵字:
MIMO LTE
- 對于改進數據速率和/或信噪比,多輸入和多輸出(MIMO)是領先的方法之一。通過使用多個接收和發送天線,MIMO可利用無線信道的多樣性。對于任何給定的信道帶寬,這可用于提高信道的頻譜效率并改進數據速率。
MIMO的規格取決于發送和接收天線的數量。在一個4×4 MIMO配置中,使用了四個發送天線和四個接收天線。這在同樣信道帶寬上實現了(在合適的條件下)高達四倍的數據傳輸。
一方面,簡單的MIMO接收器基于線性接收器算法,其易于實現但無法完全利用MIMO的好處。另一方面,使用迭代法,
- 關鍵字:
MIMO 檢測器
- 對于改進數據速率和/或信噪比,多輸入和多輸出(MIMO)是領先的方法之一。通過使用多個接收和發送天線,MIMO可利用無線信道的多樣性。對于任何給定的信道帶寬,這可用于提高信道的頻譜效率并改進數據速率。
MIMO的規格取決于發送和接收天線的數量。在一個4×4 MIMO配置中,使用了四個發送天線和四個接收天線。這在同樣信道帶寬上實現了(在合適的條件下)高達四倍的數據傳輸。
一方面,簡單的MIMO接收器基于線性接收器算法,其易于實現但無法完全利用MIMO的好處。另一方面,使用迭代法,
- 關鍵字:
MIMO 檢測器
mimo-ofd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imo-ofd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imo-ofd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imo-ofd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