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技術可謂是全球最耀眼的平板顯示技術之一。目前,OLED產業不僅是四川長虹發展的戰略重點,更是四川省平板顯示產業的發展戰略重點之一。四川虹視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位于成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區。四川虹視產品技術部部長田朝勇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虹視是迄今為止中國唯一一家開發出AM-OLED(主動有機發光二極管)產品的企業,擁有110多項OLED專利。他表示,OLED在我國起步并不算晚,行業內的各個單位應該用更開放的心態把我國OLED產業共同做大做強
- 關鍵字:
LG OLED 面板
- 有機電激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為新興發展的顯示技術,在兩片電極間置入其所開發的有機小分子發光材料,通電即可發出光,由于OLED具有較高的發光效率,被外界視為極具發展潛力的領域,目前OLED大量應用在手機與音樂播放器等行動裝置屏幕面板,未來將會擴大應用到大尺寸的顯示器產品上,如筆記型計算機、液晶屏幕及電視上,據Databeans預測,OLED市場在2009年將勁揚40.8%達22億美元,2009~2014年將以CAGR 18.6%的腳步增長,于
- 關鍵字:
顯示 OLED 面板
- 廣東青雅為何笑納
“省里市里的領導都去了,新公司成立很熱鬧。”廣東小型面板企業河源市青雅科技(下稱“青雅”)的一位中層對CBN記者說。
該人士所說的熱鬧事,就是日前日本東芝移動顯示公司(Toshiba Mobile Display,下稱“TMD公司”)與青雅合資事宜。東芝相關高層來到河源市,將與青雅以及香港液晶面板銷售公司惠高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聯手成立新公司公之于眾。
這是日立向合肥轉移其淘汰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夏
- 關鍵字:
東芝 液晶面板 OLED LTPS
- 近來主要通過使用彩色濾色膜(CF)與使用RGB三色排列的方法來實現有機電致發光顯示器(OLED)的全彩化、本文比較兩種方式實現OLED全彩化的亮度以及表面平整度等光電參數后得出結論:CF在OLED實現全彩化的應用上依然面臨一些問題,需要進行改進和優化,才能更好地實現OLED全彩化。
- 關鍵字:
OLED ITO CF 平面粗糙度 200908
- 康寧公司近日宣布,就攜手開發適用于新一代平板移動顯示器市場的高性能單晶硅薄膜玻璃基板(SiOG)技術事宜達成合作協議。自此,雙方將致力于為有機發光二級管(OLED)移動顯示器開發一流品質的背板技術而精誠合作。 在利用有機移動顯示器技術實現高品質、低成本顯示器的商業化道路上可謂挑戰重重,如提升背板電子遷移率、均勻度并降低總系統成本等,這些難題將有望隨著合作項目的開展而一一化解。具備了超凡電子性能的背板,將有望幫助各大顯示器廠商實現更復雜的集成電路并顯著簡化制造工藝。
康寧公司旗下新業務開發事業部資
- 關鍵字:
康寧 玻璃基板 SiOG OLED
- 據道瓊(Dow Jones)報導,由于近期面板產量急速上升,市場開始擔心2009年第4季是否會出現面板供過于求的情況。LG Display執行長Kwon Young-soo認為由于玻璃缺貨的情況相當嚴重,臺灣LCD面板廠在玻璃缺貨的情況下,應該不會產能全開,因此2009年第4季或是2010年第1季超額供給的情況應該相當輕微。
因為返校潮及年底假期購物潮將至,所以電視及PC的需求開始回升,但是亞洲LCD廠商卻面臨重要的原料缺貨。臺廠在2008年因為客戶基礎薄弱、技術較為落后而產能大減,因此Kwon
- 關鍵字:
LG LCD OLED 太陽能電池
- 三月份以來,電子元器件行業景氣復蘇程度遠超市場預期,該行業估值大幅提高,目前行業整體動態PE接近55倍,幾乎為歷史最高水平。我們認為,要支撐這么高的估值,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周期性子行業必須要有盈利能力的大幅改善,其成長性子行業必須具有較為明確的高成長性。
政策扶持
對于電子元器件漸趨活躍,據分析得出,其中有兩個因素:
一是產業政策扶持的因素。眾所周知的是,在前期炒作產業振興計劃之際,電子元器件就因為代表著國家技術實力等因素而備受市場關注,一度因產業振興計劃主題而反復活躍。半導體廠商訂單
- 關鍵字:
電子元器件 半導體代工 OLED
- 昨日A股市場雖然在震蕩中重心有所下移,午市后甚至一度出現跳水走勢。但盤口顯示出,深天馬、士蘭微、長電科技、法拉電子等品種反復活躍,已有形成上升通道的趨勢。那么,如何看待電子元器件股的活躍表現呢?
兩大推動力量
對于電子元器件股的漸趨活躍,筆者認為主要是兩個因素:
一是產業政策扶持的因素。眾所周知的是,在前期炒作產業振興計劃之際,電子元器件就因為代表著國家技術實力等因素而備受市場關注,一度因產業振興計劃主題而反復活躍。其中深天馬等個股也有相對突出的表現。而在本周,該板塊再遇產業扶持政策
- 關鍵字:
電子元器件 OLED 薄膜晶體管 液晶顯示器
- 7月15日,臺灣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周卓輝今天表示,成功研發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類太陽光色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
周卓輝表示,研究團隊的創新方法與所制作的類太陽光組件,一投稿就獲準刊登在國際著名的應用物理快訊期刊上;這項發明將一舉改寫人類用電照明200年來的照明史,可發出像太陽的自然光色和色溫。這項發明,是人類首次發現一顆結構件簡單的OLED,可以發出十分接近日光的光色,透過簡單的電壓改變,可以獲得2300到8200K(絕對溫度)的色溫變化,涵蓋了日出的3000K、日落的2500K、也涵蓋了
- 關鍵字:
照明 OLED 類太陽光色有機發光二極管
- 國內第一條自主開發的OLED量產生產線年底有望在東莞落成投產,屆時日產量將達到150萬片。東莞有機發光顯示產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趙偉明在日前科技館舉行的 “有機發光顯示(OLED)技術及其應用發展”論壇上透露。
據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曉宏博士介紹,OLED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成長。預計2012年OLED出貨量則可達2007年3倍——2.27億片的規模。
趙偉明介紹,目前東莞將裝備一條生產線,日產量大約是150萬片OLED芯
- 關鍵字:
半導體 OLED 顯示器面板
- OLED TV擁有超輕薄、無需背光源且色彩表現豐富鮮麗等優點,對于目前LCD TV在平面電視的主流地位深具威脅,OLED TV也被視為下一代TV的明日之星,其中,LG Display預計2009年底將推出15吋可應用于TV產品的AMOLED面板,而LG將趁著年底的耶誕旺季推出上市。
業界認為,AMOLED顯示器已成為高階電子產品的重要差異化特色之一,現階段AMOLED應用的大幅成長,主要是來自于手機品牌大廠的力拱,盡管OLED TV才正開始起步,不過OLED TV將是未來成長最為迅速的薄型顯示應
- 關鍵字:
LG OLED 背光源 LCD
- 新聞事件: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展示了他們研發的一種節能型OLED技術
技術特性:
有望將OLED顯示器的耗電量最多減小40%
采用了一種能夠減少OLED屏幕像素發光能耗的顏色色譜
使用這種節能色譜顯示出來的圖像在畫面細節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展示了他們研發的一種節能型OLED技術,這種技術有望將OLED顯示器的耗電量最多減小40%.他們采用了一種能夠減少OLED屏幕像素發光能耗的
- 關鍵字:
LCD OLED 背光源
- 據顯示器市調機構DisplaySearch 近日發表研究報告顯示,拜電子書需求攀高之賜,雖然2008-2016年期間總體面板的銷售額復合年增率(CAGR)僅將達1%,但以電泳(electrophoretic)等顯示材料為介質的電子紙顯示器銷售額CAGR卻可望高達49%。此外,上述期間內小筆電專用的面板銷售額CAGR則可望達15%。
DisplaySearch指出,預期2008-2016年期間應用于電視的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銷售額CAGR將達到140%,而公共廣告牌、數位相框專用的面板銷售額
- 關鍵字:
OLED 電子紙 電泳
- 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近日展示了他們研發的一種節能型OLED技術,這種技術有望將OLED顯示器的耗電量最多減小40%.他們采用了一種能夠減少OLED屏幕像素發光能耗的顏色色譜,使用這種節能色譜顯示出來的圖像在畫面細節方面不會有太大的損失,但耗電量卻可以大幅下降.
盡管目前的顯示器市場被LCD技術統治,但研究者們一直在從事OLED顯示屏節能性方面的改善工作,并且也已經制出了一些符合市場要求的樣品.他們采用了一種能夠減少OLED屏幕像素發光能耗的顏色數組合,使用這種顏色組合顯示出來的圖像
- 關鍵字:
顯示器 OLED
- 7月6日消息,美商GE (General Electric)宣布將在明年開始量產一款如紙般薄的軟性照明板(lighting panels);該產品是在軟性的聚合物基板上,將OLED組件印刷上去,并用超高屏障的涂層(coating)把它們包覆起來。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IDTechEx的預測,有機印刷電子(organic printed electronics)市場將在2028年達到3,000億美元的規模。由于預期其軟性照明板能廣泛應用在建筑、工業與消費性等領域,GE最近還在克里夫蘭藝術學院(Clev
- 關鍵字:
GE OLED 軟性照明板 有機印刷電子
micro-oled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icro-oled!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icro-oled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icro-oled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