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聯網(IoT)無處不在,特別是在我們的家中,從語音助手和智能燈泡到了解用戶喜好和習慣的恒溫器。但是,那些宣傳和炒作以及你在使用的智能冰箱并沒有告訴你,物聯網實際上將為一個高度互聯的世界鋪平道路。這不只是用手表計算步數和里程 — 物聯網是一場關于連接的革命。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開啟了一個全新的創新時代。智能的世界如今的智能家居由聲控設備組成,這些設備可以與一些物品和電器相連接,但這只是個開始,智能家居還將迎來更大的發展。在不久的將來,你家中的所有東西都將連接起來,不僅僅可以執行簡單的指令,更重要的是能
- 關鍵字:
RFID AFE PHY
- 目錄第一部分|嵌入式視覺的發展趨勢第二部分|MIPI簡介第三部分|在嵌入式視覺中使用FPGA第四部分|CrossLink FPGA簡介第五部分|應用案例第六部分|使用CrossLink?FPGA進行設計第七部分|設計流程第八部分|小結第九部分|參考資料過去幾年里,嵌入式視覺應用大量涌現,包括從相對簡單的智能視覺門鈴到執行隨機拾取和放置操作的
復雜的工業機器人,再到能夠在無序、地形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導航的自主移動機器人(AMR)。快速采
用嵌入式視覺技術的行業包括汽車、消費電子、醫療、機器人、安
- 關鍵字:
PHY AMR AI ML OSL
- 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改變我們制造產品的方式,這要歸功于制造和加工設備的數字化。過去幾十年,我們已經見證了自動化技術帶來的好處,現在隨著數據處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 進步,進一步促進了自動化系統的發展。如今,自動化系統的互聯水平日益提高,可以實現數據通信、分析和解譯,并在工廠區域實現輔助智能決策和操作。智能工廠計劃則通過提高產量、資產利用率和整體生產力來創造新的商業價值。它們利用新數據流來實現靈活性和優化質量,同時降低能耗并減少廢物殘留。此外,云端連接智能系統通過支持大規模定制,使制造環境更加高效。工業4.
- 關鍵字:
工業4.0 PHY TSN
- 工業應用為什么要采用以太網?越來越多的工業系統采用以太網連接來解決制造商面臨的工業4.0和智能工廠通信關鍵挑戰,包括數據集成、同步、終端連接和系統互操作性挑戰。以太網互聯工廠通過實現信息技術(IT)與操作技術(OT)網絡之間的連接,可提高生產率,同時提高生產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這樣,使用一個支持時限通信的無縫、安全的高帶寬網絡便可監控工廠的所有區域。規模計算和可靠的通信基礎設施是互聯工廠的命脈。當今的網絡面臨著流量負載不斷增長以及眾多協議之間互操作性的挑戰,這些協議需要使用復雜且耗電的網關來轉換整個工廠的
- 關鍵字:
PHY OT 工業4.0
- 高度集成電池管理、AC/DC電源轉換、Wi-Fi、低功耗藍牙(BLE)和工業IC供應商?Dialog半導體公司?、近日宣布,推出高度集成、超低功耗的Wi-Fi網絡SoC芯片DA16200,以及兩款利用Dialog VirtualZero技術的模塊,為Wi-Fi聯網、電池供電的IoT設備提供突破性電池續航能力。隨著智能門鎖、溫控器和安防監控攝像頭等要求始終保持Wi-Fi聯網的IoT設備的興起,設計工程師們也不斷被挑戰開發具有更強電池續航能力的解決方案。與競爭對手的Wi-Fi SoC不同,
- 關鍵字:
電池 半導體 PHY
- 據彭博社報道,蘋果正計劃通過自研芯片來讓旗下的電腦擺脫對英特爾處理器的依賴。據稱他們正在籌備三款基于 A14 的 Mac 處理器,而 A14 雖然還沒有正式公開,但坊間基本都已經預期到它最終會在新 iPhone 上首發。這三款電腦芯片將有很大概率是交由臺積電來生產,通過往年 iPhone、iPad 組件的合作,蘋果跟臺積電之間早已建立起了可靠的關系。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那采用新處理器的第一波產品估計在明年就會上市。實際上,蘋果要自己掌控電腦處理器開發的消息已經傳了多年,將軟、硬件全部抓在手里的做法,將有利于
- 關鍵字:
ARM 蘋果 Mac
- 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稱,蘋果公司計劃從明年開始銷售使用自有主處理器的Mac電腦,依靠的是協助iPhone和iPad普及的處理器設計。知情人士稱,蘋果正在開發三款自主Mac處理器,也就是片上系統芯片(SoC),基于下一代iPhone所使用的A14處理器。蘋果的首批自主Mac芯片運行速度將遠快于iPhone和iPad使用的處理器。蘋果正準備在明年發布至少一款使用自主芯片的Mac。但是,蘋果已經建立了開發多款芯片的計劃,代號為“卡拉瑪塔”(Kalamata),這意味著蘋果將在更多Mac機型上逐漸放棄當前使用的英
- 關鍵字:
蘋果 Mac
- 自問世以來,以太網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現已在商業和企業市場上得到了大量的應用。由于它具有定義明確的標準和易于部署的特性,以太網在工業世界中的廣泛傳播也是合乎常理的。然而,要在惡劣的工業環境中滿足以太網的要求仍需要大量洞察和努力。如圖1所示,工業環境和商業環境完全不同,自身會面臨一系列挑戰。工業環境往往包括許多惡劣的條件,如更高的溫度范圍和電壓、更高的噪聲、機械應力等。工業級 以太網物理層(PHY) 必須根據以太網協議的要求執行。在本文中,我將簡要描述為您的系統選擇以太網物理層時要考慮的三個更重要的因素。
- 關鍵字:
PHY EN
- 蘋果悄然發布了一大波新品,除了升級MacBook Air筆記本、iPad Pro平板機之外,還帶來了新款Mac mini迷你機。Mac mini升級節奏一直很慢,上代產品還是發布于2018年(八代酷睿),再往前一代更是要追溯到2014年(四代酷睿),但這次兩年過去了,終于迎來升級,變化幅度卻小得可憐。這一代Mac Mini的外觀和內部設計、整體配置幾乎都沒有變化,目前看唯一升級的就是SSD固態硬盤,標配容量從128GB、256GB分別翻番至256GB、512GB,另可選1TB、2TB,標稱持續讀取速度最高
- 關鍵字:
安卓 降價 Mac miniSSD
- 近日,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與Analog Devices Inc.和 TE Connectivity (TE) 一起,為設計工程師提供工業環境通信所需的元件。制造廠能夠依賴以太網來實現工業應用所需的實時性和耐用性。與傳統的現場總線相比,以太網的速度更快,處理大量數據的性能更佳,能高效準確地監控工廠設備。Analog Devices與TE Connectivity攜手合作,為車間引入了以太網和其他工業通信解決方案。Analog Devices ADIN1300為低功耗的單端口
- 關鍵字:
PHY 工業通信
- 推特匿名爆料人CoinX今天發布了最新預測,全新Mac mini和iMac即將發布。爆料者CoinX在推特上表示,預計這兩款蘋果消費級Mac電腦“很快”就會更新,但具體細節尚不清楚。蘋果上一次更新Mac mini是在2018年,上次更新極大地提升了Mac mini的性能,升級了英特爾八代酷睿處理器,并且采用了雷電3接口,新增了太空灰配色。CoinX預測這次迎來更新的是普通版iMac,并不是iMac Pro。iMac上次更新是去年春天,21.5英寸和27英寸版本升級為全新6核和8核英特爾處理器,以及全新Ra
- 關鍵字:
蘋果 iMac Mac mini
- 正在爆發的疫情,讓國內不少工廠陷入了困境,蘋果也是受害者之一。據外媒報道稱,許多用戶定制配置的iMac,iMac Pro和MacBook Pro在美國蘋果在線商店中的交付預期比往常更長。交付時間變長與疫情有關,疫情迫使許多蘋果供應商暫時關閉工廠并暫停生產。現在,新款Mac Pro的交付時間也受到了影響。例如,在許多歐洲國家,目前定制的機型交付時間都在3月10日之后。新Mac Pro在美洲訂購的訂單在美國組裝,但是歐洲訂單在中國組裝。盡管在德克薩斯州組裝新Mac Pro,但在美國的交貨期也延遲到了2月24日
- 關鍵字:
蘋果 Mac Pro
- 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可能正在測試配置AMD處理器的Mac電腦。一位名為 _rogame 的用戶發帖稱,在macOS Catalina的beta版本里找到數款AMD處理器的代號名,其中一個“Renoir”應該就是AMD新發的Ryzen 4000系列筆記本處理器。外媒也表示,目前推論蘋果會推出AMD平臺的Mac電腦,證據還不充分。這些參考文獻提示人們猜測,蘋果可能會發布帶有AMD CPU的Mac。然而,目前,實現這一目標還為時過早。正如MacRumors指出的那樣,沒有確鑿的證據表明蘋果計劃改用AMD。實際上
- 關鍵字:
蘋果 AMD Mac
- Marvell近日宣布推出雙端口?400GbE MACsec PHY收發器,整合了256位加密和C類精確時間協議(PTP)時間戳技術,為下一代網絡基礎設施帶來了先進的性能、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快的傳輸速度。該收發器基于硬件的點對點加密技術,支持400G以太網速率,其目前正部署于云服務、運營商及企業網絡中,可以滿足市場對增強數據安全性的需求。當前,5G無線電的嚴格時序要求正在推動更高的時序精度,新型400GbE PHY設備采用Marvell行業領先的56G PAM4 SerDes技術、IEEE 80
- 關鍵字:
Marvell PHY
- 根據MacRumors的報道,在接受《大眾機械》雜志采訪時,蘋果工程師克里斯·利滕伯格和約翰·特努斯詳細介紹了Mac Pro的散熱系統。
- 關鍵字:
蘋果 Mac Pro 風扇
mac-phy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mac-phy!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mac-phy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mac-phy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