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 energy solution 文章
最新資訊
雖然說軟性螢幕已經不是什么稀奇創新產品,LG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成功制作可卷的18寸OLED軟性螢幕面板,而在此次CES 2016期間自然免不了地也要做技術展示,強調此項產品已經能直接應用在一般消費性產品,并且在實際卷成直筒狀情況下也能正常使用。
除了軟性螢幕之外,LG也計劃展示全新概念設計的55寸超薄OLED螢幕,以及可同時以前后兩面顯示不同內容的55寸螢幕,另外也包含對應車載系統使用的曲面螢幕與可配戴手套操作的觸控螢幕面板。
除預期在CES 2016展期展示今年下半年即可進入消費市場的98
關鍵字:
LG OLED
北京時間1月27日消息,據CNBC報道,由于旗下電視和智能手機業務陷入疲軟,韓國電子巨頭LG正在尋求新的業務突破,未來有可能進軍汽車行業。
LG上個季度的財報顯示,該公司的凈利潤只有可憐的3490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9億元),同比增長27%。此外,其2015年全年銷售額達56.51萬億韓元,同比減少4.3%;營業利潤為1.1923萬億韓元,同比減少34.8%。
智能手機行業競爭加劇
從財報中我們可以看出,LG旗下的家電和空調等產品反而成了其利潤支柱,但由于彩電業務表現不佳,從整體來看
關鍵字:
LG 電動車
三星電子和樂金電子,為了擁有更完整的產品線,強化面板供貨來源和優化成本,計劃降低對內部面板供應商的依賴,轉向更多的外購。IHS預測,三星和LGD對集團內部供貨比重在2016年將落至37%,首度滑落到40%以下,雙韓品牌今年對大陸和臺灣面板采購量可望增加。
IHS 顯示器供應鏈研究總監楊靜萍表示,在面板產業循環低潮的時期,電視品牌廠商往往傾向優先從集團內部面板供應商采購面板。然而從去年下半年起電視品牌廠商一 反常態地傾向降低對內部供應的依賴,轉而向在產品尺寸及規格能夠比較符合電視品牌廠商產品線發展
關鍵字:
三星 LG
雖然說軟性螢幕已經不是什么稀奇創新產品,LG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成功制作可卷的18寸OLED軟性螢幕面板,而在此次CES 2016期間自然免不了地也要做技術展示,強調此項產品已經能直接應用在一般消費性產品,并且在實際卷成直筒狀情況下也能正常使用。
除了軟性螢幕之外,LG也計畫展示全新概念設計的55寸超薄OLED螢幕,以及可同時以前后兩面顯示不同內容的55寸螢幕,另外也包含對應車載系統使用的曲面螢幕與可配戴手套操作的觸控螢幕面板。
除預期在CES 2016展期展示今年下半年即可進入消費市場的98
關鍵字:
LG 8K
韓國LG公司今日宣布其2015年第四季度的手機銷售額略有上升,受北美市場的驅動,增至3.78萬億(32.6億美元)。
LG公司第四季度的手機出貨量為1530萬部,使得2015年的出貨量達到5970萬部,較2014年的5910萬部有所上升。
LG公司在聲明中表示:“由于競爭對手將推出優質的手機模型以及巨大層級空間的價格競爭,2016年的手機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LG表示,推出兩款旗艦模型和一個更具有成本競爭力的價值鏈將有望提高公司在2016年的盈利能力。
關鍵字:
LG
隨著全球排名第一的動力鋰電池供應商松下宣稱將在中國投資建廠,以及韓國LG化學和三星SDI在華工廠的相繼竣工,中國空前火爆的鋰電池市場引得國際巨頭紛紛側目。而比亞迪作為國內鋰電池企業的領導廠家,帶領國內鋰電產業加緊研發投產,搶占市場份額。國內空前火熱的鋰電池市場形成中日韓“三國殺”的格局。
一直以來,全球鋰電池產業基本集中在中、韓、日三個國家。2011年,韓國企業以958.9萬kWh的出貨總量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但這個優勢只保持了兩年,2013年,中國企業以1899.8萬
關鍵字:
LG 動力電池
LG顯示器公司(LG Display)正計劃擴大公司曲面OLED屏幕的產能,并有消息指出該公司將為蘋果iPhone生產首款曲面OLED屏幕。 臺灣DigiTimes援引韓國ET News本周二消息指出,LG顯示器公司的目標是在2017年第一季度在其6代生產線上完成每月75,000片OLED基板的產能,這將促進公司4.5代生產線的發展,目前4.5代生產線的月產能僅為20,000片基板。
據說三星和友達光電也有可能成為蘋果iPhone&n
關鍵字:
LG OLED
在各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對比中,科技創新能力是重要指標之一。日前,美國彭博社發布了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對諸多國家和地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了定量分析和排序,這一榜單中,韓國名列第一名,中國排名第21位,有國外專家稱,中國在科技方面仍然以拷貝為主。 據國外媒體報道,創新指數排名前五名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韓國、德國、瑞典、日本和瑞士。 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科技大國美(微博)國的創新指數排名第8,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排名為21名。在創新指數方面,中國和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波蘭等國較為接近。 不過騰訊
關鍵字:
三星 LG
1月18日,據韓國IT時報報道,該國的兩大科技巨頭三星電子和LG在新年伊始也加入到低端智能手機的爭奪戰中。
2016年初,韓國國內最受關注的智能手機產品當屬三星電子的Galaxy A5和A7以及LG的K10。
據悉,三星電子的Galaxy A5和A7屬于中端產品,但使用的卻是高端智能手機的配置。這兩款手機都支持三星移動支付服務Samsung Pay以及指紋掃描技術。
此外,5.2英寸的Galaxy A5和5.5英寸的A7均配置500萬像素的前置攝像頭和1300萬像素的后置攝像頭。
關鍵字:
三星 LG
LG在收縮高分辨率電視和其他消費電子產品業務的同時,在太陽能面板業務上卻很明顯一直在進行擴張。LG公司表示,他們將斥資4.35億美元在韓國工廠增加超過6條生產線,使其太陽能電池生產量能夠在2018年達到1.8GW,到2020年達到3GW。
目前,該公司太陽能面板年產量為1GW,換句話說,這家公司計劃在五年之間內要將其太陽能面板產量增加3倍。
這家公司表示,3GW的太陽能電池生產量能夠滿足百萬住戶一年的太陽能消費。這也就意味著,提高太陽能電池生產量將改變很多人使用電能的方式。
&ldq
關鍵字:
LG 太陽能
拉斯維加斯CES 2016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眾多廠商推出了各式各樣智能家居小器件,下面就請跟隨小編來看看本次消費電子展上那些賺足眼球的高科技智能安全小玩意吧... LG安全中控
LG智能安全解決方案包含了許多令人驚喜的小器件。LG安全中控配備一個攝像頭、環境監控器和警報器,并與SmartThings等公司合作伙伴。此外,LG安全中控也能夠與ADT的非契約家庭監控協同工作。 Ezviz Mini Cube &n
關鍵字:
CES2016 LG
一直以來,三星電子是有著能夠與手機霸主蘋果相抗衡的實力而存在著。然而,隨著手機市場進入了后智能時代,以及中國手機廠商的崛起,三星電子的狀況亦每況日下。盡管如此,人們還是認為,“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而且三星電子再怎么退也不會再自家門前敗下陣來,而事實卻讓人們大跌眼鏡。據移動通信行業的數據顯示,韓國國內高端和中端智能手機市場如今已被其他品牌瓜分半壁江山,三星電子和LG電子等國內品牌只能守住低端市場。
蘋果拿下三星本土市場
韓國作為三星電子的本土市場,其雖在全球智能手機市
關鍵字:
三星 LG
今天是2016 CES媒體日,LG發布會于上午8點開場,座無虛席。一開始,LG的發布從車聯網和汽車電子業務開始,并透露智能家居與谷歌展開合作。LG力推的4K(超高清)OLED電視,今年擴至85、95英寸等更大尺寸。此外,LG推出高端的物聯網家電子品牌LG SIGNATURE。
LG的車聯網和汽車電子業務從2015年已經開始,2016年將進一步擴展,功能將涵蓋控制中心顯示屏、車內通信、全景顯示器、后座娛樂系統、汽車動力電池、車燈、ADAS系統等。
為了迎接萬物互聯的IOT(物聯網)時代,LG
關鍵字:
LG 智能家居
LG Display此前宣布,將投資87億美元開發OLED顯示技術。在本周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CES)上,LG Display將展示這一領域的研發成果。
對于新的顯示技術,LG Display可能并不會推出太多的商用產品。而該公司正在關注除電視機和智能手機以外的其他顯示設備。
LG Display展示的設備中包括一款18英寸的可卷曲OLED顯示屏,這一顯示屏可以像報紙一樣卷起。此外,LG還將展示55英寸的OLED電視機。這款電視機采用分體式設計,將電子部分與顯示屏分開,從而確保顯示屏的纖
關鍵字:
LG OLED
先前分別強調在物聯網市場應用發展之后,三星、LG稍早再次宣布將在2016年持續強打物聯網應用發展策略,其中三星表示旗下2016年款4K電視產品都將升級為IoT Ready規格,并且完整相容本身SmartThings開放平臺,將能以直覺、無縫方式串連200多項物聯網應用裝置。至于LG方面除本身多項產品已經加入Qualcomm主推的AllJoyn平臺,預計也將配合SmartThinQ Hub作為各類裝置連結中心,并且可透過3.5寸螢幕與擴音喇叭功能確認服務狀況。
三星稍早宣布旗下2016年款的4K電
關鍵字:
三星 LG
lg energy solution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lg energy solution!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lg energy solution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lg energy solution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