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見稿》提出重點支持高端通用芯片、專用芯片和核心芯片、化合物半導體芯片等芯片設計;硅基集成電路制造;氮化鎵、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導體制造,從多個層面全面培育發展深圳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集團的發展,深入資金、平臺、政策、人才、產業園區等多方面的支持。國際電子商情10日訊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日前發布了《深圳市關于促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下稱《若干措施》)。《若干措施》提出重點支持高端通用芯片、專用芯片和核心芯片、化合物半導體芯片等芯片設計;硅基集成電路制造;氮化鎵、
關鍵字:
CPU GPU DSP FPGA IC設計
以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汽車“新四化”時代,正在加速推進汽車行業技術和架構的快速演進。例如,傳統的分布式方案將被集成式方案取代,包括ECU、傳感器在內的硬件會得到高度整合;汽車OEM會更關注客戶在接口軟件層面上的創新,以及為終端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的能力。同時,電動汽車、自動駕駛、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等市場需求的猛增,也大大增加了OEM廠商對汽車系統電子組件的依賴。根據德勤(Deloitte)的預計,到2030年,電子系統將占據新車成本的45%左右。但可能有一些不太
關鍵字:
智能汽車 FPGA
當前,全球汽車業正在步入以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為代表的“新四化”時代。IHS Markit的數據顯示,到2023年,汽車電子系統總額將高達1800億美元,平均每輛汽車會使用500美元以上的半導體器件,增幅最大的應用分別來自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動力系統和車載娛樂信息系統。新變化帶來新要求目前汽車行業的技術和架構都正在經歷一個快速演變的過程,這一現象背后很重要的推手之一,就在于整車廠越來越意識到來自不同tier 1廠商的ECU之間彼此缺乏關聯,他們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和資金加以整合,使得整合ECU成為一
關鍵字:
汽車行業 FPGA
在美國GPU巨頭英偉達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安謀(ARM)失敗后,ARM的母公司軟銀沒有放棄將其“套現”的想法。據報道,軟銀集團董事長孫正義計劃10月訪問首爾,討論ARM和三星電子之間的潛在伙伴關系。
關鍵字:
ARM 三星
RISC-V一直被視為x86、Arm之外最有潛力的第三大CPU架構,尤其是其免授權、開源的特性有著知名的誘惑力。 根據半導體分析機構SemiAnalysis的消息,蘋果正準備將其嵌入式核心的架構從Arm轉向RISC-V。 和市面上的大多數SoC芯片類似,蘋果M1、M2系列處理器之中除了負責操作系統、用戶程序運行的主核心,還有大量的嵌入式輔助核心,M1里就有30多個。 它們和操作系統、應用程序無關,而是有著各自的獨立任務,比如控制Wi-Fi和藍牙、雷電接口、觸摸板、閃存芯片等等,并且都有自己的固件
關鍵字:
RISC-V ARM
9月19日消息,Arm近日推出了下一代數據中心芯片技術Neoverse V2。在新聞發布會上,Arm產品解決方案副總裁Dermot O"Driscoll回答了關于RISC-V的提問。 Dermot O"Driscoll首先承認了RISC-V正在推動與英國芯片設計師的“一些競爭”,并表示“它可以幫助我們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并確保我們做得更好”。 接著,O"Driscoll強調了Arm的知識產權、許可、客戶關系和軟件生態系統的實力,稱雖然RISC-V自2010年以來一直存在,
關鍵字:
RISC-V ARM
在全球市場上,芯片指令集呈現雙寡頭格局,基于X86和ARM架構的處理器長期占據絕大多數市場份額,X86架構在PC及服務器市場一家獨大,移動市場則由ARM架構一統江湖。 在這樣一個格局中,中下游廠商大多只能在這二者之間選擇,但是ARM授權費用昂貴,傳統X86的授權又過于復雜,業界一直期待在CPU架構領域能有更多選擇。 隨著AIoT時代的到來,RISC-V架構開放、靈活、模塊化,特別適合滿足AIoT市場場景碎片化、差異化的市場需求,產業界普遍認為它有望成為下一代廣泛應用的處理器架構。Semico Re
關鍵字:
RISC-V X86 ARM
在軟件圈有一個梗:十年的老代碼,你敢動? 這個故事具體情形是:當新入職的同事被告知維護老產品時,看著代碼包就像是在霧里看花,當他去問資歷更老的同事就會發現,幾經輪回已經沒有人懂具體邏輯是什么樣的,原作者也不知道已經跳了幾家公司,于是他沒有辦法,只能在外邊包一層,交付新功能。 這,就是歷史的包袱。 RISC-V的優勢就在于,作為后起之秀,它靈活、精簡、開發成本也更低。 現在的汽車,作為“輪子上的計算機”,它需要囊括的已不只是被動安全,信息娛樂已經成為汽車制造的新需求,軟件定義汽車已是它的新方向。
關鍵字:
RISC-V X86 ARM 汽車
在許多高可靠性商業航空、太空、國防、汽車和工業應用中使用的系統需要獲得IEC 61508安全完整性等級(SIL)3功能安全規范的認證。為了降低這一過程的成本,并加快上市,Microchip Technology Inc.(美國微芯科技公司)持續按照行業安全規范對產品和工具進行認證,今日宣布已為另外兩款系統級芯片(SoC)FPGA和FPGA系列新增了IEC 61508 SIL 3認證包。 Microchip FPGA業務部副總裁Bruce Weyer表示:“Microchip FPGA系列產品在工
關鍵字:
Microchip FPGA 功能安全認證包
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2022年9月19日——高性能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FPGA)和嵌入式FPGA(eFPGA)半導體知識產權(IP)領域的領導性企業Achronix半導體公司宣布:該公司已經收購了Accolade Technology的關鍵IP資產以及Accolade的技術團隊,此舉使Achronix的客戶能夠更快速且更輕松地設計高性能網絡和數據中心系統。Accolade在FPGA的網絡應用方面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此次收購使Achronix能夠為開發網絡技術的客戶提供強大的硬件和軟件解決方案。“如今
關鍵字:
Achronix FPGA Accolade IP
近日,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謀科技”)與此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此芯科技”)宣布深化合作。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資源,依托安謀科技的高性能Arm IP及自研IP產品,以及此芯科技在CPU內核、SoC、全棧軟件開發和系統設計等領域的創新能力,共同推進Arm CPU的產品研發和生態建設,加速國內Arm CPU產業創新發展。Arm CPU高歌猛進,雙方攜手打造高能效算力解決方案兩年前,搭載蘋果自研M1芯片的MacBook新品一經面世,就因其相比原產品更長待機時間、更高性能、更
關鍵字:
安謀科技 此芯科技 Arm CPU
ABI公司的研究表明,截至2024年,具備設備端AI推理能力的設備比例預計將達到60%。印證了過去幾年里AI的快速創新,這就要求在從云端向網絡邊緣轉變的過程中,工程師需要開發更加靈活的設計模型。這一趨勢的驅動力包括對超低延遲、安全性能的需求以及帶寬限制和隱私保護等。萊迪思FPGA和軟件解決方案能夠幫助設計人員使用現有的芯片加速實現面向未來的模型。本文將探索萊迪思FPGA和軟件解決方案在計算機視覺和網絡邊緣AI設計中的一些應用示例。為何FPGA是網絡邊緣計算和AI應用的最佳選擇FPGA本身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
關鍵字:
萊迪思 FPGA 低功耗AI
Arm 近日宣布 Arm? Neoverse? 路線圖再添新員,新產品植根于 Arm 的可擴展效率和技術領先地位,同時強化了 Arm 支持合作伙伴持續快速創新的承諾。Arm 高級副總裁兼基礎設施事業部總經理 Chris Bergey 表示:“業界越來越期待 Arm Neoverse 所賦能的性能、能效、專用處理能力和工作負載加速,以重新定義和變革全球的計算基礎設施。鑒于 Arm 覆蓋了全球最廣泛的計算應用與對完整計算應用的獨特見解,新一代基礎設施技術需依靠來自 Arm DNA的性能和效率。隨著今天 Neo
關鍵字:
Arm Neoverse 全球基礎設施
9月15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三芯片公司9月15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三芯片公司英特爾、ARM和英偉達共同發布了一項所謂人工智能通用交換格式的規范草案,目的是使機器處理人工智能的過程速度更快、更高效。英特爾、ARM和英偉達在草案中推薦人工智能系統使用8位的FP8浮點處理格式。他們表示,FP8浮點處理格式有可能優化硬件內存使用率,從而加速人工智能的發展。這種格式同時適用于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有助于開發速度更快、更高效的人工智能系統。在開發人工智能系統時,數據科學家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僅是收集大量數據來訓練系統。此外還需
關鍵字:
英特爾 ARM 英偉達 AI
9月15日消息,當地時間周三,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發布了名為Neoverse V2的下一代數據中心芯片技術,以滿足5G和聯網設備數據呈爆炸性增長的趨勢。Arm以開發基礎知識產權為主,然后授權給高通或蘋果等公司制造他們自己的處理器芯片。Arm的技術為大多數手機提供支持,但該公司始終在努力進軍英特爾和AMD長期占據主導地位的數據中心處理器領域。Arm表示,Ampere、亞馬遜、富士通和阿里巴巴等公司已經在為其數據中心開發基于Arm技術的處理器芯片。該公司還表示,Neoverse V2提高了能效,但拒絕提供具
關鍵字:
Arm 云 數據中心 新芯片技術 英偉達
fpga+arm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fpga+arm!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fpga+arm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fpga+arm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