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2 日消息,聯發科全球營銷總經理兼副總裁芬巴爾?莫伊尼漢(Finbarr Moynihan)6 月末稱正與多家越南企業合作開發“越南制造”芯片。據越南媒體 Vietnam Investment Review 和 VnExpress 報道,莫伊尼漢在越南胡志明市的一場活動上表示:我們正在積極與越南半導體領域的多個合作伙伴合作。很快,我們將看到“越南制造”芯片服務于(越南)國內和國際市場。莫伊尼漢確認,雖然這些芯片的生產過程并非是在越南境內進行的,但芯片本身絕對是“越南制造”。聯發科在越南市場深耕多年
關鍵字:
聯發科 越南 芯片 Wi-Fi
《科創板日報》2日訊,消息稱谷歌下一代的Tensor G5芯片確定在臺積電投片并已經成功流片,預計采用3納米制程。 (DIGITIMES)。
關鍵字:
谷歌 Tensor G5 芯片 3nm制程
在人工智能計算架構的布局中,CPU 與加速芯片協同工作的模式已成為一種典型的 AI 部署方案。CPU 扮演基礎算力的提供者角色,而加速芯片則負責提升計算性能,助力算法高效執行。常見的 AI 加速芯片按其技術路徑,可劃分為 GPU、FPGA 和 ASIC 三大類別。在這場競爭中,GPU 憑借其獨特的優勢成為主流的 AI 芯片。那么,GPU 是如何在眾多選項中脫穎而出的呢?展望 AI 的未來,GPU 是否仍是唯一解呢?GPU 如何制勝當下?AI 與 GPU 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強大的并行計算能力AI 大模型
關鍵字:
GPU TPU NPU Cobalt MTIA
據媒體報道,為滿足未來人工智能(AI)對算力的需求,臺積電正在研究一種新的先進芯片封裝方法,使用矩形基板,而不是傳統圓形晶圓,從而在每個晶圓上放置更多的芯片。多位知情人士表示,臺積電正在與設備和材料供應商合作開發這種新方法,不過商業化可能需要幾年時間。AI算力加速建設,國際大廠引領先進封裝技術持續迭代。華福證券表示,后摩爾時代來臨,先進封裝大放異彩。據Yole預測,2022-2028年先進封裝市場將以10.6%的年化復合增長率增至786億美元,且2028年先進封裝占封裝行業的比重預計將達到57.8%,先進
關鍵字:
臺積電 芯片 封裝技術 先進封裝
國際半導體行業權威機構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發布的最新季度《世界晶圓廠預測報告》顯示,為了跟上芯片需求持續增長的步伐,全球半導體制造產能預計將在2024年增長6%,并在2025年實現7%的增長,達到每月晶圓產能3370萬片的歷史新高(以8英寸當量計算)。▲ 整體產能變化情況。圖源 SEMI行業習慣將7nm及以下的芯片劃分為先進制程,28nm及以上芯片為成熟制程。而最新的一輪擴產潮兩者均有涉及:一方面是來自AI算力需求的激增,以先進制程芯片的擴產最為明顯;另一方面是中國大陸廠商在成熟制程領域的集中擴
關鍵字:
半導體 晶圓廠 芯片
6月6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三,得益于投資者持續押注人工智能熱潮,英偉達市值一舉超越蘋果,現已成為市值第二高的美國上市公司,僅次于微軟。周三,英偉達的股價上漲超過5%,收于1224.4美元,市值達到3.019萬億美元,超過了蘋果的2.99萬億美元。微軟仍是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截至周三其市值約為3.15萬億美元。英偉達今年2月市值剛剛超過2萬億美元,然后僅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了3萬億美元的飛躍。自今年5月公布第一季度業績以來,英偉達的股價已上漲超過24%,且自去年以來一直保持著強勁的增長勢頭。據估計,該公
關鍵字:
蘋果 英偉達 人工智能 數據中心 芯片
6月4日消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公司英特爾正式推出了其備受期待的第六代至強服務器處理器,旨在重新奪回數據中心的市場份額。同時,該公司還透露,其新推出的Gaudi 3人工智能加速器芯片價格將顯著低于競爭對手的產品。英特爾據行業分析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數據顯示,英特爾在x86芯片數據中心市場的份額在過去一年中下滑了5.6個百分點,降至76.4%,而其主要競爭對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的市場份額則上升至23.6%。這一趨勢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因此,第六代至強芯片的發布被看作是英特
關鍵字:
英特爾 AMD 芯片
6月5日消息,根據英偉達內部流傳的電子郵件顯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已告知該公司,需優先為X和xAI供應人工智能芯片,而非特斯拉。馬斯克曾聲稱,他有能力將特斯拉打造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領軍者,且特斯拉已在購買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處理器方面投入大量資金。然而,通過要求英偉達優先供應X、xAI而非特斯拉,馬斯克將使特斯拉收到價值超過5億美元的處理器的時間延遲數月。以下為英文翻譯全文:馬斯克表示,他有能力將特斯拉打造成為“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的領軍企業”。他指出,這需要英偉達提供大量高性能處理器來建設基
關鍵字:
馬斯克 特斯拉 AI 芯片 人工智能 機器人
■? ?云優先平臺(Cloud-first Platform)可增強安全性、可見性和敏捷性■? ?海爾在技術領域的投資提升了業務性能全球第一的大型家用電器企業海爾智家(旗下包括Candy、Hoover及海爾等品牌)子公司——海爾歐洲(Haier Europe),采用Orange Business 網絡互聯和物聯網服務對其可持續解決方案進行創新升級,同時優化資源消耗、延長產品使用壽命。以建立組合式數據驅動型企業為初衷,海爾歐洲需要一個靈活平臺,助力其實現成為消費者首選
關鍵字:
Orange Business 海爾智家 云優先平臺 Cloud-first Platform
6月4日消息,芯片制造商AMD本周一發布最新款人工智能處理器,并詳細闡述未來兩年內挑戰行業領頭羊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芯片開發計劃。AMD首席執行官蘇姿豐在臺北電腦展上推出了MI325X加速器,預計將于2024年第四季度上市。當前,競爭開發生成式人工智能程序的企業,大幅推動了數據中心對支持復雜應用的高級AI芯片的需求。AMD一直在努力挑戰英偉達,努力分割人工智能芯片這一利潤豐厚的市場。目前,英偉達約占80%的市場份額。去年以來,英偉達已向投資者明確表示,將其產品更新周期設定為每年一次,AMD現也采取相同策略。蘇
關鍵字:
AMD AI 芯片 英偉達
6月3日消息,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在臺北國際電腦展上宣布,英偉達Blackwell芯片正式投產。Blackwell芯片,作為英偉達的新一代產品,宣稱是“全球最強大的芯片”。第一款Blackwell芯片名為GB200,它擁有2080億個晶體管,采用臺積電4NP工藝制造,這一工藝是專為Blackwell GPU定制的雙倍光刻極限尺寸工藝。GB200的架構旨在滿足未來AI工作負載的需求,為全球機構構建和運行實時生成式AI提供了可能,同時其成本和能耗比上一代Hopper GPU架構降低了25倍。黃仁勛還透露
關鍵字:
英偉達 Blackwell 芯片
嘿, DIY 物聯網愛好者! 你是否曾經運用 Raspberry Pi 建立了一個很酷的小工具,卻陷入如何展示其數據的困境? 別擔心,你并不孤單。 許多像你一樣的創客面臨同樣挑戰:如何將出色的傳感器數據,轉化為易于在手機或筆記本電腦上查看和互動的數據?好消息是,有一些簡單可靠的方法可彌補這一落差,并在不浪費時間的情況下解釋您的數據。可視化您的Raspberry Pi 數據:起步Raspberry Pi 與其它以 Linux 為基礎的平臺,因其多功能及易用性而在物聯網領域變得流行。然而,常見的問題是,如何找
關鍵字:
可視化 Raspberry Pi Arduino Cloud 物聯網
珠海鏨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鏨芯”)近日成功實現28納米流片。鏨芯CERES-1FPGA芯片對標28納米FPGA國際主流架構,實現管腳兼容,比特流兼容。配合鏨芯KUIPER-1開發板,用戶可以無縫銜接國際主流開發平臺和生態,實現芯片和開發板國產化替代。據珠海鏨芯介紹,CERES-1 FPGA包含60萬個邏輯門,3750個6輸入邏輯查找表,100個用戶IO,180KB片上存儲,10片DSP單元。MPW流片成功驗證珠海鏨芯28納米FPGA技術成熟度和可靠性。公司下一個里程碑事件是28納米FPGA芯片
關鍵字:
FPGA EDA 芯片
過去,美、歐的操作辦法歷來都有些相似,在自己開始有劣勢的時候,就要通過施壓來阻礙別人的發展。比如說在電動汽車領域中,歐盟就不顧反對的推出了反補貼調查法案。再比如說在半導體芯片領域,美國就通過拉黑中國的企業等手段來阻礙發展,其中不乏人工智能、EDA、存儲及傳感器等領域。美國在貿易戰中一次又一次挑釁,這些做法不僅沒有事實依據,而且有違國際公平競爭原則,暴露了其對中國科技崛起的恐懼和嫉妒。?????? 最開始,特朗普拿起芯片作為武器時,只是想從中國獲取
關鍵字:
芯片 MCU 芯片法案
據彭博社統計,以美國與歐盟為代表的大型經濟體已投入數百億美元,用于研發與量產下一代半導體,這還只是首批到位的資金。與此同時,韓國與日本也加入芯片“補貼競賽”。隨著大量資金不斷涌入半導體,全球芯片之爭將愈演愈烈。韓國:投入190億美元支持芯片產業5月23日,韓國公布高達26萬億韓元(約190億美元)規模的半導體產業綜合支持計劃,包括提供大規模融資支持,以及擴大建設半導體園區及各種基礎建設、研發人員培育的投資規模,涉及企業包括芯片制造商、原料供應商和芯片設計企業等。該計劃的核心內容是韓國產業銀行設立總值17萬
關鍵字:
芯片 歐洲 芯片競賽
cloud tpu v5e 芯片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cloud tpu v5e 芯片!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cloud tpu v5e 芯片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cloud tpu v5e 芯片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