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電子中有隔離和非隔離DUT,常用于在與發動機、BMS等容易產生瞬時高壓的設備部分會采用隔離的通訊連接,隔離DUT的目的是為防止電磁干擾影響DUT通信信號以及瞬時高壓脈沖損壞DUT;而非隔離DUT,則常用于與低壓車載電子設備的通信。根據DUT類型,CANDT設計兩種供電模式,隔離供電與非隔離供電,本文與讀者淺談隔離與非隔離電路原理和接線方式的區別,以及其對測試的影響。常見的CAN設備分為隔離和非隔離兩類。 一、隔離供電DUT設備 隔離ECU內部的收發器和控制器之間有隔離模塊(包括數字隔離芯片和隔
- 關鍵字:
CAN DUT
- 格芯(GF)和領先的半導體IP提供商Dolphin
Integration今日宣布,雙方正在合作研發自適應體偏置(ABB)系列解決方案,提升格芯22nm FD-SOI
(22FDX?)工藝技術芯片上系統(SoC)的能效和可靠性,支持5G、物聯網和汽車等多種高增長應用。 作為合作事宜的一部分,Dolphin
Integration與格芯正在共同研發ABB系列解決方案,加速并簡化SoC設計的體偏置實施方案。ABB具備特有的22FDX功能,可以讓設計師利用正向及反向體偏置技術,動態地補償工藝、
- 關鍵字:
格芯 FD-SOI
- 在CAN應用中,有時會出現我們料想不到的問題,此時,為了準確的排查問題,我們需要通過測量CAN總線網絡阻抗來確定是否滿足CAN規范。本文將闡述測量CAN總線網絡阻抗的原理以及具體方法。 一、什么是阻抗? 阻抗是指電路中的電子器件對通過它的特定頻率的交流電流的阻礙作用。在數學上用矢量平面上的復數表示,即Z=R+jX,如圖1所示,Z表示阻抗,實部R稱為電阻,虛部X稱為電抗。而電抗為容抗和感抗的總稱,電容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容抗,電感在電路中對交流電所起的阻礙作用稱為感抗。阻抗就是電阻、電
- 關鍵字:
CAN 網絡阻抗
- UART轉CAN的應用已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因此對于數據幀轉換的形式要求也逐漸增多,目前主流的轉換形式包括透明轉換、透明帶標識轉換以及自定義轉換。具體是如何實現?本文將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透明帶標識轉換。 1 . 適用場景 串口轉CAN模塊在什么時候需要用到呢?一是老產品面臨升級,需要用到CAN總線通信,但硬件平臺中的MCU沒有集成CAN總線的控制器。二是選用的MCU已經包含CAN總線接口,但數量上不能滿足項目需求。若出現類似以上兩種情況且MCU有閑置串口,則可以選用串口轉CAN模塊解決。 圖1
- 關鍵字:
串口 CAN
- 隨著目前越來越多的系統在不同電壓下運行,從電梯到電動汽車,甚至海事系統,隔離式CAN收發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收發器將CAN(控制器區域網絡)標準的優先和仲裁功能合二為一,并提供隔離的優勢(斷開接地環路、耐壓力差、共模瞬變抗擾度等),有助于保持系統中兩個電壓域之間的可靠通信。 同非隔離式CAN系統一樣,使用隔離式CAN系統的主要問題在于隔離式CAN收發器的電磁兼容性(EMC)性能。EMC性能通過兩個參數衡量: 1. 設備產生的發射 2. 系統中干
- 關鍵字:
CAN,CMC
- CAN收發器是連接CAN控制系統與CAN總線網絡的橋梁,當選型CAN收發器時應該注意哪些參數?本文將帶大家深入的了解收發器的每項參數與其在實際應用中的意義。 1.輸入特性 對于隔離CAN收發器,輸入主要指連接CAN控制器一側的輸入特性,包含電源輸入與信號輸入。 根據控制器的CAN接口電壓可選擇3.3V或5V供電的CAN模塊,隔離CAN模塊正常輸入范圍為VCC±5%,主要考慮CAN總線電平能保持在典型值范圍內,同時也使次級的CAN芯片工作在標稱電源電壓附近。 對于單獨的CAN收發芯片,需要對芯片
- 關鍵字:
CAN 隔離收發器
- CAN節點質量的良莠不齊會給CAN總線網絡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CAN節點的一致性測試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就來探討一下CAN節點輸入電壓閾值測試 CAN一致性測試主要分為物理層、鏈路層、應用層三大部分測試內容。在CAN網絡中,各節點遵循CAN一致性測試是保證總線穩定運行的重要前提。在物理層中,CAN總線設計規范對于CAN節點的輸入電壓閾值有著嚴格的規定,如果節點的輸入電壓閾值不符合規范,則在現場組網后容易出現不正常的工作狀態,各節點間出現通信故障,所以輸入電壓閾值測試也是CAN物理層一致性測試中的
- 關鍵字:
CAN
- 隨著目前越來越多的系統在不同電壓下運行,從電梯到電動汽車,甚至海事系統,隔離式CAN收發器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些收發器將CAN(控制器區域網絡)標準的優先和仲裁功能合二為一,并提供隔離的優勢(斷開接地環路、耐壓力差、共模瞬變抗擾度等),有助于保持系統中兩個電壓域之間的可靠通信。 同非隔離式CAN系統一樣,使用隔離式CAN系統的主要問題在于隔離式CAN收發器的電磁兼容性(EMC)性能。EMC性能通過兩個參數衡量: 1. 設備產生的發射 2. 系統中干擾產生的抗擾度 發射 發射是電磁
- 關鍵字:
CAN EMC
- CAN總線作為應用非常廣泛的現場總線,保證CAN總線一致性非常重要,DLC作為CAN幀的一部分,它的正確與否直接影響到總線通信。那么DLC代表什么?它的功能是什么?如何測試驗證其正確性? CAN總線是ISO國際標準化的串行通信協議。在汽車產業中,出于對安全性、舒適性、方便性、低公害、低成本的要求,各種各樣的電子控制系統被開發了出來。由于這些系統之間通信所用的數據類型及對可靠性的要求不盡相同,由多條總線構成的情況很多,線束的數量也隨之增加。為適應“減少線束的數量”、“通過多個CAN,進行大量數據的高速
- 關鍵字:
CAN
-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的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
(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在IEDM2018國際電子器件展會上,公布了內置嵌入式相變存儲器(ePCM)的28nm
FD-SOI汽車微控制器(MCU)技術的架構和性能基準,并從現在開始向主要客戶提供基于ePCM的微控制器樣片,預計2020年按照汽車應用要求完成現場試驗,取得全部技術認證。這些微控制器是世界上首批使用ePCM的微控制器,將被用于汽車傳動系統、先進安全網關、安全/ADAS系統以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FD-SOI
- 伴隨越來越多的高科技汽車電子產品的開發與應用,如何解決汽車電子系統的電磁兼容問題,提高汽車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重要和迫切的問題。然而接地設計作為根治電磁兼容問題方法之一,地偏移測試顯得就尤為重要了,因此本文對接地設計及地偏移測試進行了解讀。 一、整車系統接地設計 1、地線的意義 地線在汽車上不僅僅是一個接點,它是一個綜合的系統的汽車電氣系統,它的主要功能有: ?提供給直流負載、交流負載和瞬變負載電流回路,連接蓄電池或發電機的負極端; ?提供電壓給傳感器、通訊系統、單端數字輸入等
- 關鍵字:
CAN 共模干擾 差模干擾
- 各位工程師是否遇到需要使用到CAN通信但缺少CAN接口的情況?最簡便的方案是采用UART轉CAN通訊。ZLG致遠電子針對此應用CSM100系列模塊解決方案,這款模塊將極大的簡化了開發流程,實現的方式是怎樣的?本文為你詳解。 一個嵌入式或者X86的工業控制板上,一般都會提供CAN、UART、以太網、USB、SPI、I2C等通訊接口,但是由于處理器的限制以及滿足通用性需求,很多廠家只能均衡的去分配這些接口,比如致遠電子旗下的部分工控核心板的接口就如下圖所示: 可以看到通用型核心板一般提供的CAN-bu
- 關鍵字:
UART CAN
- CAN總線邊沿時間會影響采樣正確性,而采樣錯誤會造成不斷錯誤幀出現,影響CAN總線通信。那么CAN總線邊沿時間標準是什么?邊沿時間如何測量呢? 一、CAN測試邊沿時間意義 目前在國內汽車電子行業沒有明確的標準,也就造成汽車零配件質量良莠不齊,零配件整裝到汽車上將會造成CAN總線通信異常,給汽車駕駛帶來安全隱患。如下是GMW3122信號邊沿標準對CAN總線邊沿的規范要求。 表中根據需求不同,波特率不同分為高速CAN、中速CAN。測試的是信號邊沿時間,邊沿時間是指隱性電平到顯性電平時間和顯性電平
- 關鍵字:
CAN CANDT
- 各位工程師對于CAN總線隔離方案想必都極為熟悉,但可能會遇到CAN總線采用了隔離方案依舊通訊異常的情況。這一類問題應該怎么解決呢?本文將對各類方案電路原理為大家分析原因并提供相應解決方案。 1、常見主流收發器芯片 隨著汽車電子和工業的迅猛發展,CAN總線被廣泛的應用各行各業的總線通信上。半導體行業的不斷更新,早期的CAN收發器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需求,世界上CAN收發器的生產公司,也在不斷地進行技術更新,推出性能更好的CAN收發器。 目前主流的CAN收發器是PCA82C250/251,TJA104
- 關鍵字:
CAN 芯片
- CAN總線各節點質量的不一致引發的系統癱瘓、錯誤、死機等問題,CAN一致性測試已成為保證CAN網絡安全運行的重要手段,本文將對CAN總線一致性測試中的容錯性測試進行介紹。 CAN一致性測試內容,覆蓋了物理層、鏈路層、應用層等測試需求,容錯性能的測試主要是在物理層面,通過地線漂移、地線丟失、電源丟失、CAN線中斷、CAN線各短接到地、CAN線各短接到電源、CAN線短路等錯誤狀態模擬,對被測節點和系統工作情況、恢復時間進行整體的考察。 一、測試原理 地線漂移:利用電源不斷抬高DUT的GND,測試總線
- 關鍵字:
CAN
can fd light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can fd light!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can fd light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can fd light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