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軟公司發在“2008年北美Tech?Ed開發人員大會”上宣布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2009社區技術預展(CTP)開始投入使用。同時,其專為生產便攜式導航設備(PND)的原始設備制造商(OEM)設計的第一款嵌入式操作系統Windows Embedded NavReady 2009同時問世。
關鍵字:
微軟 操作系統 ARM X86
6月26日消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開放操作系統實際上是免費的。普通計算機用戶都知道,Linux是免費的,而Windows是收費的。對于移動操作系統來說也是如此。不過,直到最近這個使用開放操作系統的概念仍然是模糊不清的。
明確說明一下,開放移動操作系統已經出現許多年了。最初是在許多掌上電腦和手機上的ARM硬件上運行的QTopia計劃。Linux內核計劃在任何平臺上都能很好地運行,從而使其成為理想的小型安裝的軟件。隨著宣布開放版本的Symbian系統很快推出,讓我們看看這些開放的系統對普通消費者意味
關鍵字:
移動 操作系統 Android Symbian ARM 智能手機
日前,杭州國芯表示,已經通過授權獲得ARM926EJ-S處理器,將用于其為家庭娛樂和多媒體應用設計的下一代數字電視和機頂盒芯片。
ARM進軍數字家庭領域的步伐正在加快。在手持設備市場獨占鰲頭,幾乎一統天下的ARM核,能在數字家庭市場重演輝煌嗎?“我們預計至2010年,基于ARM的處理器一半以上的出貨量來自于非移動市場和嵌入式市場。”ARM中國區總裁譚軍表示。他預計至2010年,全球基于ARM處理器的出貨量將達到50億片。
譚軍表示,目前在機頂盒/DVD芯片廠商,已采
關鍵字:
ARM 數字家庭 移動 手持設備 機頂盒 DVD
一.引言
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門禁技術得到了迅猛的發展。門禁系統早已超越了單純的門道及鑰匙管理,它已經逐漸發展成為一套完整的出入管理系統。
門禁系統的發展在經歷了單一密碼鍵盤門禁系統、IC卡門禁系統、非接觸式IC卡門禁系統,到現在最新的生物識別門禁系統。非接觸式IC卡門禁系統由于其技術成熟、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等優異的性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某音樂學院琴房14層大廈300多個琴房,過去一直采用的管理辦法是學生在琴房管理中心登記領用鑰匙使用琴房。這種管理辦法存在著很多弊端,例如
關鍵字:
射頻識別 IC卡 讀卡器 MCU
隨著小汽車、卡車和SUV中電子信息內容的不斷增加,每輛新車中所用的微控制器的數量也在逐年上升。
目前有大量8位、32位和16位MCU被用來執行關鍵任務,如剎車和燈光系統,然而,新型的MCU還用于創新性的信息顯示和視頻娛樂功能。隨著單位成本的下降,汽車制造商以及他們的一級供貨商尋求產品的差異化以及性能的不斷改進,這一趨勢將會繼續保持。
基于已頒布標準(如CAN和LIN)的控制器在不斷改進。如今新的MCU可以支持發動機和車身控制設備所需的三組CAN連接-最高端的32位控制器最多可提供6個CAN
關鍵字:
車載娛樂 MCU UART OEM
英特爾(Intel)于2008年持續大力推銷移動上網裝置(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產品概念,臺灣PC廠商也共襄盛舉,紛推出相關的產品原型設計,一時之間聲勢浩大,似乎x86架構進軍手持及移動裝置將有所成。
另一方面,曾遭英特爾點名批評的ARM,近來結合其陣營的芯片廠商也推出主打MID市場的處理器,強力反擊英特爾,重炮批評以Atom芯片的功耗表現,根本不適用于MID類型的產品。
MID這類外型與體積比手機略大的手持裝置,高續航力跟可移植性是基本的產品要求,面對挾低
關鍵字:
英特爾 MID ARM Atom 手機芯片 NVIDIA SoC
基于ARM的CAN網絡打印服務器設計,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智能儀器儀表或微機裝置等智能電子設備(IED)已廣泛應用于工業現場。網絡打印服務器(network print server)可為智能電子設備提供可靠的共享打印服務,節約系統成本。CAN總線是一種支持分布或實時控制的現場總線,具有高可靠性、實時性和靈活性,廣泛應用于汽車控制、工業控制、機器人、家用電器等領域。CAN總線已成為工業現場首選現場總線之一。設計的網絡打印服務器采用CAN總線作為數據通訊網絡,每個網絡打印服務器可與幾十甚至上百個智能電子
關鍵字:
服務器 設計 打印 網絡 ARM CAN 基于
1引言
我國的疆域廣闊,時區分布不同,海拔以及溫度,濕度等氣候差異都很大,實時的了解我們所處位置的氣候情況對工作和生活是很重要的。尤其對一些野外工作的科研人員來說,需要測試海拔,溫度,濕度等物理量作為參考因素。為了測量這些物理量需要我們攜帶多種測試設備,這對野外工作很不方便。為了實時方便的了解我們所處的海拔高度和天氣情況,我們需要有更便捷,功能更齊全的綜合測量儀器。同時可以將現場的數據送到PC,以方便今后的進一步分析和處理。
2系統組成以及基本原理
整個綜合測試儀主要由五個部分組成。
關鍵字:
ARM 測試 傳感器 控制器
LPC2101是基于16/32位 ARM7 CPU嵌入高速Flash閃存的微控制器,具備高性能,小體積封裝,低功耗,片上可選擇多種外設等優點,應用范圍很廣。其具備的多種32位和16位定時器、10位A/D轉換器和每個定時器上PWM匹配輸出特性,尤其適用于工業控制。
無刷直流電機是一種易驅動電機,適用于變速和啟動轉矩很高的應用,它的使用范圍從大規模的工業模具到調光控制的小型電機(12V直流電機),外形和尺寸也是各種各樣。
1 無刷直流電機的基本原理
無刷直流電機一般由定子、轉子和金屬殼體
關鍵字:
ARM 無刷直流電機 微控制器 PWM
在面臨必須延長電池壽命的需求時,很多系統設計師認為單個芯片所消耗的功耗比兩個芯片要少。原因似乎很簡單:芯片間通信比單個芯片工作消耗更多的功耗,兩個芯片上有更多的晶體管,因此要比有相同功能的單芯片有更多的漏電流。但功耗節省技術卻給這種傳統觀點迎頭一擊。
DSP設計師將更多的功能,如加速器、通信模塊和網絡外設集成到DSP芯片上,使芯片對工程師更為有用。但這種更強大的芯片在完成簡單的內務管理或監控任務時,會消耗比該任務所需更多的功耗。在多種情況下,設計師無法只啟用DSP芯片中所需部分的功能。
在
關鍵字:
處理器 電池 DSP MCU
飛思卡爾半導體是汽車行業領先的半導體提供商,目前它擴大Power Architecture™微控制器(MCU)組合,以滿足需要32位性能、且對成本敏感的大量汽車應用的需求。公司已經推出三個新型汽車MCU系列,優化安全、底盤、組合儀表、車身電子和網關設計。
這三個Power Architecture MCU系列采用90納米技術生產,由飛思卡爾與STMicroelectronics共同開發。該合作屬于2006年1月開始的聯合設計計劃的一部分。MCU產品基于e200 Power Archi
關鍵字:
飛思卡爾 汽車 微控制器 MCU
隨著IC產業的發展,IP核的需求越來越高。微控制器MCU(Micro Control Unit)是嵌入式系統的核心,8位MCU IP核具有很高的通用性和靈活性,廣泛地應用于工業控制、機械設備、家用電器以及汽車等各個領域。本文設計的MCU IP核與Microchip公司的PIC16C57完全兼容[1]。MCU IP核采用哈佛結構,內部單元可簡化為時序控制和數據通道兩部分。時序控制部分為數據通道提供控制信號,控制數據流動方向以及數據通路的選擇,它是IP核的指揮中心;數據通道部分在控制部分的控制下,具體實現
關鍵字:
嵌入式 IP核 MCU 數據通道
騰訊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Arm欲借助其低能耗的芯片設計挑戰英特爾在服務器芯片市場上的霸主地位。但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市場對x86架構的偏愛,以及Arm芯片軟件的匱乏,ARM將面臨巨大的挑戰。
Arm企業解決方案部門主管伊恩·弗格森(Ian Ferguson)說,多家芯片廠商已經與該公司進行了接觸,開發低能耗的服務器芯片,這將有助于降低能耗和總體擁有成本。弗格森沒有披露哪些芯片廠商與Arm進行了接觸。
弗格森表示,Arm最新的Cortex-A9多內核芯
關鍵字:
ARM 英特爾 服務器 芯片
本報訊 北京大學出版社日前宣布,將出版由新思科技和ARM共同撰寫的先進的SoC(片上系統)設計功耗管理實用指南《低功耗設計方法學》的中文版。同時,北京大學還將基于《低功耗設計方法學》設置一套低功耗設計課程,并將其推廣至中國的其他各所大學。2007年8月發行的《低功耗設計方法學》英文版已經成為低功耗設計廣被采納的標準方法。
關鍵字:
北京大學 新思科技 ARM SoC
系統功能簡介
在高穩定度激光器的研制中,實時監測激光器的工作狀態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本系統實現了高穩定度激光器溫度控制系統、激光管工作電流、工作電壓、激光器光功率的實時精確監測,以及激光器工作狀態數據的存儲和數據串行上傳的功能。其中電流設定值和實際工作電流的觀測可以更好地確定激光器的工作狀態。系統結構圖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結構框圖
本系統的實時監測是利用AD模數轉化器實現的。對于AD芯片的選擇,需要綜合設計諸項因素,系統技術指標、成本、功耗、安裝等,最主要的依據還是速度、精度以
關鍵字:
監測 激光器 模數轉換器 MCU 單片機
arm mc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arm mcu!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arm mc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arm mcu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