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消息,若要票選科技界2013年度至今最撲朔迷離事件,鴻海入股夏普的「鴻夏戀」肯定登榜。從2012年三月二十七日起算,這場大戲已唱了超過一年,不僅遲遲未能喜劇收場,雙方對協商期限、入股價格等,更陷入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三月二十六日,就在夏普公告鴻海資金未到位,暗示這宗入股案告終的同一天,鴻海卻同時發出公告,表示協商案有效期限不只是一年,而是還有兩年,并將盡力在三個月內,也就是六月底時達成協議。
這紙公告后的三天,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穿上紅外套,現身山西運城關公真身像的迎接大典上,剛放下肩
關鍵字:
鴻海 電子代工
鴻海13日公告發行140億日元(約新臺幣43.5億元) 的無擔保普通公司債完成訂價,由于是首度發行的日元公司債,加上正值鴻海與夏普談判邁入倒數的敏感時刻,再度引發市場聯想“鴻夏戀”可能復活。
鴻海主管昨天強調,這次公司債的募資計劃早已規劃好,不受日元貶值影響,且與“鴻夏戀”一點關系都沒有,主要目的是充實營運資金、采購設備。
鴻海昨天代子公司Foxconn(Far East)公告,以公司提供擔保的中期債券平臺(EMTN) ,發行總額140億日元
關鍵字:
鴻海 電子制造
3月1日消息,據中國臺灣媒體報道,鴻海、仁寶與緯創等代工廠商,以及友達與群創等面板廠,正加緊跨入觸控面板產業,以垂直整合優勢,吸引品牌廠商下單,將挑戰F-TPK宸鴻(3673)與勝華等龍頭地位,今年觸控面板業競爭將更形激烈。
緯創泰州觸控廠以生產手機和筆電用的中小尺寸觸控面板為主,去年底試產,今年第1季量產交貨。
目前出貨對象多是緯創既有的筆電客戶。緯創也宣布與宇宸在中大尺寸觸控進行合作,雙方設廠在緯創中山光電園區,以一體成型電腦為主,規劃第2季出貨。
仁寶旗下觸控廠恒顥,也規劃第2
關鍵字:
鴻海 觸控面板
因應國內電視品牌廠商訂單需求,某供應鏈廠商透露,鴻海準備在中國設立大尺寸電視組裝線,初期規劃為10條產線,總施工時間預計為3-6個月,也就是今年二季度末完工投產,以因應下半年的旺季需求。對此,鴻海發言人邢治平說:“公司各項產線規劃都會依據客戶及訂單需求進行調整。”
據了解,此項大尺寸電視組裝線擴建計劃是由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下達,由鴻海副總裁戴正吳負責督導,并直接向郭臺銘報告進度狀況。鴻海目前大尺寸電視組裝線僅在土城虎躍廠有1條,單日產能約300-350臺,高雄目前仍在規劃中
關鍵字:
鴻海 電視
鴻海集團旗下觸控面板廠英特飛去年底拿下蘋果iPad mini薄膜觸控面板訂單,今年良率提升,再加上蘋果iPad mini本季出貨量成長,英特飛單月供貨量突破百萬片,分食iPad mini大約3成的訂單。因蘋果薄膜觸控需求增加,英特飛已經著手擴產,新產能預計下半年開出。
蘋果面板相關供應鏈重心由過去集中在韓廠,如今分散在日本和臺灣,除了友達首度打入蘋果平板iPad mini供應鏈之外,鴻海集團的觸控面板廠英特飛也為iPad mini做觸控模塊代工。不過去年因為良率較低,因此實際出貨有限,近90%的
關鍵字:
鴻海 iPad
各位是否還記得在電影i-Robot中,整間無人工廠的場景?事實上,無人工廠目前仍是個愿景,還無法真正100%成真,只不過這樣的無人工廠,對于需求大量勞工人力的生產製造業來說,無疑是個美夢。除了可以省去大筆的人力成本之外,也可以全面關上照明,節省龐大的照明費用。
對于鴻海董事長郭臺銘來說,無人工廠是其所汲汲營營希望達到的目標。鴻海本身擁有上萬名員工,工廠更是遍布中國大陸各地,儘管在中國大陸設廠的主要塬因,就是要將勞力成本與生產成本盡可能降到最低,然而其龐大的人力需求,使得成本的控制仍有其侷限。
關鍵字:
鴻海 自動化
鴻海攜手VIZIO,60吋大電視只花了不到3個月,就攻下北美60%市場,還一舉擠下三星,成為大電視第一品牌。鴻海董事長郭臺銘計劃擴大雙方合作,雙方已初步達成意向,將合推以VIZIO為品牌的智能手機。
VIZIO 60吋大電視以999美元、低于市場同尺寸電視三至五成的驚喜價,在北美市場大勝出,躍升為大電視第一大品牌,急于趁勝追擊的VIZIO更選在去年圣誕節領先全美推出70吋大電視,再度將品牌知名度推上高峰。據VIZIO內部初估,VIZIO大電視的銷量可望由去年20萬臺激增至150萬臺。
VI
關鍵字:
鴻海 智能手機 VIZIO
除了讓長子郭守正掌管三創數字科技公司外,郭臺銘在軟體版圖上的布局又進了一步。
臺灣光纖通訊設備商臺通光電(8011.TW)近日公告稱,鴻海將通過旗下鴻揚公司認購3.4%的臺通股權,這意味著鴻海已正式進入臺灣電信產業。
“鴻海此次投資臺通,和以往單純的入股通訊設備商不同,是想扮演基礎建設電路服務供應商的角色,把自己的內容資源輸送出去。”熟悉相關產業的一名臺灣分析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以往鴻海在全球積極布局生產基地,打造的是制造王國,但電信網絡和數位匯流對消費者生活
關鍵字:
鴻海 光纖通訊
近年來,全球代工巨頭鴻海精密(下稱鴻海)一直在從產業鏈的最末一環開始向上游布局,希望聯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打造一條從零部件生產到產品組裝的垂直產業鏈。與夏普的合作無疑是鴻海建設垂直產業鏈意愿的強烈體現。但在與夏普合作受阻后,鴻海宣告已經在夏普之外找到了新的搖錢樹。
收購是為了ITV
鴻海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布局上游,但這一次的合作對象卻出人意料。
12月19日,鴻海發布公告,宣布其董事會已經同意將斥資兩億美元,通過子公司Foxteq Holdings Inc.買下美國Woodman Lab
關鍵字:
鴻海 電視 ITV
12月20日消息,臺灣鴻海集團昨日宣布斥資2億美元,投資美國影像技術公司Woodman Labs,取得約10%股權。業內人士分析稱,此舉為鴻海面板相關應用的“眼球計畫”延伸布局,很可能與蘋果未來產品iTV有關。
鴻海發言人邢治平昨天證實,Woodman從事專業攝像技術,與鴻海積極布局的“眼球計畫”有關,鴻海此次取得Woodman約10%股權,并將參與Woodman公司相關事務。
鴻海昨天發布公告稱,通過子公司Foxteq Holdings I
關鍵字:
鴻海 電視 iTV
好事多磨。
一場期待中的簽約,歷時8個月遲遲未能舉行。一邊鴻海(2317.TW)董事長郭臺銘穩坐“釣魚臺”;另一邊,遲遲沒有“咬鉤”的夏普(6753.TO)甚至已于7月將其日本總部及主要工廠抵押,換取銀行新追加的1500億日元貸款。
這是夏普可用于抵押的最后資產,開了日本大型電子制造商將總公司和主要工廠都作為擔保融資的先河。但此后的8月和11月,夏普連續兩次將2012年的凈虧損預期進行調整,4月份預期全年凈虧損300億日元的額度猛增至2500
關鍵字:
Sharp iTV 鴻海
工研院IEK零組件研究部分析師劉美君表示,面板廠60吋以上面板多定位為高階產品,使用高階制程為主,希望帶來較高的附加價值,鴻海此次主推低價60吋電視,以入門基本規格為主,主要是在于消化夏普產能,是否引發大尺寸電視銷價競爭戰,仍要觀察日、韓品牌廠未來是否改變高階訂位的策略走向。
依據目前市場供需狀態進行計算,2012~2016年60吋以上面板為供過于求的趨勢,不過仍在可接受的范圍內。目前可供貨60吋以上面板的廠商為友達、奇美、LGD、Samsung以及夏普,產品應用除了大尺寸電視外,尚有大型廣告牌
關鍵字:
鴻海 電視 面板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道,鴻海母公司與旗下富士康、鴻準及鴻準子公司聯手投資夏普(Sharp),因其股價下滑造成賬面上的損失,23日4家公司的賬面損失已達64.03億元新臺幣(約合13.6億元人民幣),不過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日前表示,夏普股價下跌只是賬面損失,價值并沒有受到影響,雙方合作是雙贏,“我用生命擔保一定會成功”。
鴻海集團在6月8日入股夏普Sharp之后,夏普股價卻一路下滑,鴻海23日公告指出,發生損失主因為日本Sharp股票價格下跌,遠期股權買賣合約產生賬面損失,
關鍵字:
鴻海 液晶面板
鴻海近年陸續收購索尼海外電視工廠,今年又宣布入股夏普,在2大S品牌液晶電視代工訂單的挹注之下,鴻海今年液晶電視出貨目標可望突破千萬臺大關,甚至坐二望一挑戰冠捷的龍頭地位。至于先前索尼等品牌代工伙伴緯創、和碩等,成長空間則將受到擠壓。
鴻海2012年液晶電視出貨目標近千萬臺,其中包括索尼800萬臺和夏普150萬臺的代工訂單。有了夏普的面板產能和技術,鴻海將持續擴充其代工業務,甚至可能收購夏普位于國內、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的電視制造工廠,整合兩大集團生產資源。夏普2012年液晶電視出貨預計將達1,20
關鍵字:
鴻海 液晶電視
鴻海51億元入主夏普十代線,與夏普平分股份;同時,鴻海承諾將承接十代線50%的產量。這一事件表明全球面板業靠不斷更新換代以提高競爭力的時代即將過去,面板業將迎來產品微創時代。
面板業最大的特點是前期投資成本高,成本分攤期長。而夏普在尚未收回成本時即推出新一代生產線,這種不斷與時間賽跑的競爭導致全球面板業的產能過剩和行業低谷。作為面板業龍頭的夏普也在2011年虧損2900億日元。
此時作為下游企業的鴻海集團高調進入夏普,一則表明下游市場仍維持良性運轉,下游市場對面板業持樂觀態度;此外也預示面
關鍵字:
鴻海 面板
鴻海介紹
鴻海公司成立于1974年,1995年公司營業額突破臺幣100億元,1999年首度以GDR方式在倫敦掛牌上市,同年被亞洲最具影響力雜志《Asia Money》評為臺灣管理最好的公司,自2001年起至今,連續四年被評為臺灣民營制造業營收第一名,并自2002年起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大陸出口廠商第一名。鴻海以各類精密模具研發、開模、制造基礎,主營計算機、通訊及消費性電子等相關領域產品的零組機構件及系統開發、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