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TFT-LCD液晶面板產業赴大陸設廠投資,原本市場預期將獲政府單位于今年1月底正式放行。不過,由于相關配套措施方案仍在研擬中,因此關于產業類別松綁月底拍板之規劃,能否如預期般在今年1月底拍板定案,尚待觀察。
至于韓國兩大面板廠Samsung和LG Display雖然已獲南韓政府許可,將分別在大陸蘇州投資興建7.5代廠、廣東投資興建8.5代廠,并預計將分別于2011第四季到2012年第二季投產,不過,由于外資登陸投資還須經過大陸政府核準,目前尚未開始進行。
受到大陸液晶電視市場快速成長、
- 關鍵字:
Samsung TFT-LCD 面板
- 廣東液晶顯示板出口規模在二00九年不斷攀升,出口形勢向好,但二到三年后液晶面板市場或將面臨產能過剩的考驗。
廣州海關十九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二00九年,廣東液晶顯示板出口自去年六月份扭轉了連續七個月均呈兩位數下降的趨勢,恢復同比增長,年末增幅進一步擴大。十二月出口八點八億美元,增長一點一倍,創下二00八年以來單月出口最高值。全年共出口十三點二億個,比二00八年同期下降百分之五。
廣東液晶顯示板主要出口至香港,二00九對香港出口近四十五億美元,增長百分之二十,占出口總值的六成七;其他的主要
- 關鍵字:
液晶 面板
- 據韓國媒體報道,由韓國政府積極斡旋促成的三星與LG的LCD面板交叉互購諒解備忘錄,在簽署5個月后仍處于“被忘”的情況。“供需情況不很理想”是表面上的理由,但互相競爭的心理被認為是沒有訂單的重要背景。
據韓國知識經濟部介紹,經過該部的積極斡旋,去年8月25日在當時知識經濟部長官李允鎬的觀禮下,三星電子社長張元基與LG顯示社長權暎壽,簽署了互相購買對方LCD液晶顯示面板的協定。當時,三星表示愿意購買LG的43.18cm面板,從9月開始每月購買4萬枚。L
- 關鍵字:
LG 面板
- 創維集團副總裁楊東文1月21日表示,由于目前動工或簽署協議的高世代線面板需要三年后才能量產,所以目前談我國液晶面板產能過剩為時尚早。
楊東文表示,我國液晶電視銷量在今年將突破3500萬臺,成為全球最大電視市場,這是全球面板產業迅速轉向中國的一個主要原因。
日前,夏普、三星、LG等外資面板企業紛紛在我國興建7.5、8.5代線,TCL、京東方也自建高世代線。坊間曾擔憂我國國內面板市場將出現產能過剩。對此,楊東文表示,其實這種擔心是“虛擬”的,因為企業會根據市場對戰略做出
- 關鍵字:
創維 面板 3D電視
- 長虹公司21日宣布,我國首條擁有自主產權的42英寸以上等離子屏幕生產線已實現全面量產,這標志著我國彩電業徹底告別“缺屏少芯”時代。同日長虹啟動等離子面板擴能增量工程建設,產能在現有基礎上提升至300萬片。
據悉,目前在平板顯示領域有等離子和液晶兩種主流顯示方式。因全球等離子產業鏈相對封閉、等離子面板被國外企業控制,我國缺失平板顯示屏核心技術,絕大部分依賴進口。因而與液晶電視相比,等離子電視的價格優勢不明顯。
長虹公司董事長趙勇介紹說,通過控股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長
- 關鍵字:
長虹 面板
- 外資1月19日透過瑞士信貸戶頭,買超華映高達25.8萬張,引發市場關注。外資圈已傳出,新奇美成軍后,韓國三星電子為了鞏固其面板地位,吃下華映股票。外資認為,三星之所以考慮吃下華映持股,“中國市場”與“確保產能”是兩大考慮點,但長久而言,臺灣面板產業仍受韓國廠商大舉挑戰。
外資昨日雖在臺股賣超32.04億元新臺幣(下同),大舉調節臺積電、永豐金、奇美電、元大金、中鋼等權值股,但卻大舉買超華映24.95萬張排名第一,引發市場極端關注。其中,華映股票昨日
- 關鍵字:
三星 OLED 面板
- 2009年,國內大屏拼接產業發生的影響最深遠的事件莫過于7毫米雙邊接縫的液晶拼接產品的隆重登場了。據內部消息表明,三星、三菱等業界巨頭已經在謀劃2010年推出更新一代的液晶拼接產品:雙邊接縫控制能力渴望達到3毫米以下。這將從技術上徹底解決液晶拼接產品進不了高端市場的瓶頸。
液晶拼接來勢更猛
目前,主流的拼接墻顯示技術包括DLP背投拼接、液晶拼接和MPDP等離子拼接三種技術。這三種技術最大的底層差異是顯示技術原理截然不同,但是對于一般的客戶,其最大的產業則體現在接縫控制水平的不同上:DLP背
- 關鍵字:
三星 LCD 面板
- 大尺寸面板近期供應維持吃緊狀態,主要系受到關鍵零組件(玻璃為主)供應緊俏,加上供應鏈下游廠商庫存水位偏低,同時大陸春節假期前備貨需求提供支撐等等因素影響。尤其Monitor監視器面板報價已于去年12月份率先反彈,TV電視面板報價也于今年1月初,由32吋TV面板率先小漲2-3美元。廠商表示,目前主流尺寸包括32吋、42吋電視面板供給仍蠻緊,但在下游廠商價格協商制衡下,預料短期內大尺寸電視面板的價格,可能會維持在「不跌卻也難漲」的狀態。
據某市場研究機構調查,今年1月份上半月32吋電視面板報價開始反
- 關鍵字:
監視器 面板
- 2009年電子信息行業重點工作進展
(一)會同國家發改委制定《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配合推進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改造,引導和推動產業復蘇
一是會同國家發改委組織編制《電子信息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2009—2010年)》,提出電子信息產業的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積極協調相關部委落實規劃的細則、方案和財稅等政策。
二是制訂《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投資方向》,組織主要企業申報技改項目,及時了解企業技術改造項目計劃,并進行篩選把關,同時擇優納入項目庫。共落實電子信息產業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集成電路 面板
- 本報訊記者胡春民報道:1月14日-15日,2010年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會議在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召開。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婁勤儉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部總經濟師周子學做題為《宏觀經濟政策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專題報告,部電子信息司司長肖華做了題為《圍繞結構調整主線,加快推動電子信息產業振興》的工作報告。大會開幕式由部辦公廳副主任陶少華主持。
在本次工作會上,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丁文武、副司長趙波、副巡視員王勃華分別就“核高基”重大專項實施進展與思路、平板顯示產業發展及彩電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面板
- 海峽兩岸面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峰會暨簽約儀式,20日將在北京舉行,兩岸面板企業將達成新的采購協議及合作意向,大陸向臺灣采購面板金額將達到50億美元。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14日指出,海信、創維、海爾、長虹等大陸面板制造業者,以及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奇美、友達、華映等企業,將在峰會上共同探討兩岸面板業新一輪戰略合作機制與發展模式。
2009年初,兩岸于福州舉行海峽兩岸面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論壇,就加強信息交流、穩定供求關系、倡導綠色制造、共同參與產業標準制定、提升售后服務、物流體系達成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群創、奇美電和統寶將提前于3月1日合并,根據群創估計,今年新奇美營收規模將躍升至6,033.1億元,較去年4,732.54億元大幅成長27%,將順利超越友達,成為臺灣新面板王。
此外,今年新奇美也將順利轉虧為盈,預估今年凈利約208億元。
公司設立于2003年1月14日的群創,昨(14)日剛剛好是滿7歲的生日。由于三合一合并案提前,因此群創也提前完成「合并增資發行新股」的公開說明書,群創指出,合并之后的綜效將很快可以見到,營收與獲利將會有長足的進步。這項預估也被業內認為,是群創7歲的生日愿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臺韓LCD面板廠今年將有許多5.5代至7.5代的新世代廠陸續折舊完畢,在折舊攤提壓力大幅減輕,加上面板價格看漲,今年將是LCD面板產業獲利豐收的一年。
法人預估,面板雙虎今年獲利將有200億到300億元新臺幣(下同),可望超過2008年的水平。
韓國三星電子第一座七代廠將在今年第一季折舊完畢,樂金顯示器(LGD)第一座7.5代廠也將在第二季折舊完畢。友達第一座六代廠(L6A)與奇美5.5代廠,也將在第一季折舊完成。
WitsView研究部主管張小彪14日表示,面板尺寸愈大,機器設備折
- 關鍵字:
三星 LCD 面板
- 在14日廣東省佛山市舉行的全國電子信息行業工作會議上,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周子學稱,中國面板產業目前的問題不在于產能過剩,而是在于企業主體太多。
“目前電視機面板我們還沒有一塊做出來的。現在就談論產能過剩問題?”針對此前人們對面板產業產能過剩的憂慮,周子學說,“世界電視機的產量每年是兩億臺以上,這需要多少條面板生產線?中國如果能在兩億的量里拿下一半,有什么不可以?CRT時代我們就做到了市場占有率超過50%。”
周子學認為,面板產業區域分布可
- 關鍵字:
電子信息 面板
- 面板廠以開放LCM制程做為降低庫存、減少制程策略,背光模組廠并進一步擴及LCM業務,與面板廠或系統廠緊密結合。
背光模組廠指出,在此趨勢下,未來部分背光模組廠的成本結構大異于以往,營收將大幅成長,但獲利率卻將拉低。
面板廠經歷去年重大考驗后,許多策略出現調整,奇美是最早以OPEN CELL方式,將部分LCM制程開放給背光模組廠或系統廠,除可減少LCM的人力、將火力集中到效益更高的LCD制程外,同時可進一步與下游結合,配合客戶端的需求設計,甚至下游客戶直接加工,更具競爭效益,成為面板產業的新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背光模組
面板介紹
在現代的電子信息產業中,面板這個詞被廣泛用到。英語的翻譯叫:Panel。它可以指代LCD面板,PCB面板等等。在這里,它的意思就可以表示集成了大量元器件的板塊。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