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06年7月17日 - 全球有線和無線通信半導體市場的領導者Broadcom(博通)公司(Nasdaq:BRCM)今天宣布,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商和消費者采用下一代Wi-Fi®技術,Broadcom符合Draft-802.11n規范的Intensi-fi™系列芯片組的市場勢頭也在不斷增強。Broadcom 已經為幾家業內領先的無線網絡設備廠商交付了100多萬套Intensi-fi芯片組,該芯片組提供了可靠的無線連接功能和卓越的性能。 符合Draft-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TTPCom有限公司(TTPCom)今天宣布推出3G DigRF解決方案,它可確使半導體器件供應商快速容易地在其3G 射頻和基帶IC中增加一個3G DigRF數字適配接口。這將DigRF的優勢擴展到了雙模3G芯片組,它們包括:更高的集成度、更少的元器件數量、更容易的板級設計和制造、以及射頻和基帶IC之間的即插即用靈活性。 TTPCom的產品是最新DigRF規范版本的完整實現,它支持雙模GSM/(E)-GPRS 和W-CDMA以及HSDPA。 自從2004年發布以來,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模塊
2006年7月 19日 —— 中國 北京 —— 繼宣布推出第二代GPON解決方案以及贏得全球超過25個GPON項目之后,BroadLight今天宣布在中國上海設立辦事處,并由張文標先生擔任中國區經理。Broadlight中國辦事的成立主要為了服務于中國業務的快速增長并且為了支持和建立新的合作伙伴關系。
這也是BroadLight針對客戶數量快速增長做出的機構擴建工作的最新部署。BroadLight已于2006年1月在日本成立了分支機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隨著Internet的不斷深入應用與發展,IP over寬帶上的各種新技術層出不窮,ISP、ICP、ASP等網絡公司不斷涌現,推動著數據業務持續快速增長,其業務大有超過普通PSTN業務的趨勢。IP將成為未來信息通信的主導技術,各種業務可由IP包來承載(Everything over IP),而IP信息流又可以在各種傳輸媒體中傳送(IP over Everything),并以IP網為基礎,最終實現數據、話音、圖像業務整合和網絡融合
關鍵字:
IP電話 寬帶 通訊 網絡 無線
從業務演進的角度來說,各種電信業務逐漸向IP網絡遷移是不可扭轉的發展趨勢,IP網絡逐漸成為電信業務提供的主要承載平臺。 那么,隨著固定和移動融合時代的到來,電信運營商越來越關注IP網絡上的業務平臺將如何與移動網絡結合以及新一代的IP業務平臺有哪些特征。基于此,研究新一代基于IP網、支持多樣化業務的通用業務平臺,將是我們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電信網的發展是以為用戶方便、快捷地提供可管理、可運營、可盈利的業務為主要目標的。在新的環境下,隨著運營商逐步實施戰略轉型,業務創新逐漸成為電
關鍵字:
IP網絡 通訊 網絡 無線
當前,通信技術的不斷創新推動了電信網絡的迅猛發展。其中,接入網又是整個網絡中技術創新最為活躍的部分。 基于融合的思路去看未來網絡,接入技術多樣化的趨勢將越來越明顯。 接入網作為承載業務直接面向用戶網絡,是體現運營商的用戶覆蓋率和競爭實力的直接指標,同時也是電信網絡的投資重點。與核心網趨于融合的趨勢不同,接入網層面將有眾多技術百花齊放,共同打造“無處不在”的未來網絡。 當前,業界對通信技術的認知已經超越了若干個熱點,開始從系統的角
關鍵字:
接入網 通訊 網絡 無線
IPTV網絡的可信與安全是當前信息社會關注的核心問題,建立一個安全可信的IPTV網絡非常必要。目前,業界已有幾種有關建立安全可信的IPTV網絡的方案。其中基于多鍵關系型知識產權管理模型的IPTVDRM安全解決方案,建立在可信網絡架構之上,具備DRM系統與IPTV系統靈活分離的特性,其密鑰生成、分發和授權可以靈活分配的特點,滿足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供應商和網絡運營商各自運營的需要,也支持來自不同內容提供商的不同加密概念共存的場景。另外,該方案也是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DRM方案,是中國運營商在國內運營IP
關鍵字:
IPTV 通訊 網絡 無線
(一) 電纜是系統中導致電磁兼容問題的最主要因素。 因此,在實際中經常發現:當將設備上的外拖電纜取下來時,設備就可以順利通過試驗,在現場中遇到電磁干擾現象時,只要將電纜拔下來,故障現象就會消失。這是因為電纜是一根高效的接收和輻射天線。另外,電纜中的導線平行傳輸的距離最長,因此導線之間存在較大的分部電容和互電感,這會導致導線之間發生信號的串擾。 解決電纜問題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對電纜進行屏蔽,但是屏蔽電纜應該怎樣端接,怎樣的屏蔽電纜才是有效的,等一系列問題是普遍
關鍵字:
EMC 電纜 干擾 天線 通訊 網絡 無線
按照鐵道部《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從2005年到2020年,鐵道部將投入兩萬億資金進行鐵路建設,平均每年投資在1000億元以上。從2004年起,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開始增加,按照中長期規劃,從2006年開始到2010年,估計每年都有1600億元左右的鐵路固定資產投資。至2020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2004年7.2萬公里達到10萬公里,新增2.8萬公里,對現有鐵路進行電氣化改造3.5萬公里。 因此,在今后較長一段時間內,鐵路等軌道交通業的大力發展,將拉動行業產業鏈飛速發展,給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和
關鍵字:
電纜 數字信號 通訊 網絡 無線
3G網絡的安全隱患主要表現在哪些層面? 何桂立:移動通信近幾年的發展速度飛快,正在逐漸成為人們通信的主要方式。就其安全來看,主要集中在網絡質量,能否實現良好的語音、數據等業務;網絡設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整個網絡的冗余度和可控性、內容的靈活性等等都是3G網絡要面對的安全重點。 同時,基站和終端的輻射問題,以及對環境的影響都是整個“安全”概念需要涵蓋的范圍。除了網絡層面外,終端的安全隱患也越來越嚴重,包括手機對人體和環境的影響、手機病毒等。 目前我們有哪些安全機制和措施方法可以盡可能地降低3G
關鍵字:
通訊 網絡 無線
在IPTV這塊大蛋糕中,前端系統無疑是最誘人的一塊,它決定了IPTV利潤中30%的流向。 差異化之美 一般意義上的IPTV系統包括三個部分:前端、網絡傳輸和終端設備。而IPTV前端系統作為整個業務提供的關鍵,決定著IPTV業務實現能力和實現質量,一直是運營商選型時的重中之重。 IPTV前端系統用來完成節目采集、存儲與服務兩種功能。節目采集包含節目的接收、節目的壓縮編碼或變換編碼及格式化、加密和數字版權管理打包以及節目生成等。節目存儲和服務則完成對節目采集程序處理后生成節目的大規模存儲或播送
關鍵字:
IPTV 通訊 網絡 無線
在3G和IPTV引擎的作用下,FTTH已經不只停留在炒作層面,各地FTTH試點工程將這個一直隱藏在幕后的接入明星推向臺前,但隨之而來的PON設備市場競爭的硝煙也日益彌漫。 可以說APON的出局給EPON和GPON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EPON和GPON在給PON一族注入新鮮血液的同時,對于兩大陣營誰將主導未來光纖到戶的爭執也悄然萌發。 “GPON無論在擾碼效率、傳輸匯聚層效率還是業務適配效率方面都是較高的,而EPON總的傳輸效率只有GPON的一半”。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接入網事業部高級總監施曉
關鍵字:
GPON 貝爾阿爾卡特 通訊 網絡 無線
從紅牌到綠卡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從來沒有任何一種技術敢于以“萬能”和“完美”自居。隨著運營商業務需求的不斷增大,他們總是在不斷更迭和升級中走向成熟。 ASON作為傳輸領域的新寵,一出道便受到業界的置疑。標準滯后以及互聯互通問題都將其關在規模商用的門外。但這個以引入控制平面為特色的智能化技術,在為各種網絡設備提供統一的控制管理平臺的同時,大大降低了網絡運維的復雜度。其對資源有效利用率的提高也滿足了運營商快速推出新型寬帶業務的強烈欲望。 可以說江蘇電信骨干網和北京網通城域網的智能化
關鍵字:
IP 光傳輸 通訊 網絡 無線
3G服務業崛起 隨著3G業務的逐漸開展,2006-2010年,中國的3G產業將維持高速增長。到2010年,總體用戶數量將達到1.2億以上,這將激發潛在的3G業務需求,并帶來數以百億計的市場機遇。這是記者日前從 “2006年中國手機市場服務年會”上獲得的最新信息。 中國移動通信聯合會會長謝麟振認為,手機終端市場的成熟以及增值服務業的發展帶動了終端市場的進一步細分。在3G時代,為滿足不同客戶對特色手機的需求,個性手機將逐漸成為市場新寵。 隨著3G市場的預熱,3G概念手機將會陸續在市場
關鍵字:
3G 手機產業 通訊 網絡 無線
一個年輕的企業,美國高通憑借其CDMA專利技術不僅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而且迅速成為3G技術的霸主。憑借其專利技術和芯片的收益,高通在3G領域的地位已是毋庸置疑。面對4G,分散專利分布的呼聲日益高漲,由此也引發了眾多廠商聯合“對外”的舉動,在一片打壓之下,高通是否還能夠高擎4G技術的領先大旗? 棋先一招 此前,高通通過收購Flarion科技公司號稱獲得了近300項OFDM技術專利,由于收購Flarion超過等待期,高通也不得不支付180萬罰金。而高通之所以能夠欣然接受這巨額罰單,是因為OFD
關鍵字:
高通 通訊 網絡 無線
通訊介紹
通訊是報刊宣傳的基本題材之一,具有內容真實詳細具體、形式自由靈活、表達方式多樣、語言生動形象等特點。通訊的類型有:人物通訊、事件通訊、工作通訊、文藝通訊等;最常見的是:人物通訊和事件通訊。
通訊是以敘述、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具體形象地報道具有新聞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經驗的文體。它的表現形式較多,如一般通訊、特寫、速寫,還有訪問記、側記、記談、札記、散記、巡禮、見聞等等,大體皆可以歸入通訊一類。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