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引 言
由于石油資源的日益緊缺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新型動力交通工具不斷涌現,如:氫燃料汽車、乙醇燃料汽車等,其中以電能作動力的環保型交通工具發展更為迅速。載有蓄電池的無軌電車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公共
- 關鍵字:
CAN 總線 漏電檢測 裝置
- 提出了一種基于雙處理器的CAN現場總線與以太網絡互連解決方案,詳細介紹了該通信接口卡的軟硬件設計,實現了生產管理層和智能裝置之間基于IEC60870-5-101/104通信規約的數據通信。
- 關鍵字:
通信 方案設計 以太 CAN 裝置 智能 CAN
- 對并條機的斷條檢測進行了研究,提出一種智能化的斷條檢測方案。應用微處理器直接產生38 kHz調制脈沖信號,紅外遙控接收模組(IRM)作為接收器件,紅外發射與接收采用單元化設計,總線連接,具有斷條自停和堵條自停功能。微處理器作為智能控制單元,分析并處理IRM輸出信號,實現了紅外信號發射與接收的反饋應答,有效抑制了環境光和飛花干擾。應用動態光強控制技術,使接收器自動適用接收距離和接收角度的變化,提高了檢測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 關鍵字:
光電 裝置
- 【編者按】“節能減排”是保持“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提高電能質量、減小電網污染也提到日程上來。抑制諧波和無功補償是兩個重要的互相關聯的技術措施。本刊從2009年第1期起,舉辦有關無功補償裝置及應用的
- 關鍵字:
應用 裝置 補償 無功
- 1 引言
隨著電網供電負荷的日趨加重,電力系統對微機保護裝置提出更高要求,一般低檔單片機已很難滿足設計要求。近年來,各種集成化的單片DSP的性能得到很大改善,軟件和開發工具也越來越多,使得DSP器件及技術
- 關鍵字:
裝置 應用 保護 微機 dsPIC33F 微處理器
- 0 引 言
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俗稱“全球通”,是第二代移動通信技術,其開發目的是讓全球可以共同使用一個移動電話網絡標準,用戶使用一部手機就能行遍全球,它采用
- 關鍵字:
定位 裝置 設計 無線 網絡 GSM 蜂窩 基于 單片機
- 介紹了采用高性能16位單片機實現的新型備用電源自動投入和系統自動恢復方案,該方案軟件自動跟蹤和判斷系統的運行方式,具有自適應功能。不僅可實現常規備用電源自動投入的功能,還可實現系統的自動恢復。
- 關鍵字:
自動 研究 實現 裝置 系統 投入 電源 恢復 電源
- 引言
微機保護裝置配備的高性能實時時鐘,用來記錄微機保護動作、開關變位、事故與預告等事件的時間信息,從而形成完整的事件順序記錄,對分析繼電保護的動作行為、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與先
- 關鍵字:
裝置 應用 保護 微機 時鐘 PCF8583 串行
- 本文分析計算了FSK、ASK、OOK調制模式的誤碼率、選用了ASH接收器、研制了一套短距離高可靠無線數據通訊裝置,給出了測試和應用結果
- 關鍵字:
短距離 無線數據 通訊 裝置
- 摘 要:為了實現自動調光,簡要分析BTS629電路,并采用脈寬調制技術(PWM)對照明燈具及LED的功率進行連續控制以實現自動調光的工作原理。應用該IC芯片和光敏電阻設計了能夠實現燈光自動調節的電路,并通過實測光敏電
- 關鍵字:
設計 實現 裝置 調光 BTS629 自動 基于
- 為解決以往莫爾斯報訓練裝置使用不便、真實感差、識別率低等問題,設計一種基于MSP430單片機的新型裝置,具有發報、聽報訓練功能,識別結果可由數碼管實時顯示或回送電腦,通過預處理電路消抖并產生反饋給操作者的監聽音。時原有碼識別算法加以改進,采用等距離判定法和遞減的修正因子動態計算判定閹值,通過查表法識別碼符號,實現了識別速度、準確性和適應性間的平衡。
- 關鍵字:
MSP 430 莫爾斯 裝置
- 摘要:本文講述了無功補償的基本概念,介紹了各種無功補償裝置的原理和應用。
關鍵詞:無功功率;補償;裝置;應用
(上接總第122期P.40)
電壓閉環控制的原理框圖如圖17所示。圖中的Uref為參考電壓。從圖18所
- 關鍵字:
應用 裝置 補償 無功
- 1 引言紅外遙控是目前常用的一種通信和遙控方法,有體積小、功耗低、功能強、成本低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各種家電產品、金融和商用設施以及工業設備中。但目前各種產品的紅外遙控不能互相兼容,給實際應用帶來不便。
- 關鍵字:
研究 設計 裝置 遙控 紅外 學習型
裝置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裝置!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裝置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裝置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