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之家 1 月 14 日消息 昨天,AMD 在 CES 上發布了銳龍 5000H/U 系列處理器,在會后,AMD CEO 蘇姿豐接受了外媒采訪,談到了蘋果 M1 芯片相關的內容。 根據外媒 AnandTech 的報道,M1 芯片是蘋果向臺式機、工作站和潛在的企業市場邁進的標志,這可能會影響到蘋果和 AMD 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蘋果可能決定采用自己的圖形解決方案。 蘇姿豐表示,從
AMD 的角度來看,PC 領域仍有創新。在 PC
平臺上,我們會有更多的選擇,一款處理器可以用在不同的使用環境中
- 關鍵字:
蘋果 AMD GPU
- 作為1億美元種族平等和正義倡議承諾的一部分,蘋果正在支持Propel Center的啟動,這是個為整個HBCU社區提供課程、實習和導師指導機會的創新中心 騰訊科技訊1月13日,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周二接受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采訪時曾透露,該公司將于今天宣布“重大消息”。現在,蘋果給出了答案,即斥資1億美元在全美推種族公平和正義倡議(REJI)項目,旨在幫助解決系統性種族歧視,促進種族平等。以下為蘋果有關該項目的發帖全文:
- 關鍵字:
蘋果 種族平等
- 美國當地時間周二,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接受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專訪,聲稱明天將宣布重大消息,但不是新產品。 對庫克進行獨家專訪的CBS主播蓋爾·金(Gayle King)表示,這次采訪是此前預約好的,蘋果已經通知他們明天將有“重大消息”宣布。但金澄清說,蘋果并非要發布新產品,但“比那更大更好”。她說:“我們要告訴你的是關于明天的事情,將會令人非常興奮。” 據猜測,蘋果宣布的消息可能與其計劃在iOS 14上進行的隱私改革有關。蘋果已經表示,將在2021年初的某個時
- 關鍵字:
蘋果 蒂姆·庫克
- 據韓國當地媒體報道,蘋果和韓國現代汽車集團計劃在3月份之前簽署傳聞中的“蘋果汽車”合作生產協議,后者有望于2024年在美國生產出首款蘋果自動駕駛汽車。上周五,蘋果被曝正與現代就其汽車方面的努力進行談判,這可能會允許后者生產所謂的“蘋果汽車”。在有關這項合作的最新報告中,兩家公司可能達成協議的更多細節開始浮出水面。韓國媒體援引業內消息人士的話稱,蘋果汽車可能最早于2024年開始生產,早于之前宣稱的2027年時間表。此外,工廠本身很可能設在美國。這些提議可能涉及使用現代子公司起亞在佐治亞州擁有的工廠組裝蘋果汽
- 關鍵字:
蘋果 現代 Apple Car
- 據路透社援引韓國IT新聞報道,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計劃在今年3月份簽署一項關于電動化的自動駕駛汽車的合作協議,并有望最早于2024年在美國開始生產。路透表示,業內消息人士透露,蘋果和現代計劃在起亞汽車(現代子公司)在喬治亞州的工廠生產新型汽車,或共同在美國投資建設新工廠,他們計劃在2024年在擬議的工廠生產100,000輛汽車,年產能為40萬輛。 截止發稿,韓國現代汽車和蘋果公司都沒有就此事發表評論。 現代本周五發表聲明,稱正在與蘋果進行早期談判。隨后,考慮到保密問題,現代汽車又更新了一份聲明,除去
- 關鍵字:
蘋果 現代
- 來自日本博客Mac Otakara的最新消息稱,蘋果第二代AirPods Pro和第三代iPhone SE將在2021年4月同時發布。該消息聲稱,蘋果第二代AirPods
Pro將配備一個經略微重新設計的充電盒。充電盒尺寸為21毫米厚,46毫米高和54毫米寬。第一代AirPods
Pro配置的充電盒,其高度為45.2毫米,寬度為60.6毫米。與第一代AirPods Pro配置的充電盒相比,第二代AirPods
Pro配置充電盒的寬度稍微窄一點。除此之外,該消息沒有提供第二代AirPods
- 關鍵字:
AirPods Pro 蘋果
- 對于蘋果來說,基于ARM架構自研的M1處理器只是開始,后續他們還會有更強勁的芯片推出。至于已經推出的M1芯片來說,雖然上市時間不長,但是已經受到了很多用戶的支持,這可能也是蘋果沒有想到的吧。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預測,目前M1 Mac占有筆記本市場份額的0.8%,并預測今年夏天蘋果會推出新型號Apple Silicon Mac,并讓份額提升至7%。由于全球疫情影響,2020 年的筆記本銷量增長很多,年度銷量超過2億,同比增長 22.5%。Trendforce 認為,蘋果會在今年第二季度發布搭載A
- 關鍵字:
M1 蘋果 桌面處理器
- 1月3日消息根據推特爆料者 @LeaksApplePro 消息,蘋果下一代 Mac Pro 臺式電腦正在研發,將于 WWDC
2022 正式發布。新電腦將支持 16/32/64 核 CPU,最高可達 1.5TB 內存,最高 16TB
SSD。這名爆料者還表示,配置信息可能會發生變化,此外顯卡型號未知。 目前的
Mac Pro 采用英特爾至強 CPU,最高 28 核。內存也支持最高 1.5TB 的選擇,這需要 12 條 128GB DIMM
內存。顯卡方面,Mac Pro 最高可以配備
- 關鍵字:
蘋果 Mac Pro
- 臺積電為何會破天荒的將制程外包給一家LED廠?原來背后原因是明年將掀起的“氮化鎵快充”熱潮。現在正熱賣中的iPhone 12,果粉打開包裝盒會發現,不但沒有耳機,連昵稱為“豆腐頭”的USB充電器也一并消失了。蘋果宣稱是因為環保因素,對手三星一度在官方臉書嘲笑此說法。但不久前,一份外泄的三星資料透露,三星也將跟進,預計明年1月上市的最新款Galaxy手機也不附充電器。也就是說,光是明年,可能將有至少上億顆免費充電器從全球市場消失。因此掀起的蝴蝶效應是,由昂貴且稀有的半導體材料制成的充電器將會加速普及。“蘋果
- 關鍵字:
氮化鎵 快充 蘋果
- 2020年接近尾聲。從供應鏈獨家獲悉,蘋果智能手機Q4出貨量達到8500萬-8800萬臺。據記者了解,蘋果原先的指引更高,但因為部分器件缺貨導致實際出貨低于指引,影響出貨數量約300萬-500萬臺。小K注:蘋果2019年第四季度手機出貨量為7380萬部。
- 關鍵字:
蘋果 智能手機
- 本月初有用戶反饋,最新的M1芯片版的Mac產品在連入21:9超寬屏后造成了不兼容的情況,在換了顯示器、HDMI線等操作之后仍然不行。 然而今天,蘋果確認了搭載M1芯片的Mac電腦不能很好的兼容超寬帶魚屏,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分辨率不支持。 蘋果表示未來將通過 macOS 更新修復。新的Parallels Desktop 16 for M1 Mac技術預覽版推出,這個軟件只能在ARM架構下使用,這意味著一些用戶可以在M1芯片的Mac上使用Win 10了。 按照官方公布的說法,Parallels是通過創建一
- 關鍵字:
蘋果 M1
- 之前曾有用戶反饋,M1處理器對一些寬屏顯示器兼容很不友好,現在看確實如此。蘋果今天在一份支持文檔中確認,搭載M1芯片的Mac電腦不能很好的兼容超寬帶魚屏。目前,M1 Mac連接超寬屏幕時,有些支持的分辨率不能開啟。蘋果表示,已經了解這個問題,未來將通過 macOS 更新修復。上周,蘋果發布了 macOS 11.2 首個測試版,可能正式版會解決這個問題。在這之前,Mac平臺知名虛擬化軟件Parallels宣布,新的Parallels Desktop 16 for M1 Mac技術預覽版推出,這個軟件只能在A
- 關鍵字:
蘋果 M1
- 12月23日,蘋果加速推進汽車計劃的消息提振了該公司股價,該股在美國當地時間周二增長逾3%,僅新增幅度就超過通用汽車公司市值。知情人士此前表示,蘋果自2014年以來在汽車領域的努力進展并不順利,該公司現在的目標是在2024年投產一款乘用車,并將搭載自主研發的突破性電池技術。消息傳出后,特斯拉股價受創走低,但促使蘋果當前或潛在合作伙伴的股價暴漲。Evercore分析師阿米特·達里亞納尼(Amit Daryanani)寫道:“如果蘋果在汽車電池方面取得突破,這可能會成為最終推進生產的動力,因為電池成本是電動汽
- 關鍵字:
蘋果 特斯拉
- 巧立名目取消可更換電池、內存擴展、耳機孔甚至是充電器,是手機巨頭們在新市場——手機配件領域的瘋狂膨脹的野心,他們一步步的試探著消費者的底線,在配件市場攥取了大量利潤,但拿出一個"退化"或者說是"殘缺"的產品,最終也會遭到反噬。 根據巴西網站Tecnoblog報道,三星在巴西最近通過ANATEL認證的Galaxy 21系列手機將不再附贈充電器。巴西的ANANEL相當于國內的工信部,取消的消息可以說是準確無誤的了。 "智能相對論"看到這個消息后,
- 關鍵字:
三星 蘋果
- 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戴斯(Herbert Diess)表示,與豐田汽車公司等傳統競爭對手相比,現金充裕的科技巨頭進軍汽車行業對大眾構成的威脅要大得多。當被問及蘋果正在開發自動駕駛汽車的報道時,戴斯在職業社交網站LinkedIn上發帖稱:“我們期待著新的競爭者到來,他們肯定會加速我們行業的變革,并帶來新的技術。不過,這些公司令人難以置信的估值和幾乎無限的資源獲取渠道,也給我們帶來了巨大壓力。”現年62歲的戴斯本月從大眾監事會獲得了新的信任投票,由于內部紛爭令投資者感到不安后,他希望帶領
- 關鍵字:
蘋果 大眾 豐田
蘋果介紹
蘋果電腦公司由斯蒂夫?喬布斯、斯蒂夫?蓋瑞?沃茲尼亞克和Ron Wayn在 1976年4月1日創立。1975年春天,AppleⅠ由Wozon設計,并被Byte的電腦商店購買了50臺當時售價為666.66美元的AppleⅠ。1976年,Woz完成了AppleⅡ的設計。
1977年蘋果正式注冊成為公司,并啟用了沿用至今的新蘋果標志。同時,蘋果也獲得了第一筆投資——Mike Markkula的9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