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凌動(Atom)處理器系統單芯片(SoC)合作案,因該產品沒有需求而延期,一些業內人士對此表示:由于英特爾在全球處理器市場的地位,臺積電與英特爾合作延期,直接的影響就是沖擊設備廠商機;而另一方面此舉也有可能影響到今年PC市場的產品需求。
臺積電今年一舉將資本支出從去年的27億美元,拉高近八成來到48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94%用來擴充40納米、28納米以下先進工藝,以因應客戶涌出的需求,并大幅拉高先進工藝的市占率。
巴黎證券表示,臺積電去年底為了英特爾,把處理器生產線從
關鍵字:
英特爾 Atom SoC 臺積電
2月25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首席執行長歐德寧(Paul Otellini)周三稱,公司將尋求更多機會帶動其主要業務在為個人電腦和服務器提供微處理器芯片的基礎上實現多元化發展。
歐德寧稱,他希望在去年以8.84億美元收購Wind River Systems Inc.以后進行更多收購交易。Wind River Systems主要向自動柜員機、移動設備、電視機頂盒和其他產品提供嵌入式軟件。
他在芝加哥高管俱樂部(Executives Club of Chicago)表示,英特爾將在軟件、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芯片
去年,英特爾與臺積電在移動處理器凌動(Atom)方面的戰略,曾經轟動一時。它一度被視為英特爾開始向崛起的中國臺灣半導體代工業低頭,借力更多外部資源之舉。
但是昨天,英特爾、臺積電雙雙表示,由于客戶需求不足,雙方在Atom處理器系統單晶片(SoC)合作案將暫時停頓,短期不會再推Atom處理器。
雙方同時表示,并未因此放棄合作。“我認為我們已從合作中獲得許多經驗。”英特爾Atom部門主管Robert Crooke說,這一合作不會立即見效。
臺積電發言人曾晉皓也對《
關鍵字:
英特爾 Atom 臺積電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本周證實,由于客戶需求匱乏,與臺積電的合作將暫時擱淺。這意味著雙方短期內不會推出聯合開發的凌動芯片。
英特爾凌動芯片業務掌門羅伯特·克魯科(Robert Crooke)在接受采訪時說,“我認為我們從與臺積電的合作中獲得了許多重要經驗。我們并沒有放棄,這類合作不會很快見到成效。”
英特爾約1年前宣布,該公司將與臺積電合作,生產客戶定制的凌動芯片。這一交易被認為是英特爾對定制ARM架構芯片日趨普及作出的回應。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合作將允許
關鍵字:
英特爾 凌動 芯片
公司事件:
Intel的研究員正在開發一種納米材料
英特爾剛宣布準備安裝2.5MW太陽能設施
行業影響:
新材料可被大量生產供給發電廠,并使用在電動汽車
Intel的研究員正在開發一種納米材料,可能用來制造比今天鋰電池存儲更多電能密度的超級電容器。如果能夠獲得成功,新材料可被大量生產供給發電廠,并使用在電動汽車,一直到智能電網中的電能存儲單元。
于09年5月成立的英特爾能量系統實驗室僅7個人,其工作集中在被稱之為微型電網,一種小型的本地電網。實驗室的總監Tomm A
關鍵字:
英特爾 納米 儲能器
英特爾的先進光刻和制造部的Yan Borodovsky表明,英特爾希望EUV或者無掩模電子束光刻能作為193納米浸入式光刻在11納米的后補者,并聲稱11納米可能發生在2015年。
Borodovsky表示193nm浸入式光刻技術可能延伸到分別在2011和2013年的22nm及16nm 中。
在Nikon的年會上許多其它的專家似乎對于EUV光刻也有相似的看法。如Nikon的光刻機設計部總經理Masato Hamatani認為,當EUV達到所有的預定目標時,進入量產
關鍵字:
英特爾 11納米 EUV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宣布,正在積極向平板電腦市場進軍,其平板電腦將使用英特爾的低能耗處理器,包括專為手機設計的一種新一代凌動(Atom)處理器代號為Moorestown的芯片。
此前,通信設備和系統設計公司OpenPeak設計了一套平板電腦的設計方案,該方案使英特爾即將發布的代號為Moorestown的凌動處理器。據悉,這款名為OpenTablet 7的平板電腦擁有一個具備多媒體和視頻通信功能的觸摸屏,整個即使僅重1.15磅(約合0.52千克)。
英特爾發言人蘇西拉米雷斯(Suzy Ra
關鍵字:
英特爾 Atom 處理器 Moorestown
英特爾公司今天宣布推出新型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C5500以及C3500 系列(原代號為“Jasper Forest”)。該產品一經推出即獲得很多重量級嵌入式、通訊、網絡和存儲行業廠商的青睞,這些廠商包括Caswell*、技嘉*、控創*、立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 Trenton Systems* 等。這款業界期待已久的處理器與英特爾 3420 芯片組的配合使用,是通訊、嵌入式和存儲應用的理想選擇,尤其適用于實現更高的計算密度和集成水平。
在英特爾至強C
關鍵字:
英特爾 至強 處理器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稱,該公司希望包括即將推出的新一代凌動處理器在內的低能耗芯片能進入平板電腦市場。
OpenPeak本周早些時候公布了一款采用代號為Moorestown的凌動芯片的平板電腦設計OpenTablet,配置觸控屏,僅重1.15磅(約合0.52公斤),適用于播放多媒體內容和視頻通信。英特爾發言人蘇西-拉米雷斯(Suzy Ramirez)說,對于即將推出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凌動芯片而言,平板電腦將是一個潛在的增長市場,“但我們面向平板電腦的產品絕不僅僅局限于凌動芯片,我們的
關鍵字:
英特爾 凌動 處理器
英特爾公司今日宣布推出英特爾 安騰 9300系列處理器(研發代號“Tukwila”)。該款處理器較上一代處理器提供了2倍以上的性能提升,并增強了安騰技術平臺的可擴展性和可靠性,并將為已基于該平臺的80%的全球百強企業運行其關鍵任務應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業界分析公司 Gartner Group 預測,在未來五年內IT數據量將增長650%,企業將需要性能更加強大,更具可擴展性的企業級服務器。擁有2億晶體管的英特爾安騰9300 處理器正是能夠全面滿足這一需求的最佳平臺: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安騰 9300
英特爾今天發布了安騰9300系列處理器,這種代號為Tukwila,擁有20億顆晶體管的的四核心處理器性能比前一代增加了一倍,系統互連帶寬增加800%,內存帶寬增500%,并支持700%的內存支持能力。其它技術還包括與"Nehalem EX" Xeon共享QuickPath連接,可擴展內存互連,可擴展內存緩沖和7500芯片組。
安騰9300還支持英特爾VT虛擬化技術,Turbo Boost, Hyper-Threading,完全兼容現有應用程序,千顆批發價格單顆從946-3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安騰 9300
英特爾近日宣布,其大連芯片廠將在2010年10月份如期投產。大連芯片廠將采用65納米工藝生產300毫米芯片組。
2007年3月,英特爾宣布投資25億美元在大連建立一個生產300毫米的晶圓廠。
當時,英特爾總裁兼CEO保羅·歐德寧表示,“英特爾大連廠是英特爾15年來第一次在全新的地點興建晶圓廠。在根植中國的22年中,英特爾在封裝測試和研發等領域在中國的投資已經累計超過13億美元。此次新投資將使我們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到了40億美元,從而使英特爾稱為中國投資額最大的跨國
關鍵字:
英特爾 65納米 晶圓
新聞焦點
基于支持英特爾睿頻加速技術的2010英特爾酷睿博銳處理器的商用電腦,可滿足日益增長的辦公性能需求,并具備增強的安全性;
2010 英特爾酷睿i5博銳處理器能夠將辦公應用運行速度提升80%;將多種應用的處理速度提升2倍;
全新英特爾酷睿博銳技術具備集成的“鍵盤、視頻、鼠標”特性,以及全新的數據與資產防盜技術;
英特爾為系統集成商推出全新筆記本電腦技術;為渠道推出入門級工作站平臺;同時推出無線適配器以提升傳輸性能。
英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酷睿 博銳
英特爾星期二稱,經過多年以來的多次推遲和開發問題暫緩產品之后,英特爾已經開始出貨代號為“Tukwila”的新的安騰處理器。
安騰芯片是64位處理器,旨在運行需要高正常運行時間的容錯服務器。英特爾在博客中稱,這種芯片的正式推出時間是在今年第一季度。“Tukwila”是迄今為止速度最快的安騰處理器。它增加了許多性能和架構增強功能以提高系統性能。
英特爾在博客中稱,“Tukwila”芯片比它以前的芯片性能提高了一倍以上,增加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Tukwila
英特爾聯合香港企業參與研發連接電子產品的光學收發器,用途有如USB,以后高清、藍光(Blu-ray),甚至3D立體影片,靠光纖瞬間可完成傳輸,速 度快至10Gb/s(即每秒10Gbit)。
根據明報消息,有了上述光學收發器,今后傳送全套藍光電影只需30秒,比目前廣泛使用的USB2.0,傳輸速度快20倍,預計最快年底推出。
名為Light Peak的研究是嶄新的高速光學傳輸技術,由全球最大中央處理器(CPU)生產商之一英特爾牽頭,香港的新科實業有限公司參與研發。
報新科實業光通訊科技總
關鍵字:
英特爾 USB 光學收發器
英特爾介紹
公司簡介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于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圣克拉拉。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