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PC產業處于單一的供應鏈條中,電腦中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基本上都是英特爾“說 了算”,硬件升級更新的速度也是由英特爾決定的,大部分OEM廠商只能等著上游CPU的更新,來通過控制庫存,提高運營效率來爭取份額。“游戲規則都是英特爾制定的,全行業為英特爾打工,沒有OEM廠商愿意揭開英特爾中國區畸形 的盈利 模式。我在猶豫我要不要成為那個‘揭蓋子’的人。”七喜董事副總裁毛駿飆告訴南都記者。毛駿飆還帶來了一個讓業界吃驚的消息:七喜
關鍵字:
英特爾 CPU
英特爾將進軍智能手機市場,搭配其處理器的智能手機預計明年年初面世。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汀表示,公司還希望切入平板電腦市場。
據報道,使用英特爾芯片的手機將在明年的一些產業展會中首次面世,例如移動通信世界大會或是國際消費電子展。
英特爾公司表示,此款面向移動設備的芯片代號為Moorestown,其最大特點是能耗效率高,并且能夠輕松執行多種應用程序,例如高清視頻等。
目前還不知道究竟哪款智能手機會使用英特爾芯片,市場上已有很多手機使用了英特爾公司競爭對手ARM公司的架構,比如宏達Desi
關鍵字:
英特爾 智能手機
市場研究公司Forward Concepts總裁威爾-斯特勞斯(Will Strauss)透露,英特爾已經收購了手機芯片公司Comsys。
斯特勞斯說,英特爾尚未公布這一交易,Comsys的80名員工將加盟英特爾在以色列海法和佩克提克瓦的無線技術研發中心。他表示,“Comsys開發2G和2.5G技術,最大的許可客戶是德州儀器,德州儀器后來收購了Comsys的手機業務,Comsys將業務重心轉向 WiMAX。”
數年前,英特爾退出了手機芯片業務。英特爾最近推出了面向智
關鍵字:
英特爾 手機芯片
據臺灣媒體報道,市場傳出英特爾內部組織調整,把WiMAX計劃辦公室拆散,分散到其他三個部門,市場揣測英特爾淡出WiMAX產業。
而英特爾澄清,未來仍將推出WiMAX產品。今年初英特爾熱門接單人選、也是最挺WiMAX業務的執行副總馬宏生傳言中風,市場就不斷傳出英特爾要淡出WiMAX領域。
英特爾表示,公司將持續跟業界一起共同努力發展WiMAX產品,仍會持續推新產品,雖然進行組織調整,但 WiFi跟WiMAX仍是重要的通訊產品,且是最好的無線寬頻技術。
目前臺灣廠商中,聯發科、宏達電、宏
關鍵字:
英特爾 WiMAX WiFi
隨著試點方案的塵埃落定,三網融合帶來的投資機會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日益清晰。除了廣電、電信、網絡等體系開始跑馬圈地外,軟硬件及芯片巨頭們也開始摩拳擦掌。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楊敘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坦言:英特爾有多個部門在同時尋找三網融合的機會,包括應用軟件、硬件等部門。
本月初,三網融合初步方案獲得通過,廣電總局獲得IPTV、IP電話以及基于光纜建立的互聯網應用業務三張牌照。而英特爾此前已與多個政府部門及TCL等互聯網電視廠商展開合作,也與浙江華數和上海文廣等進行合作,提前在互聯網電
關鍵字:
英特爾 IPTV
英特爾首席技術官賈斯汀(Justin Rather)今日在美國宣布成立互動與體驗研究院,專注于研究人機互動體驗和計算平臺。
賈斯汀表示,英 特爾在人機互動體驗和交互領域已經研究超過十年,并于近期成立了新團隊致力于開創新一代用戶體驗。賈斯汀稱,英特爾將在未來更多致力于通過互聯網傳播的電 視內容方面的研究。
據悉,新成立的互動與體驗研究院將由英特爾院士吉尼薇·貝爾(Genevieve Bell)主管,吉尼薇·貝爾表示,英特爾芯片和互聯網已經出現在電視、機頂盒、手機、
關鍵字:
英特爾 人機互動 凌動處理器
今日,英特爾2010年度高性能計算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英特爾能源及高吞吐計算團隊高級主管工程師菲利浦•蒂埃里(Dr. Philippe Thierry)在接受CNET科技資訊網時透露,到2019年,高性能計算市場將進入百億億次(Exaflops)時代,英特爾正在積極進行百億億次的 相關研究。
菲利浦•蒂埃里告訴CNET科技資訊網,“此前,我們曾預測在2008年,高性能計算將進入千萬億次(Petaflops)時代,這個已經被事實證明是正確的。基于此前的預測,我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據國外媒體報道,英特爾可能會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就后者去年底提出的反壟斷訴訟案達成和解。
英特爾在周一發表的聲明中表示,聯邦貿易委員會和英特爾雙方的代表律師已經提交了一份聯合動議,在雙方考慮和解該案時暫停法庭審訊。根據動議規定,聯邦貿易委員會和英特爾將在7月22日之前審核并討論一份同意令提案。
英特爾在聲明中表示,同意令提案的具體內容屬于機密,公司不再發表進一步評論。
預計聯邦貿易委員會行政法庭法官將在9月份舉行該案聽證會。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日前,在美國夏威夷舉行的2010年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研討會(2010 Symposia on VLSI Technology and Circuits)上,英特爾發布了多篇重要技術研究論文,展示了英特爾在計算創新領域的不懈追求。
1. 可讀懂人腦電波的48內核單芯片云計算機
想象一下,未來筆記本電腦的視覺功能可媲美人的眼睛,準確地看到物體的運動!你可以在網上購物時使用筆記本電腦的3D照相機和顯示器,并可看到一個自己的“鏡像”——也就是模擬你
關鍵字:
英特爾 32納米 SoC
6月22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軟件和信息服務交易會(大連軟交會)舉行“英特爾MeeGo論壇”,英特爾與合作伙伴共同介紹了一系列MeeGo創新產品計劃,演示了基于英特爾®凌動™處理器和MeeGo開源平臺的研發成果。這是繼今年5月MeeGo 1.0核心軟件平臺和上網本用戶體驗版正式發布后,英特爾及合作伙伴在國內首次展示基于MeeGo的產品及應用,展現了MeeGo軟件生態系統支持的繼續擴大和開發者社區的不斷成長。
大連軟交會組委會秘書長、大連市委常委、副市長戴玉
關鍵字:
英特爾 MeeGo 處理器
英特爾周一下午宣布,該公司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以下簡稱“FTC”)已經提交了一份聯合動議,要求暫停FTC訴英特爾一案的行政審判程序。與此同時, 雙方還計劃就該案達成和解。
英特爾表示,根據這份聯合動議,雙方將于7月22日之前審核并討論一份同意令提案。英特爾表示,該同意令提案的細節屬于機密信息。
FTC去年12月指控英特爾通過系統性的戰略排擠微處理器市場的競爭對手,使之難以進入該市場。FTC競爭事務主管查德·費恩斯坦 (Richard Feinstei
關鍵字:
英特爾 處理器
英特爾覬覦中國三網融合機會,盡管廣電總局和工信部兩大國家部委針對三網融合的具體規則仍未完全出臺,但是芯片巨頭英特爾中國大區總裁楊楊敘向《第一財經日報》坦承英特爾如今正遇到難處,“三網融合帶來的機會龐大,不僅英特爾中國在做,而且英特爾全球也在投入人力和資源。”
目前,英特爾有多個部門同時在尋找三網融合的機會,包括應用軟件、硬件等部門。
本月初,三網融合初步方案獲得通過,廣電總局獲得IPTV、IP電話以及基于光纜建立的互聯網應用業務三張牌照。英特爾此前已與多個政府部門及
關鍵字:
英特爾 IPTV IP
據英特爾星期日宣布的一篇有關芯片的論文題目顯示,英特爾代號為“Westmere-EX” 的下一代處理器將比目前的服務器芯片擁有更多的內核。
英 特爾將在今年8月22至24日舉行的“熱門芯片22”會議上發表這篇題為 “Westmere-EX: 一個20個線程的服務器處理器”的論文。這個線程數量超過了某些8個內核的Nehalem-EX處理器提供的16個線程。 Westmere-EX將取代Nehalem-EX處理器。Nehalem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
有傳言稱,英特爾不僅要發布下一個頂級6核酷睿i7 Extreme芯片,而且還計劃發布兩款價格便宜的6核芯片。
技術網站Xbit Labs稱,它采訪了熟悉英特爾計劃的消息靈通人士。那個人說,英特爾計劃在今年第三季度發布一個價格比較便宜的名為“酷睿i7 970”的6核處理器。這個網站說,這種LGA1366封裝的芯片的時鐘頻率是3.2GHz。英特爾還在研制另一個版本的6核處理器,目前的稱作 “≥i7-970”。
目前還不確切地知道這個符號代表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
多年以前,由AMD帶起的多核潮流徹底顛覆了整個芯片市場,并從那時起,芯片技術正式邁入了多核時代。
在電腦和服務器平臺中,性能是評估一個芯片好壞的基礎標準,同時,隨著芯片廠商們已經到達多核的里程碑,即突破了四核處理器技術后,那么意味著新一輪的顛覆即將到來。其中四核處理器除去具有全新的低能耗以及更加強大的性能管理技術外,同時還加入了像虛擬化這樣意義重大的功能。
所以,我們看到AMD和英特爾已經把未來芯片設計計劃在另一個方向上,那就是眾核芯片。AMD正在主推CPU結合GPU的Fusion產品,以
關鍵字:
英特爾 芯片
英特爾介紹
公司簡介
英特爾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總部位于美國加利弗尼亞州圣克拉拉。英特爾的創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們新公司的名稱為兩人名字的組合——Moore Noyce,但當他們去工商局登記時,卻發現這個名字已經被一家連鎖酒店搶先注冊。不得已,他們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