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WC 25上海期間,英特爾展示了一幅由英特爾銳炫? Pro B系列GPU所驅動的“實時響應、安全高效、成本可控”的邊緣AI圖景。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邊緣計算CTO、高級首席AI工程師張宇博士英特爾客戶端計算事業部邊緣計算CTO、高級首席AI工程師張宇博士在MWC AI終端峰會上指出,邊緣將崛起為AI落地的核心場景,而英特爾精準捕捉和把握這一趨勢,依托包括英特爾銳炫? Pro B系列GPU和英特爾酷睿? Ultra 200H系列處理器在內的創新產品與生態布局,讓AI真正在數據產生之地落地生根。AI的到
關鍵字:
英特爾 銳炫 顯卡 AI推理
性能激增、畫面絲滑、響應迅捷——這一切都可通過XeSS 2技術的軟件優化與AI加速實現!自2022年英特爾銳炫?A系列顯卡攜XeSS技術問世以來,基于AI超分辨率提升(super resolution upscaling)技術(XeSS-SR)的加持,已有超過200款游戲獲得性能躍升。技術發布后,英特爾迅速將其擴展至搭載英特爾銳炫? GPU的英特爾?酷睿?Ultra處理器,為全球數百萬臺式機與移動端玩家帶來更優質的游戲體驗。如今,XeSS 2以革新姿態再度突破,融合基于AI的幀生成技術(XeSS -FG)
關鍵字:
英特爾 銳炫 顯卡 XeSS
卡梅隆將3D拍攝技術推向主流電影市場,打造了流光溢彩、如夢似幻的潘多拉星球,給全球觀眾帶來了“億”些視覺震撼。這些震撼在AIGC盛行的今天,得到更加不同凡響的加持,這引領了影視制作行業的全新變革浪潮。看看余韻未消的春節檔吧,國產動畫大作的熱度經久不衰,這波國漫崛起背后,動畫創作到底該如何憑借AI躍升呢?近日,英特爾銳炫?顯卡支持的AI實時繪畫軟件“亦心AI閃繪”本地功能正式上線,為動畫影視創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以英特爾銳炫顯卡的強大性能為驅動,以AIGC大模型為基座,“亦心AI閃繪”結合創新的實時渲染模型,
關鍵字:
銳炫 英特爾銳炫 顯卡 亦心AI閃繪
2 月 10 日消息,渠道商“人鬼情未了”今日在博板堂爆料,表示 AMD RX 9000 系列顯卡定價“非常犀利”,不僅針對英偉達的某些型號顯卡,同時也可能波及到自己現有的產品線(例如 RX 7800 XT)。RX 7800 XT 顯卡原本計劃于 2025 年第三季度才停止生產,但 AMD 卻在 1 月份就通知該型號即可停產。早在
1 月 20 日,YouTube 頻道 Moore's Law is Dead 就曾爆料過 AMD RX 9070 XT 定價 599
美元(當前約 4378
關鍵字:
AMD RX 9000 顯卡 英偉達
1月20日消息,據供應鏈最新消息顯示,想要成為首批RTX 5090、5080的用戶,恐怕你要加價才能買到。供應鏈稱,英偉達對經銷商進行了分層劃分,設置了嚴格的限制,導致首批RTX 5090和RTX 5080顯卡的供應量"極其有限"。英偉達已經決定哪些渠道以及具體由誰在市場發布時提供顯卡,B2B零售商以及主要面向商業客戶的本地批發行業可能會空手而歸。有消息稱,亞馬遜等大型零售商可能在首批甚至第二批、第三批貨中都拿不到顯卡,預計要在幾周后才能收到首批產品。這意味著想要在首發時購買RTX 5
關鍵字:
RTX 5090 5080 英偉達 顯卡
1月7日消息,CES2025開幕式上,英偉達CEO黃仁勛進行了首個演講。在該場演講中,黃仁勛宣布英偉達發布新一代Blackwell架構的RTX 50系列顯卡,售價最高1999美元。(RTX 5070定價549美元,RTX 5070 Ti定價749美元,RTX 5080定價999美元,RTX 5090定價1999美元)黃仁勛現場公布了最新發布的 RTX 5090、RTX 5080、RTX 5070 Ti 和 RTX 5070的價格,最高售價1999美元,該系列顯卡將于今年一月上市。黃仁勛稱基于Blackwe
關鍵字:
英偉達 Blackell架構 RTX50 顯卡
近日,英特爾發布全新英特爾銳炫? B系列顯卡(代號 Battlemage)。英特爾銳炫? B580 和 B570 GPU將以備受玩家青睞的價格提供卓越的性能與價值1,很好地滿足現代游戲需求,并為 AI工作負載提供加速。其配備的英特爾Xe矩陣計算引擎(XMX),為新推出的XeSS 2提供強大支持。XeSS 2的三項核心技術協同工作,共同提高性能表現、增強視覺流暢性并加快響應速度。英特爾副總裁兼客戶端顯卡總經理Vivian Lien表示,“全新英特爾銳炫 B 系列GPU是游戲玩家實現體驗升級的理想之選。利用X
關鍵字:
英特爾 銳炫 顯卡
9月11日消息,近日,龍芯中科表示,旗下首款國產自研顯卡9A1000預計2024年底或者春節前代碼凍結,顯卡性能對標AMD RX 550(2017年)。按照龍芯中科的說法,9A1000性能可以達到集顯的4倍,也是定位在低成本、高性價比。9A2000計劃在工藝不變的情況性能是 9A1000的8-10倍,大概二三百T的水平吧。“再往后,恐怕要依靠工藝來提升性能了。當然也可以做一些類似龍鏈的創新工作,比如內存接口等方面的創新我們也在考慮。”龍芯中科說道。龍芯中科稱首先目標是要和龍芯自己的芯片配套,還是性價比,這
關鍵字:
龍心中科 顯卡 AMD
IT之家 8 月 22 日消息,科技媒體 videocardz 昨日(8 月 21 日)發布博文,表示首批 GDDR6 顯存版 GeForce RTX 4070 顯卡已經發布,不過包裝上和 GDDR6X 顯存版差異并不大,且沒有明確標記為 GDDR6 顯存。IT之家曾于 8 月 20 日報道,英偉達發布了適配《黑神話:悟空》與《星球大戰:亡命之徒》的 Game Ready 驅動,同時在新聞稿中還發布了 GDDR6 顯存版 GeForce RTX 4070,表示相關產品將于 9 月開始上市。英偉達
關鍵字:
顯卡 英偉達 DDR6 GPU
8月18日消息,報道稱,Arm在開發全新的游戲級GPU顯卡,性能上可以媲美NVIDIA、Intel、AMD這樣的行業巨頭。目前,Arm正在以色列秘密從事這項工作,為此招募了上百名芯片、軟件開發工程師。Arm方面對此拒絕發表評論,但是沒有直接承認和否認,看起來很有可能。更多細節暫時欠奉,比如它是獨立顯卡還是集成GPU?是否支持AI運算?是否可以同時搭配x86、Arm架構處理器?考慮到Arm已經有了強大的集成式Immortalis GPU,也支持了硬件級光線追蹤、ASR超級分辨率等技術,打造一款游戲級GPU甚
關鍵字:
Arm 顯卡 GPU AMD NVIDIA
7 月 28 日消息,Meta 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其用于訓練 4050 億參數模型 Llama 3 的
16384 個英偉達 H100 顯卡集群在 54 天內出現了 419
次意外故障,平均每三小時就有一次。其中,一半以上的故障是由顯卡或其搭載的高帶寬內存(HBM3)引起的。由于系統規模巨大且任務高度同步,單個顯卡故障可能導致整個訓練任務中斷,需要重新開始。盡管如此,Meta 團隊還是保持了 90% 以上的有效訓練時間。IT之家注意到,在為期 54 天的預預訓練中,共出現了 466 次工作中
關鍵字:
Meta Llama 3 英偉達 H100 顯卡 GPU
博主@kopite7kimi爆料稱英偉達RTX 50系列顯卡將在2025年1月7-10日舉辦的CES 2025展會上才會正式發布,“我認為我們在CES上才能看到RTX 50系列”。定價方面,有媒體預計RTX 5090的價格將在1800至2000美元之間。CES一向都是筆記本移動平臺更新的關鍵節點,從來沒有這個時候正式發布過新的桌面顯卡,但看來這次要打破常規了。RTX 50系列顯卡的熱設計功耗(TDP)相較于前一代RTX 40系列有了顯著提升,預示著新系列顯卡在性能上或將有更大突破。RTX 5090將接替R
關鍵字:
英偉達 顯卡 AMD Intel CES
重點摘要:●? ?凌華科技推出首款基于Intel GPU的顯卡——A380E,提供卓越性能的同時,還兼容凌華科技的游戲平臺●? ?除了在商業游戲方面的實力之外,A380E還利用強大的OpenVino? AI工具包,將其實用性擴展到邊緣AI應用領域。這種集成的方式讓A380E能夠簡化AI開發工作,并無縫集成深度學習的功能。●? ?Embedded World 2024 期間,歡迎各位愛好者和專業人士蒞臨凌華科技和英特爾的展位,一睹 A380E 的實
關鍵字:
凌華 GPU 顯卡 Embedded World 2024
北京時間1月9日凌晨,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在CES 2024開幕前于線上發布三款面向消費者的全新顯卡,包括RTX 4080 SUPER、RTX 4070 Ti SUPER和4070 SUPER GPU(圖形處理器)芯片產品。英偉達表示,這是該公司為AI PC設備專門推出的新的GPU芯片,該顯卡是驅動新型筆記本電腦和臺式電腦的最佳引擎,AI 性能(圖像生成速度)提升170%以上,將讓游戲玩家、設計師和其他用戶在更好使用AI PC(人工智能個人電腦)技術。RTX 40 Super系列新的消費級顯
關鍵字:
英偉達 顯卡 AI
顯卡介紹
【概述】
顯卡作為電腦主機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顯示圖形的輸出,對于喜歡玩游戲和從事專業圖形設計的人來說顯得非常重要。目前民用顯卡圖形芯片供應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兩家。
【工作原理】資料 (data) 一旦離開 CPU,必須通過 4 個 步驟,最后才會到達顯示屏:
1、從總線 (bus) 進入顯卡芯片 -將 CPU 送來的資料送到顯卡芯片里面進行處理。 (數位資料)
2、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