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e 半導體公司現已推出兩款全新功率放大器,為制造商提供一種開發 Wi-Fi® 系統的最低成本方法。SE2537L 和 SE2581L 兩款功率放大器 (power amplifier, PA) 都是射頻 (RF) 構建模塊 (building block),能夠簡化在筆記本電腦、游戲系統,以及小型辦公室與家居接入點等客戶端訪問應用設備中開發分立式 Wi-Fi 功能的過程,并降低相關成本。若兩款功率放大器一起使用,更可較現有解決方案能降低系統材料清單的成本達 30%。
功能豐富的器件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SiGe 半導體 Wi-Fi 無線網絡
- TD-SCDMA的中文含義為時分同步碼分多址接入,該項通信技術也屬于一種無線通信的技術標準,它是由中國第一次提出并在此無線傳輸技術(RTT)的基礎上與國際合作,完成了TD-SCDMA標準,成為CDMA TDD標準的一員的,這是中國移動通信界的一次創舉,也是中國對第三代移動通信發展的貢獻。在與歐洲、美國各自提出的3G標準的競爭中,中國提出的TD-SCDMA已正式成為 全球3G標準之一,這標志著中國在移動通信領域已經進入世界領先之列。該方案的主要技術集中在大唐公司手中,它的設計參照了TDD(時分雙工)在不
- 關鍵字:
TD-SCDMA 無線網絡
- 1、引言
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技術[1-9]使用無線介質為許多離散的用戶站點提供高帶寬的語音、數據和多媒體業務,在組網、安裝、維護方面靈活快捷,而且系統開發運營成本低,具有巨大的商業價值,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技術。無線城域網(WMAN)標準IEEE802.16——WiMAX是第一個用于固定寬帶無線接入的商業標準,定義了物理(PHY)層和介質接入控制(MAC)層的許多技術,但是大多基于現有的傳統系統(例如802.11無線局域網系統),并沒有考慮WMAN對大容量需求的特殊性和系統的快速發展,因此有必要采取一
- 關鍵字:
WiMAX 系統容量 可擴展性 無線網絡
- 電信業務的發展趨勢是越來越多樣化,但是就廣義的業務類型來區分,基礎電信業務還是分為3種類型:語音、視頻、數據。其中,移動和固話仍然是通信市場的主要收入來源。移動用戶已經超過固定業務。互聯網用戶增加迅猛,無線與互聯網的結合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從Gartner Dataquest公司對全球移動寬帶數據市場的預測中可以明顯反映出上述趨勢(見圖1)。
WiMAX成立于2001年,是一個由業界領先的通信產品及設備公司共同建立的非盈利組織。該組織旨在對基于IEEE 802.16標準和ETSI Hipe
- 關鍵字:
WiMAX 應用潛力 無線網絡
- 802.16標準是為在各種傳播環境(包括視距、近視距和非視距)中獲得最優性能而設計的。即使在鏈路狀況最差的情況下,也能提供可靠的服務。OFDM波形在2km~40km的通信距離上支持高頻譜效率,在一個射頻內速率可高達75Mbit/s,可以采用先進的網絡拓撲(網狀網)和天線技術(波束成形、STC、天線分集)進一步加強覆蓋。這些先進技術也可用來提高頻譜效率、容量、復用以及每射頻信道的平均與峰值吞吐量。此外,不是所有的OFDM都是相同的。為BWA設計的OFDM具有支持較長距離傳輸和處理多徑或反射的能力。
- 關鍵字:
WiMAX 特點解析 無線網絡
- 概述
隨著移動通信技術和寬帶技術的發展,WiMAX(Worldwide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已經成為全球電信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的關注熱點問題之一。技術的發展使得越來越多的多媒體應用進入到人們的生活,運營商提供的服務也隨之變化。但是從現網的實踐來看,大量的多媒體應用給現有移動網絡資源造成巨大消耗,遠遠超過了相關收入的增加。所以解決如何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前提下,有效的降低每比特成本以更好的滿足用戶需求對運營商意義重大。WiMAX正是這
- 關鍵字:
WiMAX 寬帶 無線接入技術 無線網絡
- 雖然無線4G技術的官方定義還需要到2008/2009年ITU才能發布,但參與競爭的技術已經清楚競爭者。In-Stat表示,未來主要的4G候選技術包括:LTE(Long Term Evolution)、超移動寬帶(UMB)和IEEE 802.16m WiMAX。 In-Stat分析師Gemma Tedesco表示,由于ITU目前尚未對4G做清晰定義,所以各公司談及4G技術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WiMAX GSM 無線網絡
- 摘要: 構建了基于藍牙技術的智能家庭網絡;介紹了藍牙模塊和內部協議構架,設計了藍牙模塊的通信接口電路。
關鍵詞: 智能家庭網絡;藍牙技術;藍牙模塊;家庭網關
概述
智能家庭網絡是指在家庭內部通過一定的傳輸介質(如電力線、雙絞線、同軸電纜、無線電、紅外等)將各種電氣設備和電氣子系統連接起來,采用統一的通信協議,對內實現資源共享,對外能通過網關與外部網(如Ethernet、ISDN、ATM等)互連進行信息交換。智能家庭網絡包括低速的控制網和高速的信息網。控制網主要實現設備的自動控制、監測
- 關鍵字:
模擬技術 電源技術 0710_A 雜志_設計天地 智能家庭網絡 藍牙技術 藍牙模塊 無線網絡
- 美國權威市場調研機構Maravedis公布最新調查報告稱,今年第三季度全球WiMAX 用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達到136.9萬,今年前三季度WiMAX運營商服務產生的收入已經達到6.68億美元。
調查報告顯示,預期今年全球WiMAX 服務的收入總數將達到十億美元。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的WiMAX 運營商為196個。在對每個運營商平均擁有用戶的調查中發現,每個無線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平均擁有11987個用戶,競爭性本地交換運營商(CLECs)平均擁有5801個用戶。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大約有53
- 關鍵字:
WiMAX 無線網絡
- 1 引言
超寬帶(UWB)的出現與下列名詞相聯系,即脈沖、無載波、基帶、時域、非正弦、正交函數和大相對帶寬無線/雷達信號,在此,以UWB來統一表示。上世紀60年代已經出現了有關UWB的發射機和接收機的設計技術,同時UWB在通信和雷達中也得到了應用。此后,UWB技術不斷得到發展,到70年代,有關UWB在通信和雷達應用中的全部體系概念都已經建立起來,但對UWB這個名稱的真正引入還是在上世紀80年代。后來,到了90年代,因設備制造技術的進步,出現了第一個UWB商用系統,目前所做的工作都是對這一系統的具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超寬帶 無線通信 無線網絡
- 羅德與施瓦茨公司(R&S)推出第一臺用于WiMAX終端生產的單機解決方案。作為一款新的WiMAX測試儀,羅德與施瓦茨公司的CMW270的測試速度可以高達現存解決方案的十倍。從而確保了WiMAX芯片及終端產線的最大產量。同時,針對測試準確性方面,儀器特別優化了測量穩定性以及線性,從而獲得極佳的測量可重復性(repeatability)。R&SCMW270集信號發生器與信號分析儀于一體,前面板上提供了三個經精確校準的RF連接器,可以大大降低測試搭建的復雜度,使客戶能節省生產或維護的成本、時
- 關鍵字:
測試 測量 R&S WiMAX 測試儀 基礎儀器 無線網絡
- 編者按:10月20日,WiMAX被正式批準為國際電信聯盟標準(ITU),在WCDMA、CDMA 2000、TD-SCDMA之后,成為3G標準IMT-2000家族的第四名正式成員。
據國外媒體報道,上述決定出臺之后,最初受影響最大的可能是UMTS的擴展頻段(UMTS Extension Bands),即從2.5GHz到2.6GHz頻段,歐洲電信管理當局計劃于2008年開始分配這一頻段。這一頻段也是WiMAX廠商和運營商關注的焦點。
WiMAX頻率配置仍是世界性難題
WiMAX論壇主席R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WiMAX 3G 小靈通 無線網絡
- Cadence設計系統公司,宣布G2 Microsystems已經使用Cadence®低功耗解決方案開發了創新的無線移動跟蹤設備。這種完整、集成的且易用的流程,基于Si2標準的通用功率格式(CPF),讓G2 Microsystems能夠實現更快上市以及超低功耗的目標。
G2 Microsystems總部位于加州坎貝爾市,專門設計和制造超低功耗、特定用途的Wi-Fi解決方案,用于實時方位跟蹤、無線傳感、移動設備和資產跟蹤標識等用途。該公司利用其低功耗Wi-Fi專業技術以及全面應用Caden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Cadence 無線設備 無線網絡
- 雖然3G發展迅速,但也只是反映了產業的一小部分,在此時談論4G似乎有些過早,但是無線肯定是創新的溫床。可以說,至少在這個時候4G有些“偏離正道”,但是WiMAX已經指明了道路,也許會成為4G首個產品從而實現有意義的市場滲透率,并最終取得成功。
真的需要4G?
什么是4G?首先要回顧一下歷史,1G是模擬蜂窩,但連接性極不穩定,最終因頻譜效率低而遭淘汰。這時,2G(即數字蜂窩)來了,使這個問題得到改善,其容量擴大了3-7倍甚至更多,同時增強數據服務能力和提高語音通話質量,使得在單位帶寬和時間內
- 關鍵字:
通訊 無線 網絡 4G WiMAX 1xEV-DORevA 無線網絡
無線網絡介紹
1、所謂無線網絡,就是利用無線電波作為信息傳輸的媒介構成的無線局域網(WLAN),與有線網絡的用途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于傳輸媒介的不同,利用無線電技術取代網線,可以和有線網絡互為備份。
2、常見標準有以下幾種:
IEEE 802.11a :使用5GHz頻段,傳輸速度54Mbps,與802.11b不兼容
IEEE 802.11b :使用2.4GHz頻段,傳輸速度11Mb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