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周二,惠普正式對外宣布,公司將以每股25美元的價格收購電子資訊系統公司(EDS,Electronic Data Systems Corp.),包括EDS的負債在內,協議總金額高達139億美元,惠普預計該收購協議將在下半年完成。
據國外媒體報道,周二,惠普公司和EDS表示,雙方就惠普收購EDS簽訂了最終協議,收購價為每股25美元,總額約為139億美元。惠普收購EDS后預計來自服務部門的收入將增長一倍。2007財年惠普服務部門的收入為166億美元。截止2007年
關鍵字:
惠普 EDS 戴爾
5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有分析師日前指出,戴爾立足于全球PC市場的制勝法寶已不復存在,如今正面臨著死亡的厄運。
本月9日,CNET資深分析師Charles Cooper發表文章稱,戴爾可以像蘋果一樣東山再起。對此,科技界知名人物“假喬布斯”博客的作者Dan Lyons表示,戴爾的復蘇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Lyons稱,戴爾立足于PC市場10多年的優勢已不復存在。戴爾是一家創新公司,但戴爾的創新不在產品上,而是在生產部和渠道方面。
如
關鍵字:
戴爾 PC
LSI 公司 (NYSE: LSI) 日前與戴爾 (Dell) 和希捷 (Seagate) 聯合宣布,三家公司成功實現了 6Gb/s 的 SAS I/O 吞吐量的互通性演示并驗證了數據的完整性。該技術演示采用了 LSI 6Gb/s SAS 片上 RAID (ROC) 控制器芯片和 6Gb/s SAS 高端口數擴展器芯片,實現了以全帶寬執行 I/O 讀寫操作。此次端對端互通性演示大大推動了構建完整的SAS生態系統的進程,是一個重要的發展里程碑。
IDC 存儲與半導體研究部副總裁 Dave Rein
關鍵字:
LSI 戴爾 希捷 SAS服務器 RAID (ROC) 控制器芯片
盡管全球當前經濟形勢并不樂觀,但家用電腦(PC)市場卻增勢不減。調查機構IDC近日發布數據顯示,2008年第一季度全球PC出貨量達6950萬臺,同比增長14.6%。全球前五大PC生產商依次是惠普、戴爾、宏基、聯想和東芝。
數據顯示,由于受到美國經濟放緩影響,第一季度的美國市場PC銷量也僅有3%的低增長。因而眾多廠商將重心轉向了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美國市場在全球的份額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兩個百分點,為23%。
而全球PC銷售巨頭的座次并未出現變化,惠普、戴爾和宏基包攬了前三甲位置,聯想則緊隨
關鍵字:
PC 惠普 戴爾 宏基 聯想
4月6日消息,盡管一致認為戴爾在遏止市場份額進一步下跌方面已經取得了進展,但分析人士認為戴爾要完成復興計劃還需要時間——一位分析人士甚至認為還需要兩年時間。
據國外媒體報道稱,上周四,戴爾舉行了分析人士會議,向他們宣傳糾正過去失誤的戰略。
據道瓊斯的MarketWatch報道稱,高盛和W.R. Hambrecht的分析師將戴爾股價的評級由“增持”下調為“持有”。高盛的分析師大衛表示,即使能夠成功,戴爾的復興
關鍵字:
戴爾 計算機
該小組發現這三家工廠嚴重違反了《勞動法》的有關規定,不僅工作條件惡劣,工人每天的上班時間長達16個小時,平均每小時的報酬卻只有2.1元人民幣,而且工人都沒有年假、產假以及正規的勞動合同。 高校大學生聯合發起抵制戴爾電腦 網易科技訊 11月25日消息 據香港媒體報道 香港七所高校的一個調查小組通過對戴爾代工廠的調查,指責其為“血汗工廠”,并發起了抵制戴爾電腦的活動,將其排除在香港高校學生機的采購之外。 據該媒體報道,去年11月至今年8月間,香港七所高校大學生聯合成
關鍵字:
戴爾 電腦 香港 高校 抵制
據國外媒體報道,根據戴爾周二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修正后財報,2003年到2007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凈利潤減少了9200萬美元。
戴爾今年8月首次承認,經過為期一年的內部調查,該公司發現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里,一些員工存在誤導審計人員和人為修改收益的行為,目的是達到特定業績目標。戴爾的內部調查從2006年8月開始,共審查了500多萬份文件。根據調查結果,戴爾修正了2003財年到2006財年之間的所有財報,以及200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
修正后的財報顯示
關鍵字:
戴爾 PC
9月24日上午11點,戴爾在北京正式宣布聯手國美電器進軍國內零售市場,這是戴爾全球零售策略的又一重大進展,也是戴爾首次在中國引入直銷外的銷售模式。
不久前,戴爾在日本、英國、美國分別與Bic Camera公司、Carphone Warehouse、沃爾瑪這三家零售巨頭達成合作,并在俄羅斯莫斯科開設當地首家戴爾專賣店。
根據雙方合約計劃,戴爾將于10月初在國美電器約50家主要城市門店開始銷售產品,未來數月將進駐700多家國美
關鍵字:
國美 戴爾 PC 直銷 消費電子
據國外媒體報道,權威調研機構Gartner日前評出了“全球50大半導體消費廠商”,結果惠普、戴爾、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分列前五名。 報告顯示,惠普2006年的半導體消費額為140億美元,占業內總輸出量的5%。戴爾和諾基亞的消費額均為120億美元,摩托羅拉為110億美元,而三星為100億美元。 全球50大半導體消費廠商2006年的總消費額為1610億美元,占行業總輸出量的61%。 在這50家廠商中,以通信企業居多,其次分別為數據處理公
關鍵字:
消費電子 半導體 惠普 戴爾
戴爾怎么兜售起第三方企業的產品來?而且,后者的產品與戴爾之間存在競爭關系。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登陸戴爾官方網站發現,戴爾E520 n系列家用臺式機訂購欄中,提供了第三方的顯示器品牌——英邁國際的V7系列。 戴爾800銷售熱線員工韓冰也對記者承認,這是第三方品牌,但是經過了戴爾官方非常嚴格的測試。 “這不奇怪。事實上,戴爾在線電子商務網一直在銷售第三方的產品,并不限于公司自有品牌。”昨天,戴爾(中國)發言人張颯英對記者說。她透露,除了英邁顯示器之外,公司還一直在線銷售英特爾、AMD的處理器
關鍵字:
IT硬件 戴爾 沃爾瑪 顯示器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無論是聯想進入4-6級市場,還是戴爾開始進入零售,其共同的特點是將消費PC作為新的高速增長點 從6月10日開始,戴爾電腦將在沃爾瑪位于美國、加拿大和波多黎各的3000家店鋪開始銷售。 而在國內,戴爾的大陸分銷渠道遴選工作據稱也已展開,其中英邁國際與神州數碼這兩大渠道商被認為最有可能在最后的競標中勝出。 面對老對手的壓力,聯想集團開展了大規模的針對4-6級市場拓展活動,聯想人員稱,“消費PC是4-6級市場的主體。” 業內人士認為,戴爾與聯想的動作其共性是都將目光聚集在消費PC上,這相比前兩年大家
關鍵字:
戴爾 聯想 消費PC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美國《商業周刊》日前撰文指出,個人電腦制造商戴爾為了奪回其失去的市場份額,重振昔日雄風,將推出新的個人電腦產品線,并通過零售商而不是沃爾瑪進行銷售。 戴爾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習慣在巴黎陸際大酒店宣布重要事項。1996年,他也是在這首次告訴戴爾管理層公司將挺進服務器領域。當時,業內許多觀察人士認為,戴爾不會進入這個運行網站及企業網絡的高耗能產品領域。然而時至今日,戴爾的服務器業務規模已經達到了50億美元。6月7日,邁克爾-戴爾還是在這個豪華酒店宣布了另外一系列計劃,并希望這些計劃能夠取得成功。
關鍵字:
戴爾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導語:北京時間6月2日,《商業周刊》網站今天發表分析文章稱,從2008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和最新公布的削減支出計劃來看,戴爾公司已經走上了復興之路。不過,艱苦的工作也許才剛剛開始。重新擔任戴爾公司CEO僅四個月,邁克爾
關鍵字:
戴爾 復興之路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根據易觀國際最新的數據顯示,2007年第1季度臺式機整體市場出貨量為377.4萬臺,與去年同期相比,出貨量增長了10.1%,市場價值額下降了4.5%,整體PC行業利潤下降趨勢明顯。 市場格局上,惠普超戴爾居第四位。 總體市場 2007年第1季度臺式機整體市場出貨量為377.4萬臺,受2006年第4季度大行業采購量基本完成的影響,本季度總體市場相比上季度下降了4.2%;市場價值為181.2億元,相比上季度下降了6.2%,與去年同期相比,出貨量增長了10.1%,市場價值額下降
關鍵字:
戴爾 惠普 臺式機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6月1日下午消息,戴爾與微軟中國今天簽署“微軟企業大客戶轉售商”合作協議,戴爾由此成為微軟國內首家覆蓋OEM、金牌認證合作伙伴以及企業大客戶轉售商等多項業務層面的合作廠商。 根據該協議,戴爾在向客戶提供硬件產品的同時,還將按照用戶需求直接提供微軟的軟件及相關產品,特別針對大型企業及團體客戶將提供定制化的微軟軟件許可證,且通過戴爾解決方案團隊為客戶提供軟、硬件結合的整體解決方案。 戴爾副總裁兼中國和香港地區總裁閔易達認為此次簽約對戴爾有戰略意義。他表示,微軟產品與技術是戴爾中國企業用戶非常關心和需要的核心方
關鍵字:
戴爾 微軟 消費電子 消費電子
戴爾介紹
戴爾 百科名片
戴爾戴爾,全名邁克爾?戴爾, 1965年出生于休斯敦。1987年成立戴爾公司。戴爾公司于 1992年進入《財富》雜志500家之列,戴爾因此成為其中最年輕的首席執行官。戴爾公司目前名列《財富》雜志500家的第48位,《財富》全球500家的第154位。自1995年起,戴爾公司一直名列《財富》雜志評選的 “ 最受仰慕的公司 ” , 2001年排名第10位。
目錄
個人簡介
戴爾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