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之音引述美國《華爾街日報》16日報導,在美中關系緊張因人工智能AI和半導體芯片等關鍵技術糾紛日漸加劇之際,美國科技巨頭微軟公司16日表示,它正在計劃將數以百計的微軟在中國的AI及云計算領域的工程師遷往其它國家。微軟的亞太研究及開發項目雇傭了約7000名工程師,多數是在中國。外遷提議本周稍早時發給了相關員工。報導引述熟悉此事的人士表示,微軟給予這兩個關鍵領域以中國公民為主的工程師遷移到其他國家的機會,其中包括美國、愛爾蘭、澳洲和新西蘭。其中一人說,微軟正在詢問大約七、八百名涉及機器學習和與云計算有關工
關鍵字:
美中 AI競爭 微軟
5月21日,據彭博社等外媒消息,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近日表示,他相信配備專用人工智能芯片并擁有更快性能的新一代計算機,將重新點燃Windows PC與蘋果公司Mac之間的長期競爭火花。納德拉在接受彭博電視臺采訪時贊揚了蘋果的表現,并表達了希望Windows與Mac能再次展開真正競爭的愿景。為了迎接這一新挑戰,微軟推出了一款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型PC,命名為Copilot+PC。該公司宣稱,得益于專用于人工智能處理的芯片,微軟Surface系列以及其他制造商的機器在性能上將超越蘋果的頂級MacB
關鍵字:
微軟 人工智能 PC
微軟于5月16日表示,計劃為其云計算客戶提供采用AMD人工智能(AI)芯片的平臺方案,作為英偉達方案的替代,具體細節將在下周舉行的開發者大會公布。微軟還將在此次大會展示新款自研Cobalt 100處理器。
關鍵字:
微軟 AMD AI 芯片
ChatGPT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更多可能,AIGC已經席卷各行業。越來越多高校也擁抱這一變化,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為推動AIGC技術在產業和高校實踐教學中的應用,鳳凰教育攜手微軟,研華共同研發了鳳凰數媒AIGC實訓系統。該系統是目前國內能夠合法使用正版ChatGPT的實訓平臺,圍繞微軟正版的ChatGPT的應用及—圖像生成相關的應用進行互動培訓。面向高校用戶,如何針對教育領域采取合適的產品方案?如何讓方案更好地應用于高校場景?如何高效部署?產品的開發、迭代對于合作三方都是急需破
關鍵字:
AIGC 鳳凰教育 微軟 研華
作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人工智能AI已經成為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在ChatGPT熱潮推動下,當前,AI人工智能及其應用在全球迅速普及。從產業格局來看,目前英偉達在AI芯片市場幾乎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而與此同時,為加速占領風口,以谷歌、微軟、蘋果等為代表的各大科技廠商都積極下場競賽。其中,Meta、谷歌、英特爾、蘋果推出了最新的AI芯片,希望降低對英偉達等公司的依賴,而微軟、三星等廠商在AI方面的投資計劃及進展亦相繼傳出。微軟:逾110億美元投資計劃公布微軟方面,近日,據多
關鍵字:
AI 微軟 蘋果 三星
自微軟官網獲悉,當地時間5月8日,微軟宣布了一項投資計劃,旨在加強美國威斯康星州東南部作為人工智能經濟活動、創新和創造就業機會中心的作用。其中包括33億美元的云計算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創建該地首個以制造業為重點的人工智能聯合創新實驗室,以及一項人工智能技能計劃,為該州10萬多名居民提供必要的人工智能技能。據介紹,投資將分為四個部分:(1)投資云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到2026年底,微軟將投資33億美元,通過在威斯康星州芒特普萊森特開發一個最先進的數據中心園區,擴大其國家云和人工智能基礎設施的容量。該基礎設施將
關鍵字:
微軟 AI 數據中心
兩名了解該情況的微軟員工的話稱,這個新模型內部被稱為MAI-1,由最近聘請的谷歌DeepMind聯合創始人兼人工智能初創公司Inflection前首席執行官穆斯塔法·蘇萊曼監督。該模型的確切目的尚未確定,將取決于其表現如何。據報道,微軟可能會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行的Build開發者大會上預覽這個新模型。路透社聯系微軟尋求評論時,微軟拒絕置評。據報道,MAI-1將比微軟先前訓練的較小的開源模型“大得多”,這意味著它將更昂貴。微軟上個月推出了一個較小的人工智能模型Phi-3-mini,以期通過成本效益高的選項吸引
關鍵字:
AI 微軟 大模型
4月30日消息,美媒近日撰文稱,公司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雖然表面上與微軟的日常運營看似無關,實際上仍在幕后密切關注并推動公司的人工智能策略。他不僅在戰略決策中發揮作用,還積極參與產品開發和高層管理的招聘,尤其是與OpenAI的合作,蓋茨在其中起到了關鍵的橋梁作用。蓋茨的遠見在微軟推出新的人工智能產品時顯現,特別是在微軟推動人工智能工具Copilot的開發和部署中。文章稱,蓋茨依然是微軟技術創新和戰略方向的關鍵推動者。以下為英文翻譯全文:《比爾·蓋茨仍在微軟操縱幕后,監督人工智能的構
關鍵字:
蓋茨 微軟 AI
4月26日消息,美國時間周二盤后,微軟公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2024財年第三財季財報。財報顯示,微軟當季營收為618.6億美元,同比增長17%,超過分析師預期的608億美元。凈利潤為219.4億美元,同比增長20%,每股收益為2.94美元,高于分析師的平均預期2.82美元。微軟發布的第三財季業績高于分析師預期,公司股價在周四的盤后交易中上漲逾3%。當日微軟股價收于每股399.04美元,下跌2.45%。按部門劃分,微軟智能云業務(Intelligent Cloud,包括Azure公共云、SQL Se
關鍵字:
AI 微軟 財報
據外媒,4月23日,微軟與可口可樂發布聲明稱,雙方將建立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以在全系統范圍內調整可口可樂的核心技術戰略,促進采用尖端技術,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創新和提高生產力。據悉,可口可樂已承諾向微軟云及其生成式AI功能投入11億美元,作為合作的一部分。通過合作,兩家公司將共同嘗試使用Azure OpenAI 服務等新技術,在各種業務功能中開發創新的生成式AI用例,包括測試Microsoft 365 Copilot如何幫助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字:
微軟 可口可樂 生成式AI
4 月 23 日消息,Meta 向第三方硬件制造商開放其 MR 操作系統之外,還計劃和微軟公司合作,將推出靈感來自于 Xbox 的限量版 Meta Quest 頭顯設備。Meta Quest 2、3 和 Pro 頭顯已經于 2023 年 12 月通過 Xbox Game Pass Ultimate 認證,為佩戴者和玩家帶來了 Xbox Cloud Gaming 云游戲體驗。Meta 公司在博文中表示,將會推出一款“靈感來自 Xbox”的限量版 Meta Quest,但并未披露關于該頭顯的更多細節。Meta
關鍵字:
Xbox Meta 微軟 Quest 頭顯
2024年,對于PC產業而言也許將會是轉折性的一年。得益于ARM芯片的入局以及ChatGPT所帶來的人工智能風潮,新一代移動架構的筆記本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AI PC」已經走上舞臺。微軟將在今年舉行的Build大會上,重點關注Windows on Arm和全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根據The Verge的報道,在活動前一天舉辦的Surface和AI專題活動上,微軟將重點展示搭載全新ARM處理器的Surface設備和Windows人工智能功能。這或許暗示著微軟在CPU性能和應用模擬方面將擊敗蘋果自研M3芯片,意
關鍵字:
微軟 ARM x86 架構 Wintel AI PC 英特爾
4月11日消息,根據周三發布的議程,微軟計劃在今年5月的年度Build開發者大會上,展出旨在為個人電腦和云計算帶來創新的全新人工智能工具。今年1月,微軟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向分析師預告,到2024年,“人工智能將成為每一臺個人電腦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此次Build開發者大會的議程正體現了這一目標的重要性。微軟之前的財報中提到,使用Azure公共云運行人工智能模型的客戶所帶來的營收有顯著增長,微軟希望通過向開發者提供新的人工智能功能,持續這一增長趨勢。微軟人工智能部門的新任
關鍵字:
微軟 AI
據微軟官網消息,當地時間4月7日,微軟宣布旗下微軟人工智能(Microsoft AI)將在倫敦市中心開設一個新的人工智能中心。該人工智能中心將推動開創性工作,推進最先進的語言模型及其支持基礎設施,并為基礎模型創建世界級的工具,與微軟的人工智能團隊以及包括OpenAI在內的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聲明中稱,新的人工智能中心將由人工智能科學家和工程師喬丹霍夫曼(Jordan Hoffmann)領導。此前,霍夫曼曾任職于倫敦的Inflection和DeepMind公司。
關鍵字:
微軟 倫敦 人工智能
IT之家 3 月 28 日消息,根據美國商標和專利局(USPTO)公示的清單,微軟獲得了一項關于人工智能的專利,主要基于員工對文檔的處理,幫助老板評估員工的工作表現。微軟在專利中概述了一套 AI 系統,收集員工在指定時間內對文檔的活動數據,洞察員工修改、刪除、添加等操作情況,從而判斷員工在工作中是否“摸魚”,或者努力工作。這項技術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哪個人對文檔(尤其是 OneDrive 等應用程序中的共享文檔)的貢獻最大,但并不局限于此。微軟在該專利中表示,現有技術無法準確描述員工和文檔之間的關系
關鍵字:
AI 微軟
微軟:聽了索尼自私的反對意見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微軟:聽了索尼自私的反對意見!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微軟:聽了索尼自私的反對意見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微軟:聽了索尼自私的反對意見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