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業界的消息稱,奇美將于今年第一季度開始量產23.6寸和27寸3D觸摸功能液晶面板。
其中,27寸面板將使用光學觸摸技術,支持多點觸摸,搭配3D快門眼鏡。
此外奇美競爭對手友達、三星、LG都在積極研發集成3D和觸摸功能的面板新技術。相關消息,今年全球電視的出貨量將達到2.11億臺,同比增長 17%,液晶電視則更是大漲50%。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奇美集團50周年雖不見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現身,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仍表示,奇美電嫁給鴻海一定會幸福;而奇美實業董事長廖錦祥今天也指出,面板景氣很好,奇美電訂單能見度已至今年3-4月份。
據臺灣媒體報道,奇美集團旗下的奇美電將在3月18日正式與鴻海合并,雖奇美集團歡度50周年不見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現身,但一手推動與鴻海結親的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一再表示,“郭臺銘是一個很好的人,奇美電嫁給鴻海一定會幸福,企業名稱也還是奇美”。
當媒體不停追問許文龍對今年景氣的看法時,許文龍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奇美受惠群創帶進大量訂單與客戶,不僅將擴大8.5代廠產能規模,大陸寧波的后段模組(LCM)廠將同步擴充。而且還將投入印刷電路板組裝(PCBA)與背光模組(BL)兩大新事業,往下游的液晶電視機組裝垂直整合。
PCBA的全球龍頭為臺表科,該公司擁有超過120條以上的組裝線(SMT)。既有奇美的PCBA有四至五成是由臺表科出貨,由于臺表科的競爭力全球第一,新奇美此舉是否會影響臺表科的發展,值得后續觀察。
另外,國內BL兩大龍頭為瑞儀與中光電,新奇美成軍以來,積極整合BL等面板關鍵零組件,此舉是否
- 關鍵字:
奇美 LCM
- 鴻海集團吃下SONY的墨西哥廠后,又獲得三星青睞,液晶電視代工量大增,新奇美尚未合并,據悉新奇美已經啟動8.5代線擴廠計劃,將從原2.4萬片拉升到6萬片。
新奇美合并基準日定為3月1日,先前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說,兩方整并在重復投資部分將會檢討,但在8.5代線的部分,外界關心續不續建,段行建并未響應,不過,據表示,奇美電(3009)8.5代線不但不會暫停反而會增加投片量。
奇美電8.5代線原本預估今年量產,初期投片量2.4萬片,然而,因應液晶電視快速成長,鴻海集團今年在液晶電視代工量的增加,奇
- 關鍵字:
奇美 液晶電視
- 鴻海組裝電視大軍兵臨城下,為新奇美帶來近500萬片的索尼(Sony)液晶電視面板訂單,相當于奇美六分之一出貨。這是鴻海去年吃下Sony墨西哥電視工廠,并拿下其北美市場的液晶電視訂單后,為新奇美帶來的第一筆大訂單。
Sony液晶電視面板來源,過去是以合作伙伴三星電子為主,也就是三星與Sony合資的S-LCD面板廠,其次為友達與奇美,友達更是Sony在臺灣最重要合作伙伴,可能會與冠捷加深合作,擴大組裝能力。
Sony在投資夏普十代廠后,除向上述三家面板廠采購面板外,又新增夏普為新的供貨商,使面
- 關鍵字:
奇美 液晶面板
- 據彭博社報道,臺灣經濟管理部門表示,將允許臺灣面板顯示器制造商到大陸建立工廠,以適應內地市場對平板顯示器市場正在增長的需求。
臺灣“經濟部”工業局產業政策組負責人Vivian Lien上周在臺北接受采訪時表示,臺灣將逐步開放對大陸的投資。該局已經向經濟部最高領導人送去建議,尋求臺灣“行政院”和立法機構的批準。就是否對臺灣產業到大陸投資的限制進行松綁,臺灣“行政院長”吳敦義本月本月將做出決定。降低臺灣制造商到大陸進行投資的限定
- 關鍵字:
奇美 LCD 液晶顯示器
- 海峽兩岸面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峰會暨簽約儀式,20日將在北京舉行,兩岸面板企業將達成新的采購協議及合作意向,大陸向臺灣采購面板金額將達到50億美元。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白為民14日指出,海信、創維、海爾、長虹等大陸面板制造業者,以及臺北世界貿易中心、奇美、友達、華映等企業,將在峰會上共同探討兩岸面板業新一輪戰略合作機制與發展模式。
2009年初,兩岸于福州舉行海峽兩岸面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論壇,就加強信息交流、穩定供求關系、倡導綠色制造、共同參與產業標準制定、提升售后服務、物流體系達成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群創、奇美電和統寶將提前于3月1日合并,根據群創估計,今年新奇美營收規模將躍升至6,033.1億元,較去年4,732.54億元大幅成長27%,將順利超越友達,成為臺灣新面板王。
此外,今年新奇美也將順利轉虧為盈,預估今年凈利約208億元。
公司設立于2003年1月14日的群創,昨(14)日剛剛好是滿7歲的生日。由于三合一合并案提前,因此群創也提前完成「合并增資發行新股」的公開說明書,群創指出,合并之后的綜效將很快可以見到,營收與獲利將會有長足的進步。這項預估也被業內認為,是群創7歲的生日愿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面板廠以開放LCM制程做為降低庫存、減少制程策略,背光模組廠并進一步擴及LCM業務,與面板廠或系統廠緊密結合。
背光模組廠指出,在此趨勢下,未來部分背光模組廠的成本結構大異于以往,營收將大幅成長,但獲利率卻將拉低。
面板廠經歷去年重大考驗后,許多策略出現調整,奇美是最早以OPEN CELL方式,將部分LCM制程開放給背光模組廠或系統廠,除可減少LCM的人力、將火力集中到效益更高的LCD制程外,同時可進一步與下游結合,配合客戶端的需求設計,甚至下游客戶直接加工,更具競爭效益,成為面板產業的新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背光模組
- 由于被美國司法部依反托拉斯法調查,指控面板廠操控面板報價的案件,臺灣面板廠包括奇美、華映、友達等三家公司都在被告之列,其中華映與奇美已經先后與美國司法部完成協商,目前僅剩友達仍在進行中。業內估計,這三家面板廠最后合計的罰款金額,恐將超過新臺幣200億元。
面板業內人士指出,這項罰款的內容,是依據面板廠銷美(直接加間接進口美國)產品的金額以一定比例為基礎,再加入部分認罪協商內容等條件去進行復雜的計算,其中甚至包括認罪時間的早晚等,各家面板廠所接受的罰款條件都不同,但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越晚協商的條件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據臺灣媒體報道,面板大廠友達、奇美電與華映將于1月20日出席位在北京召開的海峽兩岸平板顯示產業戰略合作峰會暨簽約儀式,預估大陸對臺采購金額將達50億美元,因家電下鄉計劃延長,同時拉高補貼幅度,業界預估電視將成最大受惠產品,友達、奇美電春節一樣努力拼經濟,目前產能利用率維持在90%以上。
面板業今年淡季不淡,從友達第4季產能利用率維持在90-95%、奇美電1月份產能利用率也在90%便可充分瞭解,加上訂單滿手,今年過年面板雙虎生產線已確定不休息,將正常營運趕上市場追單,對于1月20日當天的簽署會議,
- 關鍵字:
奇美 LCD
- 面板大廠奇美電6日臨時股東會通過和群創、統寶「三合一」合并案,原訂計畫將于4月30日合并生效,但根據三方協議,為了加速合并綜效產生,合并日可能提前到3月1日,而奇美電配合合并案,其股票最遲也將在今年2月底、3月初,最快將于農歷春節前下市。
群創總經理段行建表示,未來經營階層必須以智能盡量縮短合并磨合期,至于資遣,若系依正常淘汰機制,并不算裁員。
奇美電指出,目前景氣還看不出有什么太大變化,整體需求還是不差,第一季營收要維持第四季水平不難。奇美電農歷年間生產線持續加班生產,以因應需求,各大廠
- 關鍵字:
奇美 LCD
- 群創并購奇美電后,新奇美最近接獲南韓三星LED背光液晶電視面板與整機訂單,顯示群創與奇美電的合并效益逐步顯現,并使鴻海集團有機會擠下冠捷,成為全球液晶電視代工龍頭。
三星現在鎖定美國最大液晶電視業者Vizio為對手,這次三星下單新奇美,主打低價LED背光電視。三星為全球最大液晶電視品牌廠商,2009年對臺電視面板采購約1,200萬片,并以奇美電為主。
在奇美電與群創合并后,外界認為,三星將減少對奇美電下單,建立防鴻戰線。不過,也有人認為,以奇美電與三星長期的合作關系,奇美電與群創合并后,供
- 關鍵字:
奇美 LED 液晶電視
- 受惠于面板大廠陸續啟動擴產腳步,近1個月來面板設備廠都與面板廠洽談8.5代廠的訂單,包括盟立、均豪、萬潤等,預估年底就可底定,將成為面板設備廠未來的營收成長動能。
其中設備廠盟立營收屢創新高,前11月EPS已達新臺幣2.11元。在面板廠友達、奇美電等8.5代廠擴廠帶動下,盟立2010年成長可期,目前在手訂單已達28億元,將于上半年交貨完畢。
盟立10月營收站上3.01億元,11月再走高至3.05億元,連兩月創2009年單月新高。在獲利部分,11月單月自結稅前盈余達3,600萬元,較上月2,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灣公平交易委員會周二表示,已批準面板生產商群創光電、奇美電子和統寶光電合并。
群創光電上月表示,公司同意以換股方式收購奇美電子,交易總價達新臺幣1720億元。
群創光電還在10月初宣布,公司同意以換股方式收購小尺寸面板生產商統寶光電,這筆交易的估價為新臺幣200億元。
分析師們表示,群創光電并購交易迅速獲批反映出亞洲大型面板生產商,尤其是臺灣和韓國生產商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的狀況。
公平交易委員會發布公告稱,上述合并交易不會對面板生產行業的競爭造成很大影響,因為
- 關鍵字:
奇美 面板
奇美介紹
奇美電子于1998 年由奇美實業投資創立,2002年8月成為臺灣股票上市公司,現有臺灣地區同仁17,000人,全球同仁29,000人(2007年10月),產品以液晶電視用面板、顯示器與筆記本電腦用面板為主,供應全球信息及家電大廠,為世界TFT-LCD(薄膜晶體管液晶顯示器)領先廠商。
奇美電子以推動全球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普及化為目標,立志成為受信賴與尊敬的世界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