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些歐洲企業,今后在出口中國多晶硅的時候,可能要三思而后行了。近日,商務部公布了對于歐盟出口至中國的太陽能級多晶硅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的終裁決定。其中,反補貼稅率均為1.2%,而反傾銷稅率則有兩個級別,瓦克化學的傾銷幅度(即稅率)為14.3%,其余多家歐洲企業的傾銷幅度則在42%。
筆者認為,我國政府采取“雙反”舉措的目的非常明確,保護國內多晶硅企業、穩定多晶硅市場供求關系、促進多晶硅行業健康發展是最終目標,然而此次“雙反”調查和取證過程持續時間太長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在大全新能源完成目前擴張至12000MT后,由于需求增加以及2014年第一季度達到每千克21.63美元的較高平均銷售價格(ASP),而上季度為每千克18.67美元,該公司正在規劃翻倍多晶硅產能至25000MT。
正如預期,該公司在2014年第一季度達到銘牌產能6150MT,該季度產量為1517MT,較上季度1445MT有所提高。
大全使銘牌產能達12150MT的下一擴張階段將日前也已經開始,預計在2014年底完成。該公司已經為擴張支出約2200萬美元,直至年底撥付另外5900萬美元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
- 中國對歐盟多晶硅“雙反”調查的大棒終于落錘。從5月1日起,產自歐盟的多晶硅產品將面臨被征收兩年的反補貼、反傾銷稅。“雙反”調查始于2012年11月1日,通常應在2013年11月1日前結束調查。但由于“情況復雜,則延期至2014年5月1日”。
一位國內多晶硅企業高管透露,瓦克的游說和中國下游廠商的抵制均是終裁被延期的原因。德國瓦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多晶硅生產商。此次“雙反”調查終裁中,由于瓦克與中方達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
- 距離京東方鄂爾多斯低溫多晶硅液晶和OLED5.5代線顯示面板開始運行僅僅半年時間,產能位列國內第二位的民族面板企業華星光電就敲定了自己武漢6代低溫多晶硅液晶和OLED項目。雖然該項目投產必然更晚、規模也更小,但是卻在面板尺寸上稍稍領先,在主要技術路線上、市場方向上與京東方高度重合。
研究認為,國內民族面板業對OLED項目的投入,以及新興TFT技術:低溫多晶硅技術和金屬氧化物技術的投入,已經從早期的科研和試驗線為主,轉向正線和量產階段。這標志著,民族面板業在基礎技術上從實際落后國際市場一代,轉
- 關鍵字:
OLED 多晶硅
- 江西省發改委近日召開《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2013~2017年)》新聞發布會。《規劃》提出,到2017年力爭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銷售收入22565億元,年均增長18%,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
其中,節能環保產業達到1800億元,年均增長20%;新能源產業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16.5%;新材料產業達到3400億元,年均增長14.5%;鋰電及電動汽車產業達到145億元,年均增長16.3%。
這是江西省第二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五年規劃。規劃確定,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
- 關鍵字:
新能源 多晶硅
- 時隔幾年之后資本市場再講光伏故事,在目前排隊的IPO企業中,出現了兩家光伏企業的身影,分別為中來光伏和福斯特光伏,這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光伏真正回暖的標志。
而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光伏產業的確出現了復蘇跡象,光伏設備商、多晶硅廠商、組件廠商、電站運營商,整個產業鏈都在悄然“解凍”。
兩企業排隊IPO
光伏企業曾經有過資本市場滑鐵盧。
2012年以來,受光伏寒冬和IPO暫停影響,有8家光伏企業選擇終止上市,倒在了IPO的前夜。
&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今年“兩會”,全國政協委員、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再次呼吁,希望在解決了中國光伏產業原料基本需求后,政策鼓勵中國多晶硅產業走出國門,以直接參與國際競爭來促進中國多晶硅產業更上新臺階。
光伏發電產業鏈從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從多晶硅到硅片、電池片以及電池組件再到太陽能光伏電站。
作為太陽能發電的重要基礎原料,在近年來國內市場低迷、國際原材料傾銷等“內外受困”的形勢下,多晶硅的市場行情猶如坐過山車般,大起大落。對于他及整個行業來說
- 關鍵字:
中能硅業 多晶硅
-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師預計,受到中日光伏市場的驅動,全球多晶硅銷售額有望突破60億美元
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NewEnergyFinance,BNEF)分析師預計,鑒于中國與日本太陽能市場激增,2014年,全球多晶硅銷售額有望增長15%,至60億美元。
BNEF指出,盡管2012年,全球太陽能市場低迷,但多晶硅價格再次增長。業內老大中國保利協鑫與德國WackerChemieAG均預計市場需求呈增長態勢,紛紛計劃擴張產能。
“我們看到整個太陽能產業正處于復蘇階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制造
- 【發布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發布文號】公告2014年第25號
【發布日期】2014-04-3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以下簡稱《反傾銷條例》)的規定,2012年11月1日,商務部(以下稱調查機關)發布年度第71號公告,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以下稱被調查產品)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該產品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28046190。該稅則號項下用于生產集成電路、分立器件等半導體產品的電子級多晶硅不在本次調查產品范圍之內。
調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
- 彭博4月30日電,多晶硅行業正邁向三年前價格戰開打以來的最大繁榮,這需感謝中國和日本爆發的光伏面板訂單。
多晶硅是生產光伏電池的原料,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今年多晶硅需求料將增長15%,為2011年以來最高需求。多晶硅的價格已達到2012年年中來的最高。以這個價格計算,全球銷售額或突破60億美元。
中國的保利協鑫能源和德國的WackerChemieAG為首的多晶硅制造商正在擴大生產,期望借收入增長來恢復他們的利潤率。他們正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復蘇。
IHSInc.太陽能分析師
- 關鍵字:
多晶硅 太陽能
- 一方面,企業層面并非不支持分布式發展,且普遍認可分布式是光伏應用的主流,另一方面,囿于分布式光伏在開發、融資等方面尚存的諸多待解難題。業界一直對“2014年我國新增分布式光伏裝機要達到8GW”的目標能否實現持懷疑態度,本月上旬能源局發文堅定今年分布式光伏新增8GW目標,市場再燃雄心。
據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口多晶硅總量為5601噸,環比下降17.5%,同比下降29.9%。其中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量約1373噸,環比下降57.9%,同比下降69.4%,以來料加工貿易方式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中信建投經濟咨詢能源行業研究員翟坤指出,發展光伏產業對調整能源結構、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變革、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因此,科學制定光伏產業發展戰略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光伏產業,近年來的發展可謂“命途多舛”。自2009年和2010年整個行業的高速擴張,欣欣向榮,到2011年和2012 年的持續虧損,在到2013年,業界巨頭無錫尚德宣布破產重組,令光伏
- 關鍵字:
光伏 多晶硅
-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旗下綠能事業處EnergyTrend的最新報價顯示,受到近期市場需求轉變與產品價差縮小等影響,第二季單晶需求有機會走揚;至于在現貨市場上,由于廠商仍在觀望第二季供需狀況的演變,追價意愿不高,近期現貨市場的價格處于狹幅震蕩盤整的局面。
近期單、多晶相關產品價差持續縮小,加上效率差距的優勢依然存在,單晶產品的競爭力明顯提升。研究經理胥嘉政表示,目前單晶電池主流產品的轉換效率在18.4%左右,而多晶電池的效率則是17.4%至17.6%之間,17.6%以上的產品仍
- 關鍵字:
太陽能 多晶硅
- 商務部發布消息稱,德國瓦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向中國商務部進出口公平貿易局簽署并遞交了價格承諾書,至此,對歐盟多晶硅反傾銷和反補貼案得到妥善解決。
今年1月,商務部初步裁定,調查期內,原產于歐盟的進口太陽能級多晶硅產品存在傾銷和補貼,中國多晶硅產業受到實質損害,而且傾銷、補貼與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考慮到本案的特殊市場情況,決定在初裁后暫不實施臨時反傾銷、反補貼政策。
昨日,商務部網站信息顯示,中方調查機關和瓦克公司在市場價格基礎上達成一致,中國調查機關接受瓦克公司以不低于承諾價格及相關條
- 關鍵字:
多晶硅 光伏
- 基于“多晶硅產能已明顯過剩”的判斷,自2009年起銀行等金融機構“一刀切”地對所有光伏企業限貸,而薄膜光伏企業也備受牽連。全國政協委員、漢能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在今年兩會上建議,把區別對待、“有保有壓”、“有扶有控”的金融政策落到實處,應允許金融機構審核放貸。
目前,太陽能電池主要分為晶體硅電池和薄膜電池兩種。晶體硅電池是第一代太陽能電池;薄膜電池是第二代及第三代太陽能發電技術,在國家七大戰略
- 關鍵字:
多晶硅 薄膜
多晶硅介紹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產單晶硅的直接原料,是當代人工智能、自動控制、信息處理、光電轉換等半導體器件的電子信息基礎材料。被稱為“微電子大廈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產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團(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國的一些比較 [
查看詳細 ]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