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橫跨多重電子應用領域的全球領先的半導體供應商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簡稱ST;紐約證券交易所代碼:STM)公布了截至2017年7月1日的第二季度及上半年公司財報。 第二季度凈收入總計19.2億美元,毛利率為38.3%,凈利潤1.51億美元,每股收益0.17美元。 意法半導體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Carlo?Bozotti表示:“第二季度公司業務繼續穩定發展,凈收入和毛利率均好于季節性周期,并高于公司指導目標的中位數。” “所有產品部門和銷售渠道都實現收入同比增長
- 關鍵字:
意法半導體 傳感器
- 自動駕駛汽車最引以為豪的就是配備了很多傳感器:攝像頭、超聲波、雷達、激光雷達,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儀器。為什么要裝這么多傳感器?看看下面這張圖就明白了。
這張通顯示了自動駕駛領域所謂的“邊緣情景”——在面對非常規情景時,軟件與人的處理方式有所差異,導致汽車行為難以預測。在上面的例子中,基于傳統攝像頭數據的軟件,會把汽車后面的自行車圖片誤判為真正的騎行者。
Cognata公司的研究人員意識到了這一盲點,他們開發了可以測試自動駕駛算法的軟件。這樣
- 關鍵字:
自動駕駛 傳感器
- 如果你需要一個傳感器來檢測可燃氣體或者別的什么氣體的話,搜索一通之后,你最終一定能夠找到MQ系列的氣體傳感器。這種貌似小麥克風一樣的裝置內部含有加熱器和某些電化學傳感器。將加熱器連接到一個外部加熱電壓,并將一個傳感器的一端連接到ADC,你就能夠利用這樣的傳感器,來檢測酒精蒸汽、硫化氫、一氧化碳或臭氧等氣體,而檢測氣體的種類取決于你所選擇的傳感器型號。 這些都是簡單的模擬設備,而模擬設備在我們的印象中,它們對溫度和濕度都很敏感。而很不幸的是氣體傳感器就受到這樣的影
- 關鍵字:
傳感器
- 前幾天有讀者留言,跟我討論AI過分火爆和泡沫開始膨脹的事。
確實,現有的AI產業基數和輿論、資本對它助推是并不對等的,其中泡沫確實存在。事涉AI則必強大絕對是一種盲目的價值觀。但AI的優勢在于這種基數近乎于無限底層,能夠提供的應用場景過分巨大,所以在眾多應用場景沒有被驗證到底之前,也很難去判斷他的泡沫到底有多少。
另一方面,AI完全處于剛剛起步的階段,我們看到了很多企業火爆異常。但卻可能忽略了另一個問題:這些企業都集中堆積在某幾個領域內,而AI作為整體真正發展,需要的支撐條件很多。其中很多
- 關鍵字:
AI 傳感器
- 艾邁斯半導體,全球領先的高性能傳感器解決方案供應商,在“2017年度最佳傳感器”(2017年6月27-29日,加州圣荷西,傳感器博覽會)評選活動中榮獲馳名的“金牌創新獎”。 艾邁斯半導體的獲獎產品為新型的配件通信接口(ACI),該技術可讓主動降噪(ANC)耳機通過單根線連接到主機設備(如智能手機)而無需裝配電池。艾邁斯半導體開發的ACI采用標準音頻線中的麥克風線向配件系統供電,并同時以高達16Mbit/sec的速度進行麥克風數據及其它數據傳輸,?傳輸時延低至1.1us。因此,該ACI可廣泛
- 關鍵字:
艾邁斯 傳感器
- 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Bosch(博世)準備在德國東部城市Drasden(德累斯頓,德意志聯邦薩克森州首府)投資11億美元(約10億歐元)建造一座新的芯片制造工廠。這將成為博世歷史上總額最大的一筆投資。
這座新的工廠落成以后,預計將為自動駕駛汽車應用的傳感器制造芯片,并將帶來約700個新的工作崗位。去年,博世曾經和著名汽車制造商Daimler(戴姆勒)聯合宣布,將在2020年開始銷售自動駕駛汽車。
MEMS傳感器、攝像頭、雷達傳感器、LiDAR傳感器以及激光掃描器等先進的智能傳感器是自
- 關鍵字:
Bosch 傳感器
- 本文設計實現了一種以CC2430為核心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其中,傳感器模塊包括有溫濕度傳感器SHTll、紅外傳感器BS520、光照度傳感器 PGM5506.無線傳感器網絡系統總體結構無線傳感器網絡是對周圍環境的溫度、濕度、光、加速度等信息進行監控和管理的技術。這種無線傳感器節點中內置了傳感器、傳感器控制電路、CPU、無線通信模塊、天線、電源裝置等,通過Ad-Hoc通信技術,可以與周圍的傳感器節點一起把數據傳輸到匯聚節點。本文介紹的無線傳感器網絡由一個匯聚節點和多個傳感器節點組成,通過匯聚節點上
- 關鍵字:
CC2430 傳感器
- CMOS影像傳感器(CIS)市場規模在可預見的未來內,將連年創下新高。 據IC Insights最新報告指出,到2021年時,全球CIS組件的銷售金額將達到159億美元,年出貨量則逼近80億顆。
在數字相機、手機先后帶動下,CIS市場自2008年金融海嘯之后,便持續展現出相當強勁的成長動能。 而隨著影像感測應用逐漸在汽車、機器視覺、醫療等應用領域普及,在可預見的未來內,CIS組件市場仍將呈現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其中,汽車將是未來幾年CIS出貨成長最快的應用領域,預估到2021年時,車用CIS組
- 關鍵字:
CIS 傳感器
- 最近一段時間我把蘋果這十年的 iPhone 發布會都看了一遍,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研究 iPhone 在傳感器使用上的演進。所謂傳感器(Sensor),就是能夠感知周圍環境并輸出電信號的元器件。像麥克風,就是一個能夠感知周圍聲音的傳感器,而攝像頭就是視覺傳感器。人通過耳朵、眼睛、皮膚、鼻子等感知周圍的刺激,進而做出決策,智能設備同樣如此。我認為 iPhone 之所以強大,除了具有強大的計算能力和 iOS 操作系統,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采用了各種先進的傳感器,采集周邊的數據。接下來我就按時間順序講解 iPho
- 關鍵字:
iPhone 傳感器
- 1998年成立于德國漢堡的光達(LiDAR)制造商Ibeo,主要市場是傳感器系統與環境辨識。2000年被工業傳感器廠商Sick收購,是該公司內部專門負責開發車用LiDAR的部分。2009年經由管理層收購,Ibeo再次成為獨立的公司。
2010年開始,Sick參與了歐盟的研究計劃,計劃內容是開發低成本、低功耗的小型LiDAR,目標則是降低交通事故,并希望以這款小型裝置,在自動駕駛輔助這塊領域提高市場能見度。
Ibeo在2010年與Valeo簽約合作,設計固態Scala LiDAR產品,在20
- 關鍵字:
IoT 傳感器
- 行業領先的數字圖像解決方案開發商豪威科技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今日宣布推出1300萬像素PureCel?Plus-S疊層芯片傳感器家族的新成員OV13A10和OV13A1Q。基于OmniVision第二代PureCel Plus-S 1.0微米像素技術,最新的傳感器可捕捉到絕佳的圖像,并為主流智能手機中的前置和后置攝像頭應用,提供如高分辨率攝影,‘超級自拍’功能,以及2倍光學變焦等諸多先進功能。 “18:9屏寬比的無邊框顯示在智能手機的應
- 關鍵字:
OmniVision 傳感器
- 行業領先的數字圖像解決方案開發商豪威科技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今日宣布推出專為下一代旗艦型智能手機設計,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以及高分辨率的圖像傳感器OV16B10。基于OmniVision 的第二代1.12微米PureCel?Plus-S技術,OV16B10傳感器具備高滿井容量,高靈敏度成像以及相位檢測自動對焦(PDAF)等特色,可為高端移動設備單攝像頭或雙攝像頭相機應用提供行業領先的性能。 “我們認為相機功能的差異化是使智能手機制造商脫穎而出,并滿
- 關鍵字:
OmniVision 傳感器
- 汽車廠商希望通過微型攝像頭、傳感器、方向盤監視設備,以及聲音提示來確保司機在使用類似特斯拉Autopilot這樣的駕駛輔助系統時保持專注。
去年5月,一名特斯拉Model S車主在啟用Autopilot模式時發生事故身亡。美國交通安全委員會(NTSB)上周在報告中指出,盡管車輛多次發出告警,但車主仍在很長時間內雙手離開方向盤。
然而此次事故表明,汽車廠商需要通過完全自動化的駕駛功能來獲得優勢。除非車輛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安全行駛,否則司機仍然必須保持警惕,并隨時準備好接管車輛的控制權。
- 關鍵字:
特斯拉 傳感器
- 先前Google在年度開發者大會上,推出了結合人工智能(AI)與影像識別技術的Google Lens,著實令外界耳目一新,當市場上的討論大多聚焦于Google Lens在手機上的應用之際,有評論卻認為,Google Lens的可能性其實更為博大精深,未來物聯網(IoT)中數以兆計的各式傳感器,或有機會透過使用少量的通用傳感器來實現。
Computerworld報導指出,在4年前崛起的IoT概念中,原本預期人們的生活周遭將充斥著大量傳感器,如今隨著AI及機器學習等技術的進步,情況可能將有所改變。從
- 關鍵字:
Google 傳感器
- MEMS的全稱是微型電子機械系統(Micro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利用半導體制造工藝和材料,將傳感器、執行器、機械機構、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等集成于一體的微型器件或系統,其內部結構一般在微米甚至納米量級。MEMS主要包含兩個部分:傳感器和執行器。
MEMS傳感器市場
2014年,全球MEMS傳感器市場規模為130億美元,據預計2015-2020年MEMS傳感器市場將以13%年復合成長率增長,2020年將達到300億美元。
其中慣性傳感器市場規
- 關鍵字:
MEMS 傳感器
傳感器。高效環保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傳感器。高效環保!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傳感器。高效環保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傳感器。高效環保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