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指紋識別原理
1684年,植物形態學家Grew發表了第一篇研究指紋的科學論文。1809年Bewick把自己的指紋作為商標。1823年解剖學家Purkije將指紋分為九類。1880年,Faulds在《自然》雜志提倡將指紋用于識別罪犯。
- 關鍵字:
系統 指紋識別 FPC1 基于 傳感器 存儲
- 日前,全球知名的高效能模擬與混合信號IC創新廠商Silicon Laboratories(芯科實驗室,以下簡稱“Silabs”)率先推出QuickSense? 系列人機接口產品, 新產品將提供業界領先的電容和紅外感應裝置,以及提供擁有業界最快檢測率、最高靈敏度、直觀的、易于使用的開發工具QuickSense Studio,以充分滿足高端用戶人機接口的需求。
該系列新品包含以下產品:
Si1102 and Si1120 紅外接近傳感器: QuickSens
- 關鍵字:
Silabs 傳感器 QuickSense
- 本文研究了載流導線磁場中尋線小車位置檢測的分析方法,給出了小車位置解算和道路形式推斷的原理和算法,討論了該尋線小車傳感器布局的一般原則并給出了一種布局方案。
- 關鍵字:
飛思卡爾 智能車 傳感器 磁場 尋線 布局 200912
- 我們研究了一種改進的加權融合算法,采用二次加權的方法,并引入了最優比例權重的概念,先對單個傳感器進行加權,再對整體進行加權融合,目的是使算法性能達到最優。通過實驗進行仿真,結果表明,算法穩定性較高,融合效果好。
- 關鍵字:
仿真 傳感器 數據融合 權重 加權平均 200912
- 網絡節點和網關節點的設計 網絡節點軟件功能設計 在ITS無線傳感器網絡的設計中,網絡節點按照功能不同,需要分別進行設計。終端節點、匯聚節點和網關節點的軟件功能如圖3所示。終端節點安裝不同的傳感器用
- 關鍵字:
系統 應用 智能交通 網絡 傳感器 無線
- 傳感器是名副其實的朝陽產業,即使在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的2008年,我國傳感器市場仍然有逆勢增長20%以上的良好表現。傳感器產業以其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滲透能力強、市場前景廣等特點為世人矚目。由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分會(簡稱敏協分會)主辦、中昊電子有限公司協辦的中國敏感元器件與傳感器產業發展論壇暨中電元協敏協分會2009年年會,8月28日在貴州省凱里市召開。在這次會議上,行業主導、企業老總、科研院所專家學者近90人就行業發展現狀、市場應用熱點和技術趨勢等進行了深入交流探討。
傳
- 關鍵字:
傳感器 敏感元器件
- 0 引言
我國自2006年起舉辦的全國大學生“飛思卡爾杯”智能汽車競賽融科學性、趣味性和觀賞性為一體,是一項以迅猛發展、前景廣闊的汽車電子為背景,涵蓋了自動控制、模式識別、傳感技術、電子、電氣、計算機
- 關鍵字:
電源 傳感器 控制 單片機 MC9S12DG128 基于
- 國內首款內置傳感器芯片(即MEMS微機電芯片)在上海推出。芯片的設計方深迪半導體創始人兼CEO鄒波稱,希望明年融資進行量產,2012年登陸國內創業板。
與普通芯片相比,除了計算功能外,它還具有感知功能。通過內置的陀螺儀傳感器,可以感知外界運動,并做出相應反應。
“比如你把手機屏幕翻向下,手機自動變成靜音,或者將手機轉三圈,自動鎖住,”鄒波稱。當然這些具體應用的實現,還要在軟件解決方案的基礎上。不管是任天堂的Wii還是蘋果iPhone都已經用到了這種核心技術。
- 關鍵字:
傳感器 MEMS
- 控制精度是保證高速鐵路列車正點到達和安全運行的核心。以傳感器為核心元件的設計方式是目前高速鐵路的測速和定位技術的主流。傳感器在高速鐵路的測速和定位技術中主要有3種類型:脈沖轉速傳感器、慣性加速度傳感器、獨立定位傳感器。研究傳感器具體應用情況和工作原理。結果表明,傳感器測速定位方法簡單,經濟實用,誤差小,適于在高速鐵路中普遍應用。
- 關鍵字:
研究 應用 鐵路 高速 傳感器
- 電子產品世界,為電子工程師提供全面的電子產品信息和行業解決方案,是電子工程師的技術中心和交流中心,是電子產品的市場中心,EEPW 20年的品牌歷史,是電子工程師的網絡家園
- 關鍵字:
汽車 傳感器 Resolver
- 懸浮軸轉動時稍微受到干擾就會產生微小的不穩定的振動,這種振動將影響懸浮軸的正常運動狀態,因此,對懸浮軸的振動位移進行無干擾測試極其困難,如果再要求測振傳感器靈敏度高、穩定性好、抗干擾能力強,實施起
- 關鍵字:
傳感器 設計 測量 振動 高精度 懸浮 具有
傳感器。高效環保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傳感器。高效環保!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傳感器。高效環保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傳感器。高效環保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