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企業和專利申請者在歐洲專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提交了19041份專利申請,這一數量與2021年相比增長了15.1%。中國是2022年專利申請最多的前5個國家之一,占申請總量的9.8%。根據歐洲專利局今日公布的《2022年專利指數》,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在過去5年內成長了1倍以上,是10年前數量的近5倍。《2022年專利指數》整體統計數據顯示,在全球疫情和經濟不確定的大環境下,與技術創新相關的活動仍然強勁。歐洲專利局2022年共收到193460項專利申請,比去
關鍵字:
專利 專利指數 中國專利
蘋果一項新專利獲得批準,配備柔性屏幕的iPhone/iPad在掉落時可以自動折疊屏幕,減少屏幕損傷。專利申請顯示,具有可折疊和可滾動顯示器的移動設備可以使用傳感器來檢測垂直加速度,以確定移動設備是否已掉落。如果傳感器檢測到移動設備已掉落,可折疊設備可以至少部分縮回,以防止脆弱的顯示屏撞擊地面。垂直加速度超過預定閾值時,可以激活電子設備的第一顯示器和第二顯示器之間的鉸鏈連接的釋放機制。此前,蘋果分析師郭明錤表示蘋果或將在2024年推出可折疊iPad。至于可折疊iPhone,蘋果方面考慮可能會更多,包括昂貴的
關鍵字:
蘋果 可折疊 手機 專利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20日獲頒2023年科睿唯安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副法務長陳碧莉表示,臺積電去年研發經費達54.7億美元,研發占營收比重達8%,這是臺積電之所以能提供每一世代新技術的原因,同時,臺積電以專利與營業秘密雙軌機制來保護創新成果。 陳碧莉表示,創新是臺積電企業的核心價值,臺積電的第一項創新,其實源自1987年公司成立之初,率先提出全球集成電路專業制造服務的創新模式。而臺積電30年來致力研發創新,堅持自主技術,2022年研發經費高達54.7億美元,占當年度營收8%,這是為何臺積電能提供每一代新技術
關鍵字:
臺積電 專利 ?晶圓代工
半導體或者說芯片是當今高科技產業角力的關鍵依托,日前,知產機構Mathys & Squire發布了一份2022年半導體專利申請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美國、歐盟等依然是半導體技術的領導者,這對未來經濟十分重要。去年,半導體相關專利的申請數比5年前激增59%。其中,中國公司提交了18223件,全球占比高達55%,也就是半數以上。美國公司占比26%,英國僅有百余件,占比甚至不到0.5%。以公司來看,臺積電以4793件的申請量高舉榜首,美國應用材料申請了209件,閃迪申請了50項,IBM申請了
關鍵字:
半導體 專利 芯片 臺積電
消息稱蘋果有望在 2023 年推出擴展現實頭顯設備,不過售價可能會在 2000-3000 美元之間。援引國外科技媒體 Patently Apple 報道,蘋果近日獲得了一項 HMD(頭戴式顯示器)的陀螺儀進動引擎(Gyroscopic Precession Engine)的專利,可能會裝備在未來的頭顯設備中。根據美國商標和專利局公示的專利信息,蘋果的這項專利主要介紹了頭顯的陀螺儀進動引擎。這意味著,這個引擎將處理一堆運動數據,并給出更好的觸覺反饋,以便在玩游戲或看電影時提供更好的運動體驗。Patently
關鍵字:
蘋果 頭顯 專利 震動
華輿訊 據中非新聞社報道 最近,南非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個授予人工智能(AI)發明專利的國家。一種基于分形幾何的連鎖食品和飲料容器獲得了南非公司和知識產權委員會(CIPC)的專利。該專利的確認于7月28日發表在該委員會的期刊上。但與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最新期刊上列出的數百項專利不同,這個容器不是由人類概念化的。該專利確定達布斯(Dabus)——統一感知的自主引導裝置——為發明者。達布斯的發明者史蒂芬·塞勒是太平洋財產保險公司授予的專利所有者。這是由薩里大學(University of Surrey)的瑞安·阿
關鍵字:
專利 南非 人工智能
美光科技(Micron)宣布已于全球取得超過5萬件的終身專利,再次展現其引領業界的創新實力。自1984年成功開發世界最小的256K DRAM芯片起,專利便持續在美光的技術領先策略中扮演關鍵角色,美光也于其間累積無數里程碑,包含于2021年發表的全球首款1α(1-alpha)DRAM。在美光長達43年的歷史中,已有來自16個國家超過4,000名同仁都對此卓越成就做出長足貢獻。美光總裁暨執行長Sanjay Mehrotra表示,這樣的成就在任何產業中都相當罕見,我想感謝所有曾對專利取得有所貢獻的美光同仁,如果
關鍵字:
美光 專利
英飛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完成對France Brevets與Verimatrix公司NFC專利組合的收購。NFC專利組合包含由多個國家頒發的近300項專利,這些專利全部與近場通訊(NFC)技術相關,包括主動負載調變(ALM)等嵌入在集成電路(IC)中的技術,以及能夠增強NFC的易用性從而給用戶帶來便利的技術。目前英飛凌是該專利組合的唯一擁有者。NFC專利組合之前由France Brevets持有,如今已被全部納入英飛凌的專利管理范圍之中,將助力英飛凌在一些最具挑戰性的環境中快速且輕松地完成開發工作,從
關鍵字:
英飛凌 NFC 專利
據日本媒體報道,隨著5G走向商用,全球6G之爭已經拉開序幕。華為、三星、NTT等企業展現積極態度,原因是6G與虛擬空間、量子、人工智能和自動駕駛等下一代核心技術密切相關。 專利調查企業網絡創研和日本經濟新聞社合作調查了與6G相關的9個主要領域的專利申請情況。結果顯示,中國份額超四成,占比最高。 今年4月,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曾發布《6G通信技術專利發展狀況報告》,報告指出,當前6G通信技術領域全球專利申請總量為3.8萬余項。中國是6G通信技術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申請占比35%。 日媒報道稱,
關鍵字:
5G 6G 專利
北京時間 7 月 12 日消息,蘋果公司律師警告稱,如果法院因其侵犯專利公司 Optis Cellular 的 3G 和 4G 專利命令公司支付“在商業上無法接受”的專利許可費,那么蘋果可能會退出英國市場。蘋果目前在英國卷入了一樁與 Optis 的訴訟案,并拒絕就 iPhone 和其他技術使用的專利向 Optis 支付許可費。今年 6 月,英國一家高等法院法官裁定蘋果侵犯了 Optis 的兩項專利,命令其支付許可費。目前這筆費用的價值尚未確定,但是 This Is Money 網站稱,蘋果可能要因為在其產
關鍵字:
蘋果 專利
據天眼查APP顯示,3月5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一項名稱為“后視鏡自適應調節方法及裝置”的專利,專利公開號為CN112440881A,專利申請日期為2019年8月31日。該專利摘要顯示,本發明公開了人工智能領域中的一種后視鏡自適應調節方法,包括獲取自車駕駛員人眼空間位置和目標后視鏡空間位置,并根據人眼空間位置及目標后視鏡空間位置獲取駕駛員在目標后視鏡中的水平視野角度等。同時,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后視鏡自適應調節裝置。采用本發明實施例避免了駕駛員因分心手動調節后視鏡而影響駕駛安全。 &
關鍵字:
華為 后視鏡 專利
韓聯社消息,歐洲專利局(EPO)與國際能源署(IEA)22日發布一項共同研究結果顯示,從2000年至2018年,三星在電池技術領域共申請專利4787件,位居全球第一。日本松下在電池技術領域共申請專利4046件,排名第二,LG以2999件位居第三。按國家和地區來看,同期韓國申請電池技術專利占比17.4%,繼日本之后位居世界第二位。歐洲專利局主席安東尼奧·坎皮諾斯表示,亞洲國家在產業專利申請方面展現強勁勢頭,美國和歐洲可憑借眾多的中小企業和研究機構在下一代電池領域展開競爭。
關鍵字:
三星 電池 專利
9月3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通過天眼查查詢獲悉,近日,上海蔚蘭動力科技有限公司新增專利信息“動態臉部識別裝置及方法、計算機程序”,申請日為2019年6月,公布日為2020年9月。專利詳情顯示,該發明提供一種基于臉部動作檔案設立的動態臉部識別裝置及方法。該裝置包括,一數據庫,一影像捕獲設備以及一處理單元。該數據庫用于儲存用戶一默認臉部動作并包括至少一臉部特征點。該影像捕獲設備追蹤該用戶的臉部動作,并拍攝一近似視頻片段,其中使用者在一時幀上做出一近似臉部動作及至少一近似臉部表情。該處理單元與該數據庫及該影
關鍵字:
蔚來汽車 臉部識別 專利
新浪科技訊 9月3日上午消息,天眼查顯示,近日,京東數字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增“測謊機器人”專利,申請日為2020年3月,公開日為2020年9月,專利類型為外觀專利。 據中國網報道,京東數科擁有名為“京東心鏡”的智能測謊產品,可以用于信貸風控領域,還可以用于安防、員工情緒管理和招聘等領域。
關鍵字:
京東數科 測謊機器人 專利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于 2020 年 8 月 25 日公布一種彈性集流體及其制備方法、電池電極極片和柔性鋰離子電池專利,該專利申請時間為 2016 年 12 月 6 日。了解到,專利摘要顯示,該發明提供了一種彈性集流體,包括彈性聚合物襯底以及設置于所述彈性聚合物襯底上的導電層,所述導電層具有褶皺結構,所述導電層的材料包括金屬和 / 或碳材料,該彈性集流體具有高柔韌性與高循環穩定性,將該彈性集流體用于鋰離子電池電極片的制備,能夠有效避免因極片機械形變和活性物質內部膨脹造成的極片 “掉粉”現象。該發明還提供了該彈
關鍵字:
華為 柔性 鋰離子 電池 專利
專利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專利!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專利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專利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