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凌晨消息,英偉達在線上舉行發布會,正式發布了GeForce RTX 30系顯卡。發布會依然在老黃的廚房中進行,總計發布了RTX3080、3070與性能怪獸RTX 3090三款顯卡。 RTX 30系顯卡使用全新的安培架構,并且采用了三星8nm工藝,安培游戲卡家族拉開了帷幕。 全新安培架構性能翻番 發布會開始,黃仁勛宣布,《堡壘之夜》即將支持光線追蹤和DLSS技術!因此《堡壘之夜》的游戲性能將得到大幅提升。這兩項雖然不是什么新的技術,但卻是首次在網游中實現落地。Nvidia BroadCast
-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30 顯卡
- 英偉達今日公布了該公司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英偉達第二季度營收為38.66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25.79億美元相比增長50%,與上一季度的30.80億美元相比增長26%;凈利潤為6.2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52億美元相比增長13%,但與上一季度的9.17億美元相比下降32%。英偉達第二季度調整后盈利和營收均超出華爾街分析師預期,對2021財年營收的展望也超出預期,但盤后股價仍舊小幅下跌不到1%。第二季度主要業績:在截至7月26日的這一財季,英偉達的凈利潤為6.2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5
- 關鍵字:
英偉達
- 那個穿著皮衣的男人要“搞事” !圖為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520億美元(約合3637億人民幣),全球芯片史上最大的一筆收購案正在進入倒計時。據英媒London Evening Standard報道,英偉達(NVIDIA)將以這個巨額數字收購英國最大的科技公司ARM,目前雙方已進入排他性的談判階段,預計今年夏季末完成交易。2016年,日本軟銀集團曾以320億美元收購ARM,四年間溢價200億美元。據悉,軟銀對于此次出售ARM還頗為費心,找來高盛為其物色下家。高盛曾找到蘋果,但被后者
- 關鍵字:
芯片 英偉達 英特爾 華為
- 在軟銀宣布出售ARM公司的開始,幾乎沒多少人相信NVIDIA會收購ARM,現在來看這馬上就要成為現實了,英國媒體爆料稱他們是目前唯一的談判方,最快夏季末就能談妥收購。軟銀出售ARM的直接原因是去年的巨額虧損,包括WeWork在內的多項投資計劃導致軟銀虧了1.35萬億日元(約合125億美元)的運營虧損,出售ARM可以回血。軟銀在2016年花費240億英鎊(約合320億美元)收購了ARM公司,軟銀CEO孫正義希望的出售價格是不低于400億英鎊(約合520億美元),人民幣約合3637億,絕對是天價。不說收購AR
-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 8月15日消息,據外媒報道,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收購日本軟銀集團旗下英國芯片設計子公司Arm的談判正在加快進行,雙方進入排他性談判階段。據知情人士稱,收購將于月底完成,對Arm的估值可能高達400億美元。早在今年4月份,總部位于英國劍橋的Arm首次被其日本母公司軟銀掛牌出售,當時美國投行高盛(Goldman Sachs)受聘物色潛在買家。軟銀當時正處于舉步維艱的狀態,在對辦公空間共享創企WeWork等投資失敗后,軟銀出現了嚴重虧損。高盛最初曾與蘋果接洽,但后者沒興趣收購Arm業務。該行隨后試圖組建一個財團,
-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 英偉達計劃在 9 月推出下一代 GPU,同時曝出了板卡 SKUs 和暫定發布時間等。 英偉達 RTX 3000 產品線中性能最強的型號 PG132-10 將具有 24GB 顯存,預計將作為 RTX 2080 Ti 的繼任者推出,計劃于 9 月下旬推出。 PG132-20 和 PG132-30 
-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顯卡
- 自從軟銀打算出售ARM之后,這家芯片公司的命運一直不明朗。此前CNMO《傳英偉達有意從軟銀手上收購ARM 蘋果:轉角遇到愛?》曾報道,英偉達有意收購ARM,但隨后相關收購談判又擱置了。業內觀察人士援引最新報道稱,目前ARM的收購至少有兩種可能,其中一種是三星成為其股東。三星(圖源SAMMOBILE)此前,分析師Jim Hardy聲稱,三星無意收購ARM,但隨后《韓國時報》援引行業高層的最新報告稱,三星至少可以成為ARM的股東。最新的消息顯示,ARM這筆價值約400億美元的收購交易可能不
-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三星
- 據國外媒體報道,即使將ARM部分股份出售給半導體廠商英偉達或讓ARM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軟銀集團仍將繼續持有旗下芯片設計公司ARM的股份。軟銀是在2016年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RM的,這筆交易是軟銀當時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收購交易。今年7月中旬,外媒報道稱,在蘋果向ARM芯片轉型的早期階段,軟銀正在考慮出售ARM的部分或全部股份,或者讓ARM進行首次公開募股。7月下旬的時候,知情人士稱,英偉達有意收購ARM。據外媒報道,該公司曾就收購ARM與軟銀進行了接洽。近日,知情人士透露,這兩家公司目前在
- 關鍵字:
英偉達 ARM
- 日前,據《日經新聞》報道,即使軟銀計劃將部分股權出售給英偉達,軟銀也計劃保留其在芯片設計師Arm的股份。日經新聞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兩家公司目前正在談判條款。軟銀收購Arm后可能會收購Nvidia的股份英偉達和Arm也可能通過換股合并,軟銀將成為合并后公司的主要股東正就英偉達(Nvidia)從軟銀(SoftBank)手中收購Arm控股(Arm Holdings)進行談判的消息引發了一個有趣的問題。這是否會改變Arm作為中立的芯片技術供應商的模式。為了探究這個問題,我們需要了解一下Arm的商業模式,以及它與
- 關鍵字:
ARM,英偉達
- 據外媒 wccftech 今日報道,知名爆料者 @kopite7kimi 在推特回復網友提問時表示,英偉達頂級旗艦顯卡 RTX 3090 將提供高達 50% 的 TimeSpy Extreme 性能提升。 Time Spy Extreme 是 3DMark 中一項極端測試項目,是世界上首個采用 4K 分辨率的&n
- 關鍵字:
英偉達 RTX 3090 游戲卡
- 2020年7月30日,MLPerf組織發布第三個版本MLPerf
Training v0.7基準測試(Benchmark)結果。結果顯示,英偉達基于今年5月最新發布的Ampere架構GPU A100,和HDR
InfiniBand實現多個DGX A100 系統互聯的龐大集群——DGX
SuperPOD系統在性能上分別開創了八個全新里程碑,共打破16項紀錄。打破MLPerf Training最新基準測試16項記錄MLPerf是2018年5月成立的行業基準測試組織,在AI備受關注的當下,獲得了芯片
- 關鍵字:
英偉達 A100 AI
- 此刻,全球芯片產業鏈牽一發而動全身。上周有媒體報道稱,當前軟銀正在尋求將RAM出售,或者通過公開募股(IPO)使其重新上市。今日,據彭博社報道,知情人士稱,最近幾周,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可能會與ARM交易達成一致。除了英偉達,三星、蘋果也是潛在收購者,或通過收購Arm搶占AI終端市場。早在2016年,軟銀斥巨資收購了當時英國最大的上市科技公司的ARM,主要是看中了ARM架構的低功耗優勢,以及其在移動設備上占據絕對壟斷地位。軟銀認為,ARM將會成為物聯網時代的的引領者。軟銀掌門人孫正義曾表示:"我把
- 關鍵字:
ARM 英偉達 華為
-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3日早間消息,據外媒報道,知情人士透露,英偉達有意收購軟銀集團旗下的芯片企業Arm。英偉達和軟銀兩家公司都沒有對置評請求做出回應。Arm則拒絕對此消息進行置評。2016年,軟銀以32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Arm,上周有媒體報道稱,當前軟銀正在尋求將Arm出售,或者讓其上市。上個月,軟銀集團公布了一系列交易,這家日本巨頭計劃出售價值210億美元的美國無線運營商T-Mobile的股票,因此來籌集資金,今年3月,軟銀宣布將會出售或變現最多410億美元的資產以回購股票和減少債務。(月恒)
- 關鍵字:
英偉達 收購 軟銀 芯片 Arm
- 【TechWeb】7月2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英偉達官網公布的信息顯示,他們將與佛羅里達大學聯手,打造學術領域最快的AI超級計算機。英偉達是當地時間周二在官網宣布這一計劃的,官網的信息顯示,英偉達、佛羅里達大學和畢業于佛羅里達大學的英偉達聯合創始人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Chris Malachowsky),共同出資7000萬美元,對佛羅里達大學現有的超級計算機進行升級,使其成為學術領域最快的AI超級計算機。7000萬美元的升級改造資金中,克里斯·馬拉科夫斯基將提供2500萬美元,英偉達則會提供價值25
- 關鍵字:
英偉達 佛羅里達大學 AI超級計算機
- Graphcore 是一家資金雄厚且志向高遠的英國芯片設計企業,其于近日發布了世界上最復雜的 Colossus MK2(又名 GC200 IPU)處理器,宣稱擁有 594 億個晶體管,性能是上一代 Colossus MK1 芯片的八倍。作為對比,英偉達在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 A100 人工智能芯片,晶體管數量為 540 億個。GC200 IPU 采用 7nm 制程,擁有 594 億個晶體管(來自:Graphcore)據悉,每顆 GC200 芯片具有 1472 個獨立的運算核心 / 8832 個獨立的并行線程
- 關鍵字:
Graphcore 英偉達 AI處理器
?英偉達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建詞條?英偉達!
歡迎您創建該詞條,闡述對?英偉達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英偉達的朋友們分享。
創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