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書超夯 兩岸擬建立數字出版標準
電子書產業超夯,政府也端出政策大菜,臺灣“經濟部”工業局近日表示,7月已與大陸達成共識,雙方建立數字出版共同標準,未來將結合大陸華文市場,五年內創造全球新臺幣1000億元的產值。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194.htm官員說,二、三年后彩色電子紙誕生,將是電子書戰場白熱化的關鍵期,臺灣要跑在前面,五年之內以「臺灣的硬件,賣給全球華人」為標的,推動全球電子閱讀器有八成的市場占有率。
行政院推出「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策略與行動計劃」,政府將花5年投入21.34億元發展電子書產業。工業局預估,臺灣電子書閱讀人口將從每年1萬人成長到5年后100萬人口,成長高達100倍。
工業局官員昨天表示,美國亞馬遜Kindle引爆電子書風潮,預估今年全球電子閱讀器將賣到359萬臺,是去年103萬臺的三倍;以一臺售價約美金500美元來算,推估至少光硬件就有17億美元年產值(約合561億臺幣)。
龐大產值使國內廠商也形成電子書熱潮,包括元太、友達、臺達電、中華電信、遠傳電信、遠流、城邦、udn、誠品書店、三立電視,都打算投入。
官員分析,目前市面上的電子書硬件幾乎都是臺灣制造。另外,臺灣還具有華文內容的文化優勢,可以完成產業鏈。
官員指出,未來將協助業者建立產業鏈,串連最上游的電子書內容(城邦、遠流、東立等)、制作(宏碁、凱立)、內容交易中心(博客來、誠品)、傳遞(遠傳、中華電信)、電子書閱讀器軟件(Adobe )到關鍵零組件和閱讀器硬件(元太、友達、臺達電、鴻海等)。
官員表示,目前全球雖有開放的共同標準(獨亞馬遜使用特殊規格),但華人中文世界尚無建立共通標準,今年7月經濟部標檢局、工業局已和大陸工信部討論,對建立華文界共同標準已有共識,只剩技術性問題待解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