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求電子人才供求契合點 校企合作走向深入
編者按:校企合作已成為電子人才供求對接的重要途徑。企業與高校通過合辦課程、建設聯合實驗室以及舉辦設計大賽等多種方式,可以把教學和科研活動與產業的發展緊密相連,迅速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鑒于此,《中國電子報》邀請了業內主流企業代表,暢談電子行業校企合作的意義、發展模式及未來方向。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8176.htm大學計劃意義深遠
● 為校園與市場搭建橋梁
●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張佳佳
校企合作無論在產學運用方面還是在人才培養適應市場發展需要方面都意義深遠。
高等學府素被冠以“象牙塔”之名,這是形容其遠離社會,潛心從事教育、學術研究。而今天我們所說的高校已經不是傳統意義的“象牙塔”了。“象牙塔”中走出的莘莘學子,最終還是會步入社會、走進市場的,大學教育的根本目的還是要服務于社會的。而發明一個產品到產品的商業化是有一段相當大的距離的,僅靠課堂和書本無法實現。大學與企業的合作無疑在課堂和市場之間架起了橋梁,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企業,從而接近市場,接近產品的商業化運作。
川田真裕
半導體產業能與周邊產業共同持續發展是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企業可以幫助優秀的年輕人才早日接觸到能為產業發展作出貢獻的領先技術。
對于企業而言,可以通過與大學合作,加快研究開發及實用性技術的開發。大學所擁有的基礎技術及關鍵技術,可以通過與企業的合作,將技術與需求相結合,更好地服務市場。上述的產學結合是產業發展中所必需的,通過基礎技術到實用技術的實踐,對人才早期培養具有強大的推動力。
牛雪松
企業大學計劃首先有利于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電子行業的專業人才,不但需要積累大量的理工科背景知識,而且需要很強的動手能力。目前,大多數學生僅能對既有的教學實驗步驟做到爛熟于心,而對于實際工作中的技術問題,缺乏即時處理的應變能力,這也是造成目前“大學生就業難,企業招人難”的癥結所在。而校企合作將突出企業的實際需求,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其次,企業大學計劃也有利于知識更新能力的培養。電子行業的技術更新日趨頻繁,學校的傳統教學強調基礎理論的學習,難以實現與最新技術的一致性。而校企合作的模式,強調在課程中引入各大廠商最新的技術理念和工具,從而加強了學生對新技術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幫助學生從理論知識的學習,引申為對技術方法論的學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