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在弦上 南韓勢將開放面板廠投資大陸
大陸的「家電下鄉」政策,讓大陸成為全球家電大廠在金融海嘯肆虐期間,最引人注目的一塊大市場。而大陸除「家電下鄉」政策之外,對于技術自主創新更是有所期待。大陸工業信息部最大的期待是,利用家電下鄉的誘餌,讓大陸面板產業進入新的紀元。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519.htm由于大陸家電下鄉的政策,讓原本庫存滿倉的臺灣面板廠,多了一個疏通的管道,看在想利用金融海嘯,將臺系面板廠擠出市場的南韓廠商眼里,自然不是滋味。近來南韓輿論界不斷爭論是否應該開放韓資面板廠到大陸設置前端生產線,受限于南韓「尖端技術流出防制法」的規定,南韓面板業者到大陸投資設廠,目前還是受到南韓政府嚴格的限制,導致大陸市場成為一塊看得到、吃的不太開心的大市場。
相對于已經飽和的北美、日本、西歐市場,2008年時,大陸液晶電視占整個電視機市場的比重僅有31.8%,而2009年的市場規模,估計可占電視機市場的57.4%,甚至到2013年時,比率可以高達90%以上。
除此之外,2007年時,大陸海信、Skyworth、TCL等3大電視機品牌,在大陸市場的比重不到60%,但估計2009年可以擴大到80%。這些公司也因為大陸市場的成長,而成為全球前10大的液晶電視品牌。
相對于大陸本土品牌影響力蒸蒸日上,南韓的三星(Samsung)、樂金(LG)盡管已經躋身全球兩大品牌,但在大陸市場的占有率僅有3%。就像是三星超越過去的盟主Sony一樣,南韓輿論界也不排除大陸品牌終有一天可以超越三星、樂金。
大陸政府當然也看到這是發展新世代電子業的最佳契機,因此對于虧損累累的面板產業不棄不舍,在上廣電被整頓,可能廉價出讓的同時,大陸政府又積極的吸引外商,投資7代以上的面板線,甚至拋出1,000億人民幣的資金誘餌,吸引包括臺灣、日本、南韓的面板大廠投資大陸。
對大陸而言,可行性最高的選擇是臺商,而吸引臺商、說服臺灣政府最好的方法就是本土廠商先動,讓技術能力略遜一籌臺商耐不住,一旦耐不住,韓廠基于市場保衛戰,勢必也必須跟進到大陸設廠。果真如此,全球面板產業的版圖必將巨變。
在這個戰略原則之下,京東方正在興建的6代線,預定將從2010年下半起量產,而8代線的興建工事,也將從2009年下半起啟動。位在昆山的龍騰光電,則計劃投入32億美元的資金,投資7.5代的生產線,目前還在等候政府最后的確認。一旦大陸擁有自己的生產線之后,難保大陸會不會在面板產業上,執行更嚴格的產業保護措施。
堪稱全球面板技術鼻祖的日本夏普(Sharp),在上個會計年度(2008年4月~2009年3月)面對上市以來最嚴重的虧損。夏普的會長在法說會中表明,未來將與國外企業合作投資次世代的面板。事實上,夏普的6代線,正在與南京洽談往大陸轉移的相關事宜,而與深圳市之間的8代線合作計劃也未曾中輟。
自從2009年2月大陸宣布電子產業振興方案之后,臺灣與大陸業者之間眉來眼去,在臺商提供產能、大陸分享市場的架構下,雙方的合作關系已經引起日、韓兩國大廠的側目。6月,大陸8大電視機廠聯袂訪問臺灣,并承諾2009年采購44億美元的面板相關設備,這對臺商而言,可以說是不景氣期間的定心丸,而臺灣政府基本上也對開放面板到大陸投資,表達正面的態度。
無論是臺灣或日本廠商,事實上都已經與大陸的中央或地方政府建立了共識,而搭著臺、日面板企業往大陸移動的列車,大陸的面板進口關稅也醞釀調漲中。目前僅課征3%的26吋以上電視面板進口關稅,正在醞釀調整為5%?;谏鲜龅囊蛩?,南韓產官學界已經出現如果不往大陸投資設廠,南韓的面板業界,將遭受嚴重沖擊的聲音。
堵在南韓廠商赴大陸投資最大的障礙便是南韓的「尖端技術流出防制法」。在南韓,尖端技術流出防止委員會主委的層級高達總理,由總理擔任主任委員的委員會,底下還有由「知識經濟部」次長擔任召集人的「實務委員會」,委員則來自各相關部會的局長級官員。同時,為了彌補官員專業能力的不足,又有電子、電池、造船、汽車等7個「專門委員會」,邀請產官學界的專家共同審議專業議題。
凡是屬于國家核心技術領域的產業技術,在出口之前必須取得出口許可,而在出口之前,還得有申告的程序。在取得許可之前,必須證明對國家經濟沒有傷害,經過審議、確認之后,才能申告出口。南韓產業界認為,現在政府強調「Business Friendly」的口號,但卻不能因時、因地制宜,這些抱殘守缺的作法,對于核心產業的競爭力并無幫助。南韓產業的情況,與臺灣限制半導體、面板業到大陸投資的狀況幾乎如出一轍。甚至有南韓業界認為,3年前便開始有企業量產8代線,但現在卻限制4代線以上的面板到海外投資,南韓對于面板業的管制,比臺灣有過之而無不及。
受限的三星、LG Display動彈不得,但上游的設備、材料業早已經偷跑,為了爭取大陸6代以上的生產訂單,南韓的上游材料設備業,早已經與大陸業者暗通款曲,出口申告也流于形式,對于產業發展并無幫助。
以8代線為例,日本在2006年量產,南韓是2007年,而友達也將從2009年下半起量產8代面板線,就算大陸當地廠商從現在起開始投資,真正進入量產的時間,至少也還得2年以上,管制8代線是否符合產業現實,已經不辯自明。此外,南韓電視機大廠在全球市場的品牌突破,其實已經足以讓南韓的面板業沒有后顧之憂。
以2009年上半為例,三星液晶電視出貨量高達1,070萬臺,而樂金也有774萬臺,雙雙超越Sony、夏普、東芝等日本電視大品牌,分居全球第1、第2電視機品牌的寶座。
另一方面,三星在北美電視機市場的銷售單價,也從2009年5月開始超越Sony,三星1,021美元的電視機平均單價,甚至比北美電視機的平均單價超過40%。此外,三星也從2009年的3月起開始推出LED背光電視,目前在全球的市占率甚至高達90%,而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加上三星SDI兩家企業在LED方面的專利已經多達1,400種以上,遠遠超過其它的競爭對手。南韓雖然「杞人憂天」的算計面板產業,但同意面板投資大陸的政策,也應該會在臺灣開放之后迅速跟進。只是南韓有恃無恐,臺灣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