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產業需借外力做好內功
據了解,目前中國多晶硅生產除了中硅等公司在自主研發外,還有利用俄羅斯的多晶硅提純技術結合引進歐美的設備的廠家;但這些技術與國際先進的技術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尚未徹底解決高能耗和環保問題。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158.htm江蘇中能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江游亦表示:“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前景長期向好,但自由競爭下,多晶硅行業暴利將如黃鶴般一去不返。從現在開始,行業內的公司應練好‘內功’,通過提升技術、改良工藝、加強管理等手段,降低成本。”
在行業大洗牌中,挑戰與機遇并存。繼具有很強環保優勢和成本優勢的新型太陽爐生產多晶硅新技術在武威試產成功,“冶金法太陽能多晶硅技術及應用研討會”日前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研討會上,行業代表發出了加強合作、鼓勵創新的倡議,希望通過采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設備,使太陽能多晶硅技術在未來的光伏市場占有更大的比重。
8月4日,清華大學與洛陽世紀新源硅業科技有限公司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雙方將接著聯手破解國內多晶硅生產中的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難題。8月6日,中國第一條微電子級多晶硅產業化生產線在陜西咸陽建成。目前一期年產1250噸多晶硅生產線主要工藝設備已投入試運行,并已生產出第一爐高品質多晶硅。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聞立時院士所言,應對危機的關鍵還在于迅速開發國內市場。除此之外,用配套產業來“解套”,即在上中下游延伸三大產業鏈,是發展多晶硅產業的又一大通道。對此,有必要借鑒四川樂山的經驗。樂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姜曉亭表示,樂山將重點打造“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硅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鏈”三條產業鏈。他說,太陽能光伏硅材料產業鏈,主要是形成“工業硅—太陽能級多晶硅—單晶硅及切片—太陽能電池片及組件—太陽能發電設備—太陽能發電站及民用產品”產業鏈。除了在下游進一步延伸外,在上游和中游,另外兩條產業鏈也能進一步優化多晶硅產能。姜曉亭指出,硅化工循環利用產業鏈,可以用來解決上游副產品的利用問題,也可以處理鹽鹵化工產生的污染物。而電子級硅材料產業鏈,則能夠讓多晶硅材料的產能更進一步橫向擴展。
政策扶持是推動力
多晶硅主要用于光伏產業,而光伏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2009年以來,我國已經在太陽能領域陸續頒布了不少的政策,包括“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以及即將發布的新能源發展規劃,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大量支持和發展光伏產業的決心,同時也給太陽能企業和多晶硅企業以信心。
近日,財政部、科技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決定在2-3 年內,采用財政補助方式支持不低于500MW的光伏發電示范項目。這標志著中國大規模補貼光伏發電的開始,對撬動國內光伏需求市場、摸索光伏補貼經驗、提高中國光伏產業和多晶硅材料產業等各環節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
王占國認為,政府應該出臺像多晶硅這樣的戰略資源發展政策。一是要擇優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獨產自主的發展我國的多晶硅產業,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二是要嚴格限制落后的、高能耗和可能造成對環境嚴重污染的企業盲目上馬,已經上了的項目也要限期改進工藝技術,實現閉環生產。
在可再生能源政策不配套的諸多癥結中,最關鍵的一點仍是新能源的電網接入辦法。由于電網結構不同,我國針對新能源的電網接入辦法,一直沒有出臺。因此,無論對于光伏產業,還是作為與該產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多晶硅產業,或將于今年下半年實施的《上網電價法》都將是懸在心頭的一件大事。
趙玉文指出,支撐光伏產業發展的三大動之一就是《上網電價法》的推動力。從國家層面上講,我們必須加速對光伏發電實施上網電價法的步伐,啟動國內光伏市場,拉動內需,促進光伏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而受此推動,多晶硅也必將再次迎來發展的春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