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產業需借外力做好內功
隨著國家在政策上對太陽能光伏產業的扶持力度逐漸加大,國內太陽能產業亦正邁向飛速發展的軌道。作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基礎原料—多晶硅產業,理應與太陽能產業一榮俱榮,然而恰恰相反,目前看來多晶硅產業卻面臨著價格急速跳水的現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158.htm記者了解到,國內多晶硅現貨價格在2008年10-11月份直跌到220美元/千克以下,到2009年3月則僅為不到150美元/千克,而2009年7月初僅70美元/千克。截止到8月初,國內有些地方的多晶硅現貨價格甚至跌破30美元/千克。
原本寄予厚望的多晶硅項目由于多晶硅現貨價格暴跌影響,業績提升遠低于預期。業內一些分析師認為:“今明兩年,國內多晶硅公司很可能上演激烈的價格戰。”
產能井噴內需不足
在國內外光伏市場需求的拉動下,中國多晶硅產業自2005年以來發展迅速。繼洛陽中硅、四川新光硅業、徐州中能和峨嵋半導體材料廠等新建和擴建,并于2007年突破了年產千噸標志性大關后,許多實力雄厚的大中型企業都看好晶硅產業發展商機,紛紛投入到多晶硅產業中來,形成了我國多晶硅產業發展熱潮。據不完全統計,到目前為止,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以西門子改良法為技術路線的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超過10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其中一期規模超過4萬噸,投資超過400億。
2008年末至今,多晶硅投資狂潮逐漸開花結果。去年11月底,江蘇順大一期1500噸/年多晶硅項目正式投產;12月底江蘇陽光一期1500噸/年項目、南玻A1500噸/年生產線分別投產;2009年1月亞洲硅業1500噸/年生產線舉行投產儀式;4月江蘇中能13500噸產能將全部投產。
一方面,多晶硅產能呈井噴式擴張。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光伏電池生產國,多晶硅市場卻呈“兩頭在外”狀發展,即多晶硅材料主要依賴進品,做成太陽能電池后又出口國外。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光伏專委會主任趙玉文說:“由于中國光伏企業市場基本在國外,金融危機使海外市場萎縮,極小的內需市場對我國光伏產業起不到支撐和緩沖作用。”
據悉,2008年全國多晶硅產量4000多噸,但消耗多晶硅達到16600噸,進口依存度超過3/4;同年我國太陽能電池總產量達2吉瓦,占世界總產量36.7%,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僅40兆瓦,僅占太陽能電池產量的2%,98%的太陽能電池出口國外,國外市場依存度很高。
由此看來,多晶硅材料產能井噴與太陽能電池市場內需不足共同導致了多晶硅價格急速跳水的現狀。
技術進步是關健
然而這一切不過只是表象而已。我國多晶硅產業面臨的諸多問題才是真正的瓶頸所在。
多晶硅產業借新能源之勢在受到熱棒,以至多家上市公司紛紛染指,大注資金。而在中科院院士王占國教授看來,國內眾多多晶硅項目的無序上馬,實際上是嚴重的低水平重復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