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硅光伏項目投資前必須知曉的4個判斷
機遇與挑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146.htm相關數據:
- 2004年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最高達450美元/kg
- 2008年全球光伏市場年度新增安裝量為5.5GW,2007年度新增安裝量為2.4GW
- 國內企業在綜合電耗高的在300kWh/kg以上,電耗低的則在200kWh/kg左右
太陽能光伏需求擴張導致供應嚴重短缺,自2004年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飆升,2008年最高達450美元/kg,硅光伏產業鏈成為投資的寵兒,多晶硅投資擴產項目不斷,主要有3方面的力量:一是全球7家十大廠的擴產(美國的MEMC和Hemlock、挪威的REC、日本的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和Tokuyama、德國的Wacker),這類企業技術成熟成本領先;二是下游光伏企業向上游延伸建廠,如尚德、LDK;三是資本雄厚企業的多元化投資,如萬向集團(萬向硅峰)、精功集團(精功紹興太陽能)、天源集團(世紀新源)等。
但受經濟危機影響,半導體和光伏產業對多晶硅的需求急劇下降,自2008年第4季度以來,多晶硅價格一路下滑,截至目前價格約為110美元/kg,前期宣稱投資的項目都在做延期投資調整,生產企業產能處于開工不足狀態,投資過熱、何時供需平衡等成為研究機構熱議的話題。
業內人士一致把產業振興的目光投向美國政府、日本、歐洲、還有中國,賽迪顧問認為,政府采購和補貼固然是硅光伏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但作為市場機制運作下的產業,我國硅光伏項目投資前必須要知曉以下4個判斷,即產業鏈關系、技術特性、市場需求特性、成本構成。
產業鏈關系判斷
硅光伏產業鏈長且技術、工藝方面互相牽制,投資不能看成是一個企業的獨立行為,上下游關系是投資前首要考慮的要素。
晶體硅按純度不同分為太陽能級和電子級硅材料。太陽能級硅材料生產鏈包括:工業硅—多晶硅—多晶硅錠—硅片;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棒—硅片。電子級硅材料生產鏈包括: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硅片。太陽能級硅材料是光伏產業的上游材料,太陽能光伏產業鏈包括硅料—硅片—電池片—電池組件—應用系統5個環節;電子級硅材料是半導體產業的上游材料。可以說,硅光伏產業鏈條較長,產業細分明顯,但由于產業供需矛盾和我國處于光伏產業初期階段的特性,產業鏈各環節之間的合作受市場、技術和工藝方面的牽制,例如電池片和組件環節就存在技術工藝的牽制現象,薄硅片技術一直是硅材料技術的發展方向,最近幾年硅片從最初的330μm向180μm甚至更薄發展(德國FhG-ISE研制的40μm單晶硅電池效率達到20%),有關研究表明多晶硅片由于晶界的脆弱易碎,極限厚度最小可到100μm。薄硅片可以有效實現成本降低,這就要求硅片切割企業在實現技術創新的同時,還需要求其下游的電池片和組件環節提升技術工藝,否則加工過程中容易出現易碎的現象,反而造成了材料的浪費和成本上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