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激勵太陽能光伏發電 或成經濟發展新引擎
優惠政策推動光伏技術發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7069.htm隨著全球化石能源的日漸枯竭和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以光伏為核心的太陽能發電事業近年來有了飛速的發展。據預測,太陽能光伏發電在21世紀會占據世界能源消費的重要席位,不但要替代部分常規能源,而且將成為世界能源供應的主體。
《全球光伏市場分析和2020年展望》報告指出,全球的光伏產能將從2001年的13億瓦特增長到2008年的152億瓦特。歐洲光伏工業協會和綠色和平組織聯合撰寫的研究預測,如果投資和效率繼續以目前的速度增長或者提高,到2030年,光伏系統將提供2600太瓦特/小時的電能,占全球所需電量的14%。
上述報告指出,到21世紀末,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將占到80%以上,太陽能發電將占到60%以上。這些數字足以顯示出太陽能光伏產業的發展前景及其在能源領域重要的戰略地位。
各國都在爭先恐后地將光伏發展列入國家的發展規劃中:美國、歐洲和日本到2010年規劃的光伏安裝量分別為50億瓦、100億瓦和80億瓦;到2020年的規劃分別為360億瓦、410億瓦和300億瓦。
在2008年,西班牙的總發電能力達到226.3兆瓦,今年1月份,西班牙超越其他國家成為安裝光伏設備最多的國家。
而且,越來越多的個人開始安裝光伏設備;光伏發電廠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以“潤物細無聲”的姿勢改變了光伏市場的格局,速度之快可以用“城頭變幻大王旗”來形容。
從各國經驗來看,政府的財政激勵政策是啟動光伏市場的主要動力。這些政策通常以投資補貼的方式進行,這種補貼將一部分安裝成本返還給個人或者發電廠;激勵政策還包括當地電力事業單位以收購電價稅率的形式從光電生產商那里購買光電。
2004年,德國政府最先出臺上網電價法,實施購電補償,根據不同的太陽能發電形式,給予為期20年不同等級的補貼,幾年后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
隨后,西班牙、法國、意大利、希臘等國紛紛效仿,日本、韓國和美國的部分州也相繼開放了市場。中國已通過《可再生能源法》,并規定了“上網電價”和“全網平攤”的法規條款。
硅短缺制約光伏市場的發展
然而,當這一技術落到地面時,其發展卻有點緩慢。光伏市場的回報與投資不相匹配,其他資源比如煤、水利或者核能發電現在還是便宜很多。除此之外,原材料硅短缺成為制約光伏技術和市場發展的瓶頸。
作為整條產業鏈的核心,太陽能電池目前主要分為單晶硅、多晶硅及以非晶硅為代表的薄膜技術三種。
標準的光伏組件由單晶和多晶硅制成。制作一個組件的成本中,50%的成本在于經過加工了的硅片的成本。1980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伊曼紐爾·薩克斯發明了成串帶狀晶體生長技術(美國4661200號專利),這個工藝使生產連續的薄條多晶硅片成為可能,消除了之前切割硅棒造成的浪費和巨大費用,生產成本的降低使更廣泛應用太陽能技術變得更加切實可行,太陽能電池板行業從此開始高歌猛進。
光伏發電相關文章:光伏發電原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