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疾進:一個西部城市的千億宏圖
爭奪產業鏈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104case.com/article/96793.htm不過,對樂山來說,1000億目前還只是一個“目標”。
雖然太陽能產業至今仍處于行業低谷,但各地政府對其的爭奪,卻越發激烈。比如,原本沒有光伏產業的陜西省,2009年初已將光伏產業列為該省“一號工程”,半年后,其已擁有了8個光伏產業園區。
而四川內部的競爭同樣火熱。眉山、成都、新津等地的多晶硅項目均在加快推進;甘孜州利用電價優勢,引進了年產10萬噸工業硅和1萬噸太陽能級光伏硅項目等。
7月20日,在樂山市委工作會議上,姜曉亭直言,“目前,受光照條件、運輸方式、電價成本、技術擴散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樂山在硅材料產業上的先發優勢,已經非常有限”。
姜曉亭表示,他曾聽到一位西部城市的市長如此表述,“那市長說,未來的多晶硅必將是他所在城市的天下,因為那兒煤多,發電成本低”。
“但這位市長偏偏就沒有說,那個地方有無鹽鹵資源、鹽堿化工。殊不知,如果沒有這些配套,副產物又如何解決?原料長途運輸可不可能?”在蔣曉亭看來,如果產業不配套,“上馬項目要千萬慎重,不能‘單兵突擊’”。
他特別強調說,“不要簡單地以為有了技術、前端的工業硅,就可以搞多晶硅項目。一定要把環保、循環利用問題解決好,要有發展配套產業的條件,這既是對產業發展負責,也是對生態保護負責”。
而在認識到樂山的“長”和“短”之后,走出樂山、尋求合作,已經成為姜曉亭的考慮,比如,與“日照充足”的攀西地區合作太陽能發電站。
“最近,我正準備與攀西的領導溝通交流,但這個問題的最終解決取決于他們。”在姜曉亭看來,攀西地區的優勢是陽光,樂山優勢是技術、產業聚集、循環經濟模式以及配套的氯堿化工、鹽化工。
評論